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04-13任林

考试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摘 要:初中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初中生物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教育;核心素养;初中生物

一、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培养不再以学生的成绩为唯一判断标准,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如今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已针对该方面做了相当大的改善。本文针对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二、 加强学生对生物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初中生物教学,是初中生生物的萌芽和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师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对生命的了解和尊重。例如,在学习“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这一单元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有相似的结构层次,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最后引申到人本身。学生们会了解到单细胞生物的身体构成,多细胞生物的身体构成,草履虫是如何通过一个细胞完成就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又是如何协调每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这样,学生会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从而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二)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以生态系统这章为例,通过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认识到人类的一些行为对食物链的破坏,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将会对人类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从而让同学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威力,意识到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三) 认识科技,培养兴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命科学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得到大力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生物作为一个实践学科,任何微小的进步都离不开实验。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敢于动手,乐于动手。同时,要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为未来的生物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 勇于担当,履行义务

一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群体独立存在,未来的社会建设总要交到下一代手中。初中作为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在学生对生物知识了解的基础上,会积极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比如,在认识和了解生命后,学生们会积极地参与社会调查,同时宣传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等,在认识自然后,会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会得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更加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

三、 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掌握正确的生物知识

(一) 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学科知识、思想道德品质等。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层面的培养。高层次的素质培养都以知识为基礎,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强化学生的生物知识,夯实学生的生物基础,为以后的生物学习打下根基。初中的生物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认清不单单是灌输那么简单,要注意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课堂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从课堂延伸到实验,延伸到实际生活,体现生物的生命性。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不是灌输教学,要让学生们学以致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 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生物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仅仅讲授知识,不够生动具体。若要这门学科显得生动立体,实验课的开设必不可少。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可能的生物科研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包括科研能力、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科研能力固然重要,但科学品质同样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对人类社会发现有杰出贡献的生物学家,比如童第周。通过举例童第周的求学过程和科研过程,培养学生刻苦的钻研精神和爱国精神。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和探讨,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科学观念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同样,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具备正确的科学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何为正确的科学观念,就是要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是运动的,是在不停的运动中进步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都是在运动中不断发展和变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方面的思维,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科学观念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决定了以后的人生高度。初中时期作为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朝阳.注重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科学素养[J].华夏教师,2017(16).

[2]潘应刚.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17).

作者简介:任林,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泗洪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