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演化博弈的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机制研究*
2019-04-14张琰飞
张琰飞,陆 薇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0 引言
以201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为标志,国家将乡村旅游作为解决扶贫问题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明确提出要广泛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并从用地、财政、金融等层面出台了系列的扶持政策; 同时,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平台。
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旅游企业也是旅游扶贫中的重要主体,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针对旅游企业提升扶贫效应的途径,Harrison和Schipani(2007)认为民营旅游企业在扶贫中具有重要作用[1]; Mograbi和Rogerson(2007)认为通过提高居民技能水平,改善机构环境和扩展本地小企业机会可提升南非乡村旅游扶贫的效果[2]; Erskine和Meyer(2012)认为旅游经营者的自由行动可更有效地改变旅游扶贫的效果[3]。社区旅游企业(CBT)是实现旅游企业扶贫作用的重要途径,Manyara和Jones(2007)认为社区旅游企业在减贫中的作用更为显著[4]; Manyara等(2007)认为社区旅游企业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社区的参与度[5]; Chiutsi和Mudzengi(2012)认为社区旅游创业是促进旅游扶贫的可行选择[6]; Tolkach和King(2015)认为社区旅游企业网络可帮助企业应对知识、资金不足和营销的挑战,有效改善农村生计[7]。国内研究也关注到了企业与扶贫的关系,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的扶贫作用,但针对企业实施旅游扶贫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邓小海等(2015)认为旅游扶贫要培育核心企业,提升扶贫旅游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8]; 毛峰(2016)提出乡村旅游扶贫要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带动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9]。
企业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是旅游扶贫的关键,研究多从博弈视角进行。田磊等(2009)认为乡村旅游开发中加强合作对于政府、旅游开发企业和农民三者来说都具有利益驱动性[10]; 张遵东,章立峰(2011)认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扶贫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11]; 李瑞等(2012)认为农户深度参与景区旅游企业经营体系是旅游扶贫成功的关键[12]; 王纯阳,黄福才(2013)通过典型的博弈关系来剖析村落遗产地旅游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间的作用机制[13]; 黄忠伟(2014)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防范策略[14]。周大庆(2013)认为地方政府在协调景区各方利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5]; 郑克强,徐丽媛(2014)提出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对贫困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实施生态补偿是合作博弈的关系[16]; 卢丽娟等(2014)探讨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开发的农村土地、林权制度瓶颈及其破解[17]; 费巍(2015)构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原住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演化博弈行为和策略选择[18]; 黄晓杏等(2015)构建“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社区”两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利益相关者动态演化过程[19]; 王慧(2017)提出要以政府为依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构建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农旅互助的旅游扶贫模式[20]。
可以发现,国外研究已注意到企业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国内针对企业参与旅游扶贫问题的研究整体上还比较有限。当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企业介入乡村旅游项目严重不足,乡村旅游资源难以形成市场价值,乡村旅游扶贫困境重重。因此,文章通过演化博弈方法研究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机制与路径,不仅有助于拓展旅游扶贫的研究视野和实施模式,对于提升区域扶贫绩效和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政府行为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关系分析
企业是乡村旅游扶贫活动的核心主体,企业参与有助于提升扶贫绩效; 但由于扶贫行为的外部性,企业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有赖于政府提供发展平台,政府行为对企业乡村旅游扶贫的最终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1.1 企业参与是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的关键
企业参与旅游扶贫强调通过企业在人才、管理、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将贫困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有效转化为优势旅游产品和市场价值,实现企业发展与扶贫有机协同,更有助于实现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是旅游扶贫绩效提升的核心途径。乡村旅游扶贫系统的核心主体包括企业(核心运营主体)、政府部门(扶贫组织与管理者)、贫困居民(扶贫对象)和相关组织等(图1)。其中,企业更加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具有开发运营旅游产品的丰富经验,可更高效地将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并实现产品市场价值。企业强调商业模式的最终效益,在政府合理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活动的效率更高,可保障区域居民的可持续脱贫,是实现“造血型”扶贫的重要途径。企业参与有助于区域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可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居民提供稳定收入,并提升居民素质和技能; 有利于锻炼和培养高质量的创业者,提升旅游开发的质量; 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居民的创业技能,为居民创业提供了更多机遇。
1.2 政府支持是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前提
由于扶贫活动的外部性,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有赖于政府支持。企业属盈利性组织,而扶贫活动具有更多的公益属性,虽然企业发展与扶贫活动具有协同的可能性,但由于企业风险偏大,在扶贫过程中构建竞争优势的难度更大,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积极性有限。因此,通过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降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成本与风险,确保企业获得不低于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收益,是解决企业参与扶贫积极性问题的关键。首先,政府要优化乡村基础设施与发展环境,培育和提升乡村居民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区域政策和发展环境,为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提供重要的创业平台。同时,为推动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活动,政府要出台包括直接补贴、税收、贷款、土地等一系列的支持措施,降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风险和成本。事实上,乡村拥有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是企业进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但是组织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难度偏大,需要政府帮助企业与社区居民进行协调,获取居民支持和乡村特殊资源,以构建独特竞争力。
1.3 政府监管是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绩效提升的保障
图1 企业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系统结构
为鼓励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活动,政府出台了各种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但由于落实与执行中的难题,导致不少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打着扶贫的旗号套取财政资金,而部分真正进行扶贫的企业却难以获取优惠政策支持。政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和协调者,优惠政策的制定权以及事后的监管权都归政府所有,政府监管对企业参与扶贫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行为进行引导、鼓励是必须的,关键是具体的实施措施,特别是如何保障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严格管控,这是提升旅游扶贫最终效益的关键。事前如何进行项目的申报,包括申报的资格、条件等的限制; 事中如何实施监管,项目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 事后的结果审核,最终扶贫效益的核查。如何破解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难题,提升企业参与扶贫的实际效益,是未来旅游领域市场化扶贫政策实施的关键。
2 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分析
政府如何通过支持政策有效推动企业主动扶贫,并通过监管措施有效保障居民利益,实现企业发展与扶贫协同是发挥企业扶贫效应的关键。因此,以下将构建演化博弈模型,从政府监管的视角分析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行为及其策略选择。
2.1 博弈假设
(1)参与者。假设博弈参与者只包括政府和企业,两者都是理性主体,各自按照效用最大化选择策略。
(2)参与者策略。政府有严格监管和形式监管两种策略:严格监管需付出较大成本,涉及项目中期检查和事后审核; 形式监管则几乎无成本。考虑到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的策略性利用问题,企业有实质和虚假扶贫两种策略:进行实质扶贫要求企业在参与扶贫过程中必须关注社区居民收益与可持续发展,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支持异常重要; 进行虚假扶贫则以企业短期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往往会损害居民的利益,收益取决于政府监管,若政府监管不力则可获得更多收益,若监管严格则会遭到严厉惩处。
(3)策略集。企业和政府都以一定的概率选择策略集。假设政府严格监管的概率为x(t),形式监管的概率为(1-x(t))。企业进行实质扶贫的概率为y(t),进行虚假扶贫的概率为(1-y(t))。
2.2 博弈模型收益矩阵
考虑到当前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积极性还比较低,为简化分析,假设申请参与扶贫项目的企业都可获取初始的政策支持与补贴,企业获得的最终收益则取决于政府后续的监管力度; 政府收益代表整个社会福利,实质上也是扶贫绩效的直接体现; 政府监管和企业扶贫博弈收益的矩阵,如表1所示。
(1)政府进行严格监管。此时企业若选择实质扶贫策略则收益为M+R,其中,M为实施实质扶贫项目的市场收益,R为政府落实支持政策时获得的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性奖励收益; 此时政府收益为(E-C),其中,E为企业进行实质扶贫项目后整个社会福利提升,即扶贫绩效;C表示政府为此付出的代价,且E>>R,E>>C。若企业采取虚假扶贫的策略,则收益为(N-sR),其中,N为实施虚假扶贫项目获取的市场收益,-sR表示企业进行虚假扶贫被政府惩罚遭受的损失; 由于惩罚需要远大于投机的收益,故s>>1,N<
(2)政府进行形式监管。此时若企业选择实质扶贫策略,则可获取的收益为(M+R),此时政府收益为E。若企业采取虚假扶贫策略,则收益为N+R; 由于实质扶贫的收益比较有限,一般情况下有M 表1 企业与政府在旅游扶贫博弈中的收益矩阵 企业实质扶贫虚假扶贫政府严格监管E-C,M+RsR-C-tR,N-sR形式监管E,M+R-vR,N+R 2.3.1 博弈双方复制动态方程 通过计算政府严格监管的期望收益Rgl和形式监管的期望收益Rgb,得出政府的平均收益Rgp,再利用复制动态机制可得到政府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1) 同理,通过计算企业进行实质扶贫的期望收益Ret和虚假扶贫的期望收益Ref,得到企业扶贫的平均收益Rep,可得到企业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2) 2.3.2 政府策略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1)当(-C-ysR+sR-tR+ytR+vR-yvR)<0时,则x<0.5; 若y=1,企业进行实质扶贫要求-C<0,这显然成立; 若y=0,企业进行虚假扶贫有(-vR>sR-C-tR),此时要求政府严格监管的成本极大,这出现在政府效率极低、寻租行为异常严重、惩罚力度不力的情况下。只要监管成本足够大,x=0为全局唯一的稳定策略,即政府采取形式监管策略。 (2)当(-C-ysR+sR-tR+ytR+vR-yvR)>0时,则x>0.5; 若y=1,企业进行实质扶贫有C<0,即政府进行严格监管的代价可忽略,这显然不可能; 若y=0,企业进行虚假扶贫,则有(-vR 图2 政府策略的复制动态相位图 经过长期演化,当政府严格监管的收益小于形式监管导致的社会损失时,不管企业进行虚假扶贫还是实质扶贫,政府都会选择形式监管策略。当政府严格监管的收益大于形式监管导致的社会收益损失时,政府的策略选择依赖于企业进行实质扶贫的概率,实质扶贫的概率越大,则政府严格监管的力度就越小; 反之则越大。 2.3.3 参与企业策略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1)当(M-N+xsR+xR)<0时,则y<0.5; 若x=0,政府形式监管则有M>N,即企业进行虚假扶贫的收益小于实质扶贫,要求旅游扶贫项目完全无寻租空间。若x=1,政府严格监管则有(M+R (2)当(M-N+xsR+xR)>0时,则y>0.5; 若x=0,在政府形式监管下有M 图3 企业策略的复制动态相位图 经过长期演化,不管政府是否进行严格监管,如果企业进行实质扶贫的收益大于虚假扶贫时,企业都会选择实质性扶贫策略。如果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收益依赖于政府优惠和相关补偿时,其实质扶贫策略有赖于政府严格监管的概率,严格监管的概率越大,则企业进行实质扶贫的可能性就越大; 反之则越小。 (3) 表2 基于雅可比矩阵局部稳定分析的平衡点稳定性分析 均衡点J的行列式及符号J的迹及符号结果条件x=0,y=0(-C+sR-tR+vR)(M-N)+(-C+sR-tR+vR)+(M-N)+不稳点R>tRM 图4 政府监管与企业实质扶贫行为博弈演化相位图 根据政府和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可把双方的复制动态关系利用二维平面坐标轴表示出来得到相位图,如图4所示。结合表2中雅克比矩阵分析的结果,可知图4中的点(1, 0)、(0, 1)、(0, 0)和(1, 1)都为不稳点,点(x0,y0)为鞍点。 点(0, 1)为系统帕累托最优均衡,政府无需严格监管而企业进行实质性扶贫,这一般出现在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显著,企业能实现发展与扶贫有效协同的情况下。事实上,点(0, 1)不稳定,缺乏政府的严格监管,企业具有通过虚假扶贫套取政府资金的动机,进行机会主义行为的企业会逐渐增多; 则经过长期演化y会趋向于0,系统均衡向(0, 0)移动。如不少地区的旅游扶贫项目由于政府后期监管不力,导致其沦为企业套取财政补贴的工具,严重影响了旅游扶贫的实际效益。 点(0, 0)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会促使政府加强对企业扶贫行为监管,经过长期演化x会逐步趋向于1,系统均衡向(1, 0)移动。点(1, 0)均衡为系统最劣点,此时政府严格监管但企业仍然不进行实质扶贫活动,这多出现在政府支持政策不科学或执行不力的情况下。不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招商异常困难,企业参与积极性极为有限,这除了与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有关外,区域发展软环境,特别是政府的诚信是重要因素。 点(1, 0)与政府的扶贫目标严重相悖,会推动政府采取更为有效措施推进企业更多参与实质扶贫; 则经过长期演化y会趋向于1,系统均衡逐步向(1, 1)移动。点(1, 1)政府保持严格监管的高压态势,使企业不敢也不能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获利,可保障实施实质扶贫的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由于点(1, 1)企业进行实质扶贫可能会降低政府监管的动力,则经过长期演化x会逐步趋向于0,系统均衡点又会向(0, 1)移动。 假设初始状态随机,则系统均衡点一直会在几个点之间不断移动,最终演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要推动企业长期采取实质扶贫的策略,政府的支持措施要有力度,提升企业进行实质性扶贫的收益(M+R),降低企业的收益损失; 政府必须认识到企业虚假扶贫问题的严重性,保持严格监管的力度,减少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收益N+R,增加惩罚系数s,对虚假扶贫惩罚的要远大于机会主义收益,降低陷入(0, 0)均衡陷阱的概率。同时,政府必须要提高管理效率,有效降低监管成本C,建立完善的过程评估机制和事后审计机制。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中面临的难点,推动企业采取实质性的扶贫策略,企业参与旅游扶贫能够得到的效益足够多是基本条件,而政府足够强的监管则是保障长期扶贫绩效的关键。因此,要以扶贫绩效提升为根本目标,创新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机制。 (1)强化实质扶贫的激励机制。树立企业在乡村旅游扶贫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股份制、联营等方式改变企业的短期行为,减少追求短期政绩而运动式投资、掠夺式开发的模式。出台支持与引导政策,特别是财税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介入乡村旅游扶贫领域; 加快金融创新,推动旅游资源的资本化,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创新政府支持资金的使用方式,以市场化为原则,强调根据企业的扶贫实际效果进行事后奖励。 (2)加大虚假扶贫惩处力度。虚假扶贫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同时也会严重的损害进行实质扶贫企业的积极性,必须严厉打击这种行为,使虚假扶贫企业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政府不仅要完善法制,还要加强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及时查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申报与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加大对虚假扶贫的惩罚力度,使之永久性失去参与市场经营行为的资格,维护平等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 (1)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政府要积极向企业宣传扶贫政策和措施,特别是要做好企业家和乡村能人的旅游扶贫引导,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扶贫意识,争取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 同时,要通过政策创新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有效弥补企业扶贫的收益损失,引导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2)有效培育和提升企业扶贫能力。要为企业搭建旅游扶贫参与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创造条件,提升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能力。要积极推动形成旅游扶贫联盟与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参与扶贫获取其他企业无法获取的资源和优势,提升市场的知名度和收益。要着力培育乡村能人的旅游扶贫能力,鼓励其通过创办旅游企业带动其他村民致富,发挥其扶贫带动效应。 (1)强化服务意识。政府要逐步从乡村旅游的直接经营中退出,重点做好生态文化保护、居民利益保护和企业经营服务等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进各种扶贫政策实施的法制化; 制定扶贫补贴的实施细节,保障支持政策公平、公开和公正执行,切实支持真正进行旅游扶贫的企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生存空间。要创新服务的方式,积极为企业参与扶贫项目排忧解难; 支持企业在经营中的自主经营,杜绝不正当的干涉行为。 (2)优化区域发展软环境。着力提升政府政策的公信力,要强化政府诚信形象建设,有效兑现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补贴,保障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利益,解除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后顾之忧; 营造良好的旅游扶贫环境,重点从基础设施、生态文化资源保护等层面,为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2.3 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过程
2.4 政府与企业策略的演化稳定点分析
3 推动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建议
3.1 创新企业参与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3.2 培育企业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3.3 优化企业参与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