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现状与有效途径

2019-04-13马娅

速读·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有效途径农村小学

马娅

摘 要: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第一位老师,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时间更长,所以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更能让学校教育更好地发展。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家校共育得到了教育者和家长的关注,这样才能让受教育者身心得到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现状;有效途径

家校共育得到了很多的人的高度重视,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关于家校共育的活动,足以说明家校共育对学生、家庭、学校甚至老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比较特殊,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只有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家校共育的现状,才能找出相对应的途径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甚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现状和问题

1.家校共育不被重视。对于很多农村学校来说,学校和教师深知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但很多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通常是等他们成绩下降再跟家长联系和交流,家长也是需要请假的时候才跟老师主动联系。这样会导致家长的积极性下降或者消失,甚至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一些农村家长自身文化化程度低,对学生缺乏教育上的指导,学校的教育活动也不积极参与。既没有能力教授孩子系统上的学科知识,也没有能力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教育上只能依附于学校,处于严重的被动地位。

2.家庭溺爱学生,学校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很多农村家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批评,也不想老师给子孩子太多作业,在他们眼力和心里,只要孩子健康就好,做不做作业无所谓,不参加活动也无所谓。记得学者陈家麟指出,家校共育应遵循“把单纯从学校出发,要求家长配合转变为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原则,而现在很多学校忽视了家校共育的中心是学生,所以家校共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长的合作,还有学校和学生的合作,家长和子女的合作。

3.家校共育的沟通途径没有效果。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以灌输为主,没有建立平等的交流观,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家校共育观,因此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总是让家长更好的配合和支持教师的管理,如果家长更多的参与,就会扰乱班级的正常秩序。而家长只是过多的关注了孩子的成绩,想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4.家庭状况影响家校共育。农村学校的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根本不能像城里面的孩子那样可以让父母辅导作业。常年不在家,一年只回来几次的家庭,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跟老是沟通和交流,爷爷奶奶的教育都比较传统,家庭和学校很难达成一致的教育意见。

农村的家校共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我们的不断摸索中,提出了以下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

1.提高合作意识。在农村小学的家校共育中,学校应该特别重视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教师更应该积极地与家长沟通联系。通过家访、书面通知、电话联系、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宣传一些教育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提高家长素养的同时,也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相信农村家长也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完全可以大胆地邀请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具体事务中,比如说家长课堂,家委会管理,家长当评委等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活动。

2.转变教育观念。家长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教育知识的学习,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教育能力;注重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处理好家庭与孩子教育的关系;扬长避短,多途径的参与家校共育;密切与家长委员会的联系。而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也不知是让孩子考出优异的成绩,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校一起提高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方面,也不仅是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只要孩子们不出现安全事故就万事大吉,应该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为他们树立理解意识,营造家校共育的氛围;满足家长不同的需求,增强活动的合理性;针对家长教育水平差异,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根据家长工作性质不同,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重视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为家长提供交流及合作的平台。

3.沟通途径多样化,提高家校共育质量。教师和家长都是因为学生才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师应主动积极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及时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变化及表现向家长反映,让每一位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学校、老师的重视和培养,进而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在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时候,也不是一味地灌输式沟通,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家校共育的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家校共育关系。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接触时,一定要热情、谦和,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地倾听每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教师可以建立家访制度,可以利用现代通讯电话互访,可以开办家长会与家长接待日,可以让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课,可以开办家长学习班等等方式提高家校共育的质量。

4.教师、家长相结合。教师做为纽带,采取现代互联网沟通方式,微信或者QQ跟孩子家长进行多面交流,平等交流,全面掌握情况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对孩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如果家校共育是出现了矛盾,师生之间的矛盾让家长化解,家长和教师之间产生了矛盾,让学生作为调解员调解,如果家长和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让老师出面解决。这样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孩子的教育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總而言之,家庭教育是一份非常伟大的事业,也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事业,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的家校联系工作是我继续深思的问题。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学习,开拓创新,勇敢实践,勤于积累,努力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班华,陈家麟.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之南[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有效途径农村小学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