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区域经济活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法

2019-04-14程萌勋张诗雨王永奇程萌勋王永奇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诗雨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营销界 2019年51期
关键词:适用性活力指标体系

■程萌勋张诗雨王永奇(程萌勋、王永奇,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诗雨,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区域经济活力作为体现地区经济发展“量+质”的重中之重,不仅对经济有总量的衡量,更有对经济质量的呈现,是代表着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指标。“量”表现在经济发展基础,高经济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经济基础好,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从而实现较高程度的经济增长;“质”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高经济活力伴随着经济高增速和高效率,重在体现地区的经济水平。总之,经济“量”的积蓄刺激“质”的提升,进而提高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区域经济活力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经济发展的短板,进而实现更高“质”和更大“量”的经济。

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区域经济活力进行研究。孙晓祥[1](2012)基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和手段,构建经济活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探究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吉林经济发展活力出谋划策。余璐等[2](2018)从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治理出发,对苏北振兴、沿江、沿海再到如今的经济活力布局,检验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治理效果,总结得出政府和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协调作用。何汝群[3](2019)肯定了对经济活力研究的必要性,结合珠江-西江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建立经济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因素影响程度对比,进而提出提高其经济活力的针对性建议。综合以上针对区域经济活力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以理论为主的研究偏重经济现状,注重对现状深层次挖掘,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而以数据为主的研究偏重分析方法的运用,是对经济现状的浅层次分析、对经济数据的深层次挖掘;两种研究方法各有优劣,但往往针对数据的研究方法更有说服力。因此,本文在对安徽省经济活力进行研究时,引入实证数据,结合两种不同分析方向的数据分析方法,保证了问题研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准确性。

一、理论与方法

(一)因子分析法

1.方法原理

“因子分析”[4]旨在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较多指标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性较强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就是一个公共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2.理论模型的建立

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

3.逐步回归模型

(1)模型原理

逐步回归分析的最主要思想是剔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降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从而保证了因素研究的独立性。

(2)理论模型的建立

根据逐步回归原理,建立线性的逐步回归模型[6]:

二、经济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经济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国民经济核算、人口、财政、金融、城乡人民生活、教育、科技、卫生和社会服务、公共管理等9个方面选取了12个影响经济活力的正向指标,构建经济活力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分别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增长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教育经费、企业单位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资企业所占比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化面积、就业率、常住人口量、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标体系中对应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应用支持系统、EPS等数据平台。

(二)变量定义

本文明确定义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将经济活力指数设为因变量(),自变量共12个,分别定义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 增长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教育经费()、企业单位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资企业所占比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化面积()、就业率()、常住人口量()、第三产业增加值()。

三、安徽省区域经济活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经济活力指数构造

1.模型适用性检验

为了验证因子分析对指标群的适用性,预先对指标进行KMO 和Bartlett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P=0.000<0.01,KMO 检验值是0.802>0.8,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12 个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作因子分析,且适用性强。

2.公共因子提取

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提取所需的公共因子,第一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78.823%,第二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2.986%,前两项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809%,所以前两项可以代表全部指标91.809%的信息,且解释性较高。

3实际模型的建立

(二)基于逐步回归模型的经济活力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1.变量筛选

由于12个解释变量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不利于模型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因此,需要对变量进行VIF 检验,剔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经检验和变量排除,保留了5个VIF<10的变量,分别为人均GDP 增长率、常住人口量、就业率、外资企业所占比率、企业单位数。

2.实际模型的建立

利用SPSS软件进行逐步回归模型的函数拟合,得到5个解释变量与经济活力指数函数:

进行模型的经济效应及客观适用性检验: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拟合精度高;分析t统计量,在的显著性水平下,P=0.000<0.01,拒绝“独立变量对因变量的局部适用性”的原假设,说明单个变量对因变量是有经济意义;分析F统计量,在的显著性水平下,P=0.000<0.01,拒绝“联合变量对因变量的全局适用性”的原假设,说明各变量都是有经济意义的。通过以上对模型适用性的检验,可以概括得出模型对问题极强的适用性。

四、结论及可行性建议

“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是区域经济政策制定的立足点,同时也引导着地方经济政策的制定方向而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注意在居民、企业、社会效益方面保持较好的平衡。因此,结合两种模型的结果共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提高安徽省经济活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人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从微观角度看,人才资源的充分使用,可提高本地劳动力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就业率,从而提高经济活力;从宏观角度看,必须抓住发展机遇,首先用好区域内人才,在保证本地人才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展区域外人才引进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实力,提高其贡献率,为提升安徽省经济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二)创新发展高新产业推动经济产业转型

安徽应以发达城市的创新水平为目标,形成以创新数量带动创新质量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以资金投入带动创新发展,引进区域外创新资源,并扶持本地新型创新企业。

(三)区域经济协调统筹发展

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区域来说,是正确的发展方针。制定区域发展差异性政策,结合各地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政策,先发地区要发挥引领地位,后发地区要找准发展定位。

猜你喜欢

适用性活力指标体系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活力
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适用性探讨
小议阶级分析理论的适用性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新一代车上转换装置在厂矿企业铁路运输中的适用性研究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