APP下载

军民融合背景下定向培养士官身份认同研究

2019-04-14顾小丽王亮马建金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身份认同

顾小丽 王亮 马建金

摘要:定向培养士官是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为军队“订单式”培养的后备军人。其身份认同直接影响到在高校和军队的思想状态、行为选择和价值追求。高职院校应从构建“军地共建”式人才培养、转变“军事课程”向“课程军事”教学理念、开展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三个方面强化其身份认同。

关键词:军民融合;定向士官;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0-0081-03

一、问题由来

2015年3月习近平在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5月,国防部新闻局表示:“不再从普通高等毕业生中定向招收国防生,也不再从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国防生。”作为将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军事人才,定向培养士官(以下简称定向士官)将成为继国防生培养后又一“订单式”军事人才储备,具有普通高职生和后备军人的双重身份属性。定向士官项目从2012年启动至今的工作历程来看,国家和军队越来越重视定向士官工作,高职院校培养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在培养过程中,少量定向士官仍存在因自我淘汰而拒绝入伍的情况,部分定向士官在接受军事化管理和军事训练过程中动力不足、懈怠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现象体现出定向士官对其军人身份属性的认识不够清晰,对到部队发展缺少信心,归根结底是其身份认同不够固化。当前开展定向士官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工作对高职院校开展军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定向士官身份认同的理论分析

身份认同(identity)的概念研究经历了從哲学范式到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演变,其理论构建离不开自我理论和认同理论的支撑。[1]心理学关于身份认同研究源于埃里克森(Ericson,1968)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理论。他认为同一性是自我整合的一种形式,能够帮助个体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从而形成自我同一感。[2]心理学学者韩晓峰、郭金山(2004)基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自我同一性概念进行了整合。他们认为: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包含埃里克森最初意义上的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以及个人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三者的不同在于赋予自我(self)的水平不同。[3]因此,自我意识是评价和衡量自我同一性水平的重要依据。上述心理学视角为我们研究定向士官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自我意识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包括个体对其生理、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体现为认知、情绪和意志三种形式的聚集。[4]自我身份认同(self—identity)所强调是自我的心理和身体体验,是以自我感受为基础的。以此类推,定向士官身份认同是指定向士官本人在对其军人特殊身份属性的自我认识、接受和确认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性的心理系统。具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认知,个体要准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及自我所归属的群体。二是情绪,个体对自己和归属群体是否满意,对自我的表现是否接受和悦纳。三是意志,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能否克服困难,做到自我监督和调节。判断定向士官身份认同情况,主要考察:(1)定向士官对个体及其归属的群体是否有准确认知,涉及“我是谁,我为什么要成为军人”,体现对军人的自我认识和评价。(2)定向士官对待自己是否有积极悦纳的情绪感受,涉及“我对军人是否有归属、我对自我是否悦纳”,体现对军人身份和职业的责任感和优越感认同。(3)定向士官在追求职业目标过程中是否克服困难,做好行为的监督和调节,涉及“我能否做到自律、对军人职业是否自信”,体现与军人身份吻合的行为自律和军人职业自信的认同。

综上所述,定向士官身份认同会直接影响其在学校的思想状态、行为表现,入伍后还会影响其进入军队后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长远看还会直接影响到国防信息化建设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因此,强化定向士官身份认同培育工作对于其坚定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克服困难挫折、树立职业自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定向士官身份认同现状分析

为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定向士官身份认同的现状,2016年9—12月,通过整层抽样,从江苏、湖南、甘肃三省各选取一所培养院校开展调查,兵种涉及空军、海军、火箭军。共同发出问卷500份,回收473份,回收率为94.6%,有效问卷率93.7%。结果发现,定向士官对自我身份的认知、情绪、意志品质方面整体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1.定向士官军人身份认知尚未稳定,有待加强。认知是支配行动的思想根源。个体因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处境各不相同,其对所属身份的认知也千差万别,这就直接影响到其行为期待和行为选择。定向士官与大学生相比,他们职业不面向社会而是进入部队,与军人相比,他们培养土壤在高校,并没有接受军校一套封闭、高度标准化的军人教育管理。定向士官的双重身份给他们的军人身份认知带来一定挑战,对他们形成军人身份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91%的被调查者选择“要向军人的要求看齐”,可见定向士官对其军人身份的认知和职业认同感整体上是比较好的。然而在选择对“高校军事化管理的认识”时,55.2%选择“大学期间应该接受军事化管理”,44.8%选择“军事化管理应在正式入伍后推行比较合适”。可见,既是“高职生”又是“后备军人”的双重身份,使他们产生既不是“生”又不是“兵”的模糊性身份认识。定向士官对于其军人身份的属性认知和自我认同感仍在逐步探索中,尚未形成稳定的认识。

2.定向士官军人情感归属不够牢固,需进一步提升。情绪、情感是影响个体行动的重要内在动力。对应于每一种社会情境,人们都有与自己社会身份相符合的行为模式,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对人们行动选择产生影响。定向士官是为部队定向培养,他们的身份除了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外,还需解决从高职生向军人的转变。与普通高职生相比,从管理模式、专业技能、军政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联合打造,他们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会更强烈,情感也会更加复杂,这些都或隐或显对定向士官军人身份确认和认同造成影响。68.7%的被调查者选择“对士官发展很有信心”,71.5%选择对“步入军营非常期待”。可见,定向士官对高校培养模式整体上比较认可的。然而,37.7%选择“军事训练强度过大,较难坚持”,21.8%选择“执行一日生活制度有难度”。高职院校培养给定向士官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的强度、紧张度和快感度,也使得他们对其军人身份认同产生复杂的情感,既崇尚从军入伍的使命感,对当下遇到的种种约束和挫折也有着本能的阻抗和排斥。定向士官对于其军人身份的情感归属和认同还不够牢固,有待进一步强化。

3.定向士官军人意志还不够坚定,行为模式需进一步固化。意志力是个体克服困难、追求目标和做出行动选择和做决定时的信心和勇气,是执行和监督时的毅力,是个体自我身份认同的核心素质。定向士官作为准军人他们要执行高校“准军事化”管理制度,要求军容严整、令行禁止,在军政培养方面,他们要求进行艰苦的体能、军事技能达标训练,纪律严明的管理和枯燥乏味的训练这些对定向士官军人身份认同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在管理和训练过程中,72.1%的被调查者选择“一般能排除外界诱因干扰,控制自我”。可见,作为一名准军人,定向士官在军人身份和使命感认知过程中意志品质是比较坚定的。然而,33.2%选择“关于体能和军事训练”是疲于应付。在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时,11.5%选择“缺乏一定的勇气和主见”。可见,青年定向士官们渴望到军营里建功立业,具有较高的执行力和一定的耐挫力,可面对当下困难,他们也存在意志力薄弱和优柔寡断等现象。总之,定向士官对于其军人身份的意志品质还不够坚定,行为模式需要进一步固化。

四、定向士官自我身份认同不足的归因分析

1.多元化动机并存,引发定向士官的身份认知危机。职业导向是当下不少家庭就读大学的一个重要衡量因素。纵观选择定向士官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学生自小崇尚军人职业。一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渴望拥有一份有保障的职业。也有学生因为高考分数所限曲线实现大学梦。可见,选择定向士官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并存,其中外源性动机是从满足现实性需求出发,并不清楚职业军人的国防使命和责任担当。隨着进入大学,他们发现现实性满足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而定向士官远比普通生要付出更多艰辛,使得他们对其选择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这就给定向士官对军人的身份认同产生直接或间接消极影响。

2.培养机制未尽完善,引发定向士官的情感危机。定向士官比起普通高职生仍属于小众,定向士官人才培养更多借鉴国防生培养模式,关于高职教育规律和优势与军事人才培养融合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培养模式研究仍在试点,操作模型也未达成规范与统一。国家和部队在定向士官培养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还未尽完善。同时,定向士官入伍后也面临新的挑战,与部队的士官比较,他们没有士兵转士官的经历,与直招士官相比,他们军政素质较高,专业技能优势更加突显,这些特征也使得定向士官在步入军营后与现有的士官产生一定的身份和情感上的隔阂,这些都给定向士官军人身份的情感归属带来消极影响。

3.人格发展还不够完善,引发定向士官的行为危机。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Freud)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从本我出发,定向士官渴望能和普通学生一样体验和享受大学无拘无束的生活。从自我出发,定向士官要适应规范和约束,列队、出操、晚点名、查铺、班务会,还要完成大量的军事体能和技能的训练。从超我出发,定向士官甚至还要牺牲个人的张扬和兴趣,追求“令行禁止”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自律状态。为此,他们既要完成大量枯燥的体能训练还要执行严苛的管理制度,实现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高度统一。然而,作为高职院校,无法像军校一样提供封闭、成熟的环境和管理,开放的大学校园给定向士官追求自律造成一定的干扰。可见,定向士官面临从“大学向军营”的转型压力,承受的压力越凸显,越易造成定向士官本我、自我、超我状态的失衡,引发定向士官身份认同过程中的行为危机。

五、高职院校定向士官身份认同培育的对策

身份认同是一个需要不断认识、完善、确认和强化的动态过程。为此,高校要积极发挥在定向士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实现定向士官在军人身份认同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和谐统一。

1.构建“军地共建”式培养机制,促进定向士官身份认同。高校要加大对定向士官的培养力量,并积极引入军队优质人才资源,积极探索定向士官“军地共建”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定向士官身份认同。具体体现在:(1)加大对定向士官培养的人、财、物的投入,如训练场地、宿舍公寓、实训室设备、装备等。(2)主动对接共培部队,共同研讨和制定定向士官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动态联系制度,积极构建定向士官培养的组织联盟,发挥组织联盟的集群效应。(3)开展体验式教育,利用寒暑假将定向士官送入军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4)密切跟踪入伍后定向士官职业发展的现状,构建反馈机制,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培养质量。

2.实现“军事课程”向“课程军事”理念转变,内化定向士官身份认同。定向士官身份认同核心在“军”味上。为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应积极探索和推行将“军事课程”向“课程军事”转变,顾名思义就是让定向士官的所有课、所有活动上出“军事味”,让所有定向士官管理者和任课教师挑起“军政担”,营造全员、全课程的定向士官军政军事教育氛围,帮助定向士官时刻做好行为的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具体包括:(1)以体能、军事训练为抓手,根据部队要求研究制订定向士官差异化日常训练要求、标准和考核,开展常态化训练。(2)选拔高年级定向士官担任新生军训代训助理,培养其职业自律和自信。(3)与驻地烈士陵园、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共建,培养其奉献精神和国防使命。(4)完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推行身份牌佩戴制度,参与重大活动认定和奖励制度,彰显其荣誉感和价值感。(5)创办军事社团、开设军事选修课程,渗透军事文化。让大学校园对军人职业充满崇拜感、崇敬心。

3.开展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定向士官身份认同。当代青年和后备军人要树立“使命、忠诚、纪律、牺牲”的核心价值观。高校要有机融合高校和军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开展专项定向士官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体现在:(1)开展国防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定向士官的国家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开展党史和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树立定向士官“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意识,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国家安危和国防稳固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只有国家安全、国防安全,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的忧患意识。(3)开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军兵种史教育,军队根本职能教育和形势战备教育,引导定向士官心中常怀报国之志,常思武备兵事,准确定位定向士官的身份和使命,坚定投身军营献身国防的决心和信心。

參考文献:

[1]张淑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12,5(1):21-27.

[2]杨春红.适应与发展:高校海归英语教师专业身认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3]韩晓峰,郭金山.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J].心理学探新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2004,24(90):7-11.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6.

Research of the Identity of the Sergeant Students under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GU Xiao-li,WANG Liang,MA Jian-jin

(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

Abstract:Recently,the sergeant students become "ordering" soldiers for the army.The identity of the sergeant students will influence thoughts,behaviors and value pursuits.By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rategy of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transforming "military curriculum" to "course military" and carrying out "core military valu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dentity cultivation of the sergeant students.

Key words:civil-military inosculation;sergeant students;identity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身份认同
云想衣裳花想容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