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思考

2019-04-14胡尔康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营销界 2019年51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低收入农村居民

■胡尔康(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前言

农业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中央指出,要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作用,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中央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先后强调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系列重大规划与举措表明,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长久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三农”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明显等问题。以往研究大多着眼于城乡、区域、行业等收入差距,分析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研究收入差距趋于收敛或是发散,以及探讨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路径。较少文献研究落脚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问题,然而不同区域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同样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进行了梳理与分析,针对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动趋势

本部分所使用数据均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整理计算所得,由于国家统计局在2013年调整了统计口径,2013年之前公布的数据为人均总收入,2013及之后年份公布数据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本部分均用人均总收入表示。

(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变动趋势

从收入五等分来看,各收入户人均收入总量大幅增长,然而各收入户之间差距也随之扩大。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为7567.22元,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为1551.79元,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比为4.88:1,2018年我国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为34042.57元,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为3666.16元,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比为9.29:1,高收入户人均收入增长了3.49倍,低收入仅增长了1.36倍,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差距将近增长了1倍,2002-2018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年均增长为9.85%,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年均增长为5.52%,收入差距仍然十分突出。从区域划分来看,2005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6226.58元,西部地区为3646.02元,人均收入比为1.71,2018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18285.70元,西部地区为11831.35元,人均收入比为1.55,东部地区人均收入增长了1.94倍,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增长了2.25倍,这表明我国区域之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小幅缩小的趋势,这和我国实行的区域发展战略有着密切关系。

(二)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支出的变动趋势

从收入五等分来看,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低收入户人均总支出为1725.44元,高收入户为5533.63元,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人均支出比为3.21,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低收入户人均总支出为6573.27元,高收入户为17718.03元,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人均支出比为2.70,这表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间的支出差距呈现出小幅缩小趋势。

从区域角度来看,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5年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5095.32元,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为3447.80元,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支出比为1.48,2012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11397.40元,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为8164.02元,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支出比为1.40,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支出比呈现下降趋势。

图1按地区划分的农村居民人均支出

三、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

(一)按收入五等分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结构

从收入五等分来看,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差距较为显著。2002年我国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为3500.08元,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1006.35 元,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支出比为3.48:1,2012年我国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为10275.30元,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为3742.25元,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支出比为2.75:1。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到2012年,高收入户在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均是低收入户的3倍以上,这表明农村居民间的支出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低收入户在居住、文娱等方面与高收入户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低收入户在居住、文娱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在需求。

(二)按地区划分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结构

从区域划分来看,2005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408.97元,西部地区人均消费支出为2022.88元,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消费支出比为1.69:1,2012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682.97元,西部地区人均消费支出为4798.36元,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消费支出比为1.60,这表明随着各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发展,各地区农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增加,财富不断积累,农村居民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然而东部地区消费支出始终领先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未带动地区消费支出水平差距的缩小。

从支出结构来看,2005年东部地区在交通通讯、家庭设备、文教娱乐等方面大幅领先西部地区,2012年东部地区在居住、家庭设备等方面与西部地区的差距在缩小,比值分别从2.02、1.98下降到1.57、1.63,文教娱乐的比值从1.92上升到2.11,这表明农村居民在家用电器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基础家庭设备方面,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而文教娱乐如高档家庭影院等消费品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四、我国农村收入差距产生的成因及对策

(一)要素禀赋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间要素禀赋差距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急速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各地区间地理环境、运输成本差异是导致农村居民初始收入差距的直接原因。由于海路的成本优势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大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外商投资(FDI)带来的技术、资本等要素不断积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急速扩大,东部沿海地区先发优势不断凸显,进一步加剧了禀赋差异。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教育水平也存在极大差异,这一差异也是我国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随着农村居民自身财富水平的积累,获取新技能、新技术、新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水平不断攀升,农户的收入水平也随之呈现出差距不断扩大的特点。

乡村产业振兴战略是解决要素禀赋差异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引领要素的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发展,做好农村人力资本的挖掘与培育,为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竭的动能。长期以来,由于城镇收入水平大幅高于农村地区,农村各种要素单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地区人才匮乏现象愈发凸显,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持久稳定的增长动能。相反,城市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完善,薪资福利待遇大幅高于农村地区,就业机会充足,人力资源丰富,从而造成城市地区劳动供给大幅超过劳动需求,人才相对过剩,学历大幅贬值,工资水平呈现粘性特点。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便是打破传统的单向要素流动机制,推动城乡之间的要素合理、高效、自由流动,积极引导城市地区人才、资本、技术、企业进入农村,激活乡村发展潜力。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投身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以及考核晋升机制,鼓励各类人才长期建设乡村。加大对农村教育领域投入,保障农村教育水平稳步提高。

(二)国民经济二元结构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乡的产业分工结构单一,农村发展农业,城市发展工业,同时采取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用牺牲农业的方式来换取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农业部门劳动者收入水平持续低下,仅能维持基本生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初显。1958年实行户籍管理等制度,从社会结构上将经济社会区分为城乡两大区域,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制度建设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基本确立下来。由于工业优先战略,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一直处于偏低状态,缺乏长期增长动能,收入增长缓慢带来的消费不足,极大的抑制了我国整体消费,导致国民消费长期不足,导致进一步加剧了居民收入的不平衡。从这一点上来看,扩大内需的重心可以适当向农村引导,我国农村居民基数庞大,潜在消费能力充足,可以为消费的形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破二元经济结构,首先要在社会范围内树立正确的城乡发展观,打破传统观念对农村的束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应当关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不能只顾城市的发展,而忽略了乡村建设。要建立高效合理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收入水平、要素流动的等方面合理化,为农村居民定时定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提高农村居民素质的发展,加大农村就业岗位投入,加快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建设。

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最凸出的矛盾依然是基础设施方面。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少,出行工具单一,公路网络相对薄弱,居民生活方式单调,公共服务不均等。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重心由城市转向乡村地区,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繁荣,加快乡村发展,切实提高乡村地区人民的幸福感。其次,要统筹公共资源,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打造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公共财政更多惠及农村地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重点增加城市、农村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提供长效发展机制,引导农村居民的消费形成,保障农村地区多样化的消费服务,引导农村地区投资稳步增长。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低收入农村居民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娶低收入老婆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