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组织育人工作新模式探索
2019-04-14吕刚吕春雷李超刘浩然
吕刚 吕春雷 李超 刘浩然
摘要:本文以“七育人”工作中的“组织育人”工作创新为重点,积极研究“网络组织”的构建、管理运营、育人工作开展、效果调研反馈等内容,有效完成基于“互联网+”的组织构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着力点,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取得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新时效。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组织;组织育人;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0-0031-03
一、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動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其中便包括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并将组织育人正式纳入坚持“七个育人”一体化的总体架构。教育部党组2017年12月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更是明确将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确立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之一,这些都突出显示了组织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及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组织育人模式,有利于提升组织育人工作质量和实效,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课堂之外的延伸和升华,更有利于联系学生、深入学生以及和学生融为一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2]。
二、构建基于“互联网+”组织育人模式的目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理念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在高校育人领域中,高校如果能够抓住互联网契机,就能赢得青年学生的亲睐,正如是“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结合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形势,将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破题新形势下的思政工作,依托新媒体开展组织育人,已成为各高校共同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构建依托“互联网+”的组织育人模式主要有以下优势:
1.有助于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强化高校基层组织的组织力。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互联网+教育”的一项优势便是其可以突破物理时空限制,有效利用网状结构整合各类传统组织,发挥聚合、引导、教育等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形成“大思政教育、全覆盖育人”的局面。
2.有效遵循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强化舆论监督。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中两项数据显示:67.8%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40.6%的受访学生选择相信“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同时,报告也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行为易受社会现实、虚拟网络、社会思潮等因素影响”。2017年度新媒体蓝皮书也显示,随着移动APP、微视频和网络直播等不断应用,网络组织成为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前沿阵地。
3.组织之间协同性、联动性进一步加强,有助于专业性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组织育人模式,可以加强党对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建立相对完善、覆盖面广、耦合度高的网络组织架构,使得各组织之间信息一致、实时有效,避免传统组织的行动“碎片化”,促进实现各组织之间“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时,通过“互联网+教育”的个性主导化、互动性、多元化等特征,促进教育者的不断学习与自我升华,也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依托“互联网+”的组织育人模式创新方向
从高校层面来看,传统的育人组织包括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社团等,因为学生参与其中,所以可以有效凸显其媒介与载体作用,实现其育人的根本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受众群体已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形成了“群”、“圈”、“论坛”、“社区”等新兴线上组织。有效占领网上阵地,深入研究教育主客体特点,搭建符合其个性需求的聚居地,充分考虑组织的目的性、组织类型、组织管理主客体等要素,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开展符合教育本质的活动,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的重要利器。
1.有效地完成基于“互联网+”的组织构建,这是大学生网络组织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可以构建一个以基层辅导员为触角的常态管理系统,将大学生网络参与的组织管理控制在有序范围内[3]。其构建要符合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要能够吸引学生,形成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寝室之间等多维度交叉的网状育人组织结构,让“网络组织”涵盖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广大青年,让“网络组织”能够发挥引导正向思潮、形成共同舆论体的重要作用。
2.网络组织的出现和发展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新借鉴,其逐渐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网络组织的作用引导到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面作用上来[4]。要准确把握教师、学生的兴趣点,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网络组织”的日常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有效运用网络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介,开展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工作,这对教育者本身提出了较高要求,无论是从理念创新、手段创新上都需要教育工作本身做到与时俱进,因时而新。同时要构建相对客观,完善的“组织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明确具体的数据指标点,准确衡量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等,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突破方向提供参考。
四、依托“互联网+”的组织育人途径
1.依托基于“互联网+”的组织构建,积极探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着力点。“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不得不主动去审视新的工作领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要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科学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注重遵循“三个规律”。大学生正逐步成为“网络组织”的主要受众群体,由于当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众多不同类别的网络平台与自媒体平台形成不同的“网络组织”,各类“网络组织”所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网络组织”的环境、传播内容、舆论导向等侵染。这种形势下,高校应借助“网络组织”的优势,依托基于“互联网+”的组织构建,积极探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着力点。“网络组织”本身的吸引力、管理队伍、传播的内容、文化打造、实践引导方向等都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受教育程度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以上方向,开展针对性工作,这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着力点。
2.创建大学生思想教育新媒体平台,使新媒体平台成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新手段、新载体。新媒体因便利性与开放性深受当代大学生欢迎,当代青年学生大部分以网络平台作为自己表达态度的平台,包括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等等,点赞与转发等行为更是表达了当代青年学生对某种现状的认同与肯定。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应构建大学生思想教育专题平台,利用新媒体优势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优势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利用专题网站、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将高校组织育人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将网络科技优势转化为组织育人优势。高校組织应以“互联网+”为契机,不断完善网络交流平台,制定并加强网络管理机制。高校组织应充分以互联网为载体,在当代青年学生中宣扬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用洁净的网络环境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平台成为高校组织育人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新手段、新载体。
创建大学生思想教育专题网站,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实际思想教育现状,科学合理地设置专题网站框架与内容板块,并不断完善内容与更新相关动态新闻,不断创新,建设当代学生喜爱且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网络平台,结合校务参事、心理咨询中心、学生综合服务平台等,为学生排忧解难。该专题网站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首先应着重发挥学生榜样的作用,通过优秀学生事迹、演讲以及新闻等素材引导学生,宣扬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整合学校自身的相关动态新闻与素材,更能引发在校学生的自豪感,同时能够使广大师生、历届校友在集体荣誉感方面产生共鸣,并对高校育人成果表示认同。最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育人的各个领域并进行广泛传播,在特定群体中更具有实效。除此之外,高校组织应充分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平台,构建并不断完善即时通信系统,并在专题网站中实施“网络导师制”,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充分利用微信、QQ群等功能,网络导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地谈心交流、学业上答疑解惑、生活上关心照顾,解决传统意义上单一的面对面或群体的交流方式,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师生可以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帮助和释疑。同时组织专人不断创作能够宣扬正能量的新媒体作品,为高校网络育人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正能量的内容,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3.推进线下、线上之间交通互融,构建“网络组织”、线下组织协作机制,实现育人合力。互联网环境中信息量是巨大的,以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为例,微博每天产生的新微博量超过一亿,长时间在线的微信用户更是一个庞大群体,每天所产生的信息量之巨大可想而知。高校基层组织如何净化网络空间,把“无序”嘈杂的各类信息变成“有序”具有引导性的正能量信息,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传统组织育人优势,构建“网络组织”,研究“网络组织”与线下组织的交叉互融方式,形成线上线下育人力量的“同心圆”,实现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线上“资源”优势,线下“人”的优势,围绕“学生”主体,有效探索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实时通讯技术等手段与组织育人工作的结合点,掌握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关照学生,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育人成才工作。充分利用线下实体组织参与的“在场性”特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线上网络组织参与同样具有“可追溯性”。在该背景下,推进线下、线上之间交通互融,构建“网络组织”、线下组织协作机制,使线上与线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弥补了传统线下管理的局限性,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4.循序渐进,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组织育人效果调查反馈机制。在互联网这个巨大载体中各类舆论铺天盖地,各种舆论信息充斥在当代青年的周围,同时各类基于互联网的自媒体平台多种多样,内容良莠不齐。当代青年学生所接触的舆论信息也处于混乱状态,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实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应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育人反馈机制。通过数据采集、问卷调查等方式,形成“网络组织”育人的效果评价机制、“网络组织”育人效果调查、意见建议反馈、“网络组织”育人改进方向的完整闭环。
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交平台,打造特色公共平台,由学生干部负责在各种社交平台中发起互动式交流,发布各类组织育人相关内容以及校园新闻,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从社交平台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当代高校学生工作动态。以学院为单位,开展网络“微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将传统的灌输“大道理”的形式转换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小道理”,建立新形式的网络活动引领大学生思想新方向。同时创建“私人订制”学习平台。结合当代高校自身专业特点与优势,组织学生开发“私人订制”学习平台。平台包括在线课堂、校园趣闻、答疑解惑等模块,每位同学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关注不同的模块。在线课堂模块引入学校各专业的课程录像,方便学生随时学习感兴趣的课程。校园趣闻模块上传满足学生在学校内的各种所见所闻的图片文字信息,由此起到吸引学校学生关注平台的效果。学生工作人员通过该平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形成一套完整的调查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結语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固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互联网已深深地嵌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虚拟网络组织冲击和改变了传统实体大学生组织引导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并在深层次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组织育人是当前十分紧要的研究课题和实践任务,研究“网络组织”的构建、管理运营、育人工作开展、效果调研反馈等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开拓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着力点,推进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的组织实施,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新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J].前进,2017,(11).
[2]陈荣武.高校组织育人协同体系建构及其功能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2018,(3):95-99.
[3]王功敏.大学生网络组织建设管理路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5,(6):112-122.
[4]赵科峰.论网络组织与大学生高校思政工作[J].社科纵横,2016,(6):244-245.
Exploration of the New Mode of Organiz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Internet Plus"
LV Gang,LV Chun-lei,LI Chao,LIU Hao-r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organization education" work innovation in the work of "Education by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management, servic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ctively resear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organizations",management and operation,carry out 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effect research feedback,etc.Based on the effective completion of "Internet plus" organization building,inno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opening up new foc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form a whole pattern of educating people.Realizing to educate people in the whole process and in all directions so that acquiring new prescriptions in the work of high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Key words:Internet plus;network organization;organizational education;high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