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视角下企业债券违约原因探析与风险防范*
2019-04-14蓬若曦李佳钰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 蓬若曦 李佳钰(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一、企业债券违约现状1
债券是政府和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具有稳健的特征,所以受关注程度不大。但是自2015年起,我国债券违约情况开始频繁爆发,并在2018年达到高峰,稳健的局面被打破。纵观2018年债券违约情况,违约金额超过了2014年至2017年违约金额之和,高达1069.25亿,较2017年增加340%,而2019年新增违约债券1216.99亿元,虽相较于2018年大幅度增加有所缓和,但这意味着中国债券违约现象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持续性的增长和爆发。
图1 债券违约金额与数量统计
这对于债券市场的参与者和发行者来说并不是好消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快速上升,我国诸多公司国际化经营的范围,深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我国大部分公司都会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债券违约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这意味着发行公司对自身的风险防范和治理是必不可少的。恰恰在我国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债券零风险,很少考虑到违约情况,也有部分投资者认为企业属性也是估量债券违约风险的依据,大数据上来看确实是国企之类的大企业是比民营企业更有信用,但就近几年的债券违约主体来看,虽主要的违约主体为民营企业,占比74%,但部分国企和央企也难逃债券违约此劫,一些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虽违约主体数量不多,但在金额方面仍占达近30%。这必然会导致投资者的迷茫,对债券市场机制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债权市场的稳定性下降,影响企业融资,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此外,公司债券违约并非集中在某一行业,行业分布的较为分散,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煤炭、零售业、钢铁、机械制造业等综合这些行业的违约主体,可以发现其融资渠道受制是其违约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普遍存在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公司治理漏洞等问题。这就急切需要发行债券的公司从自身财务与内部治理角度提高对债券违约风险的预测与防范的能力,从根本上维持债券市场的稳定性。
二、违约原因
(一)宏观因素对债券违约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特征是影响债券违约重要因素。宏观经济环境方面主要以GDP增速为指标,说明不同增速影响下的债券违约程度,当GDP增速较为缓慢时,我国企业债券的违约程度也比较严重。目前我国GDP增速缓慢受到国内经济增速调整与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的共同影响,因此,我国债券违约持续性的增长和爆发只是国际债券市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环境可以反映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波动,进而影响债券市场。此外,一些公司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较为宽松的条件下加大了融资,杠杆率加快,导致在债务到期时外部环境变化使得企业资金链运转困难,大大增加了债券违约的概率。行业特征的影响则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发展环境和独特属性。比如产能过剩的行业和周期性发展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很有可能发生债券违约;经济效益较差的行业由于支持力度小,经营不善,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债券违约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相反受到政府支持且发展较好的行业不太容易出现债券的违约现象。
(二)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是影响债券违约的另一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于公司的各种财务指标与财务预警系统的可靠程度。首先,良好的盈利与获现能力说明企业收入的稳定性,当收入稳定时,公司不易发生违约,若公司利润情况恶化,资产负债率较高,出现资不抵债现象,导致短期债务压力加大,极可能导致债券违约;同时也要关注债务期限结构与资产的流动性的匹配度,如果不匹配出现短债长投或长债短投的情况,会导致公司现有的资金无法覆盖偿债高峰,出现资金短缺的财务问题,容易触发违约风险;隐性负债也极有可能增加违约风险,隐性负债一般不记录在资产负债表内,要通过密切关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发展能力等财务比率来分析其潜在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对多方利益相关者都有着重要影响,
(三)公司经营环境中的风险
稳定的经营环境也会影响企业的债券违约,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带来稳定的经营环境,有助于增加公司经营效益,降低债券违约的概率。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现金流状况,如果不能确保企业现金的充足和稳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企业会发生偿债不及时等财务状况,进而导致经营环境恶化。除此之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涉及到管理层与治理层的综合治理能力,若企业管理者盲目地做出一些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决策,导致经济效益降低,经营环境恶化,就会增加债券违约的可能性。稳定的经营环境还体现在企业声誉上,若公司的经营管理在行业内有较好的声誉,说明该公司经营与治理受到一致好评,存在债务风险的可能性不大,进而会降低债券违约的概率。
三、防范措施
通过对我国债券市场和违约情况的分析,结合债券违约的原因研究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一)发债公司应注重自身财务状况及经营能力
公司在举债时应当谨慎,大部分债券违约的根本原因是自身财务状况与经营能力恶化。这要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来增强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其次,完善内控机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来预测现金流情况和预警过高资产负债率,及时发现风险进行防范调整,避免财务失败和破产,进而降低债券违约发生的概率;此外,公司需加强对信用重视程度,合理制定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在发行债券前对自身资产负债率及现金流量情况有一个细致的评价,避免盲目追求激进扩张而增加负债压力,导致资金流动困难。
(二)加强监管力度,统一监管标准
为了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对违法违规、内幕交易、操控市场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作用,运用法制化手段处理债券市场违规问题,增强对发债公司及中介机构的约束,保证债券市场健康运行。另一方面,我国债券市场众多,各个市场的监管主体和标准不一致,而各个市场又会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因此很难对市场形成统一的监管制度和对监管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债券市场应建立严格地统一监管标准,要求监管部门对发债公司及中介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减少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三)完善债券市场机制,加强信息披露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发展,违约“大潮流”现象并不会减少,部分公司因财务恶化或意外事故的发生都会增加债券违约的概率。首先,我国市场关于债券违约的后续处理机制并不完善,可以使其市场化和规范化,例如通过建立违约债券的转让市场推动违约债券的平稳流通,减少违约带来的损失;其次,中介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对自身职责的履行,能够严格按照规定客观、公正地对债券进行评估、监测以及跟踪,防止出现中介机构与发债公司相互串通欺骗投资者现象;此外,还应完善和规范发行公司以及中介机构的对外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最大可能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对提供虚假信息等违规行为应增强处罚力度,增加违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