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4-13陈新荣

考试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能力训练插图

摘 要:插图在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材料,能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插图,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插图;插图运用;能力训练

翻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的扉页,色彩鲜明的彩图立即吸引住师生的目光,给人欲罢不能的美感。翻开课本,到处都能看见意境鲜明、形象生动的插图。编者精心编排插图,不是为了美化版面,而是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形象生动、直观逼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缩小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插图,是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根据笔者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本文主要论述“精彩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 丰富多彩的教材插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中阶段共六册教材,每册教材前面有彩图15幅左右,书中插图近20幅,六册教材共计插图近200幅,80%左右的课文配有插图。这些图片资料涉及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丰富多彩。教材的插图有多种类型。从表现形式来看,有照片、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书法、简笔画等。从内容来看,有人物、场景、风景、历史古迹、科学图片资料等。有些图片作为教材内容的形象再现,有些图片对教材内容作相关的补充(如背景图片、作者照片、手稿),有些图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教材中图片和文字相辅相成,生动形象的图片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受师生的欢迎。

二、 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插图在能力的训练中有广阔的运用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插图的功效,克服只重视文本教学的弊端,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一) 利用插图进行听的训练

初中学生的思维不容易独立展开,教师讲述课文或师生朗读课文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插图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边听朗读边看插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的能力。例如,①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看着书中插图,教师用抒情的语调缓慢地朗读,学生借助声音和图象的双重刺激进入该词的意境。②在教学《绿色蝈蝈》时,让学生看着插图听朗读,给学生提出要求“记住能表现蝈蝈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的词语”,学生看着插图上可爱的蝈蝈,会很专注地听朗读并记下要点。③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让学生看着前面的两幅插图,在鲜明的图画刺激中,听出课文是如何抓住特征、按何顺序来写,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 利用插图进行说的训练

说的能力需要训练,要贯穿在教学中进行。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从多方面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行说的训练。

1. 进行复述训练

让学生看着图画进行复述,是训练学生说能力的很好方式。图画会给予学生很多提示,会让学生复述的内容重点突出。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朗读一遍课文后,就可以让学生看着前面的插图重点进行复述。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让学生看着“赵州桥”这幅插图并复述其特点。在教学《背影》时让学生看着书中的插图复述父亲“车站送别”这一部分的内容。

2. 进行表达训练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训练。在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点拨下,学生就会打开思维,滔滔不绝地进行评论。例如,①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让学生看着画面上荒凉而恐怖的茫茫沙漠,教师设疑:“如何避免这场悲剧重演?又如何来治理呢?”学生表达的热情就会被激发。②《斑羚飞渡》一课中配有一幅悲壮的“斑羚飞渡”图,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图并进一步想象当时的场景,然后提出要求“请你对追捕的猎人说一段话”,在图文的感动下,不少学生表达得声情并茂。③在《最后一课》中,配有一幅许多人听课的图,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设疑“从衣着、身份、神态和心理等方面来说说你的猜测”。有了具体可感的图画,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通过表达训练,还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思想、人物情感等的把握情况。

(三) 利用插图进行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插图为阅读教学提供了直观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地利用插图。根据不同的插图,教师应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教学情景,让插图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1. 图文对照

利用插图来读相关文字,学生会更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让学生围绕插图展开学习与想象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教学的重点是人物的外貌。因此在教学中可创设情境:①初读全文,划出人名,对照插图,找出对应的人物;②仔细阅读文段,观察图中每个人物的神态,并在文中勾画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句;③看谁认出的人物最为准确。经过这种图文对照的阅读和分析比较,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和辨别活动,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又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让学生看彩图对照课文的解说来判断各是哪一种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成功地辨别出各种云的不同特点。

2. 情感教育

教学中利用插图来创设情境有时还不能达到最佳的情感教育效果,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图、文、声”等相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作为重要的补充,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和爱的教育,进而达到情感的熏陶。例如,①在教学《黄河颂》时,让学生在《保卫黄河》的雄壮音乐声中欣赏教材插图,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气吞山河的气势,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②让学生观赏苏轼的《水调歌头》的书法作品,《雷电颂》中郭沫若的手稿图,京剧的脸谱,岳飞书《前出师表》的作品等,激起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景仰之情。③在教学中让学生瞻看鲁迅、巴金、冰心、邓稼先等名人的照片,激起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教师要善于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3. 对比阅读

学习新课之后,要重视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和联串,帮助学生把閱读分析过程中的点滴认识构建成为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如学完《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后,怎样让学生理解两个人物、两种命运反映同一个社会现实?对照两文插图,再现人物命运。孔乙己热衷功名,却不能功成名就,又好喝懒做,终因偷窃而遭毒打,走上绝路,成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范进苦苦追求功名直至54岁,一朝中举,喜极发疯,从中看出科举制度使他官迷心窍,如狂如癫。通过联串和对比阅读,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就更为深刻。

(四) 利用插图进行写的训练

这种训练类似看图作文,但它在教学的过程中显得更为灵活。教学中利用插图来进行写的训练,对于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读写结合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对这类写作的方式、内容、篇幅等都可灵活处理。例如,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让学生观察插图中的福楼拜后补充描写他的外貌。教学《海燕》这课,请学生对照插图进行想象,写一段海燕与海鸥等海鸟的对话。欣赏《苏州园林》的插图后让学生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让学生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通过这种看图进行片断写作的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融入教材之中,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利用插图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人类文学创造的伟大潜能,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超凡的想象能力。因此,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想象能力的训练需要“媒介”,插图就是语文教材极好的“媒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读图,对插图进行延伸创造想象,再现图中或文中的情景,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训练。

例一,在讲解温庭筠的《望江南》时,引导学生看插图,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女子在看什么?在想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会说:“女为悦己者容,女子清早梳洗打扮后,独自登上望江楼,凭栏远眺。看到很多船儿过去了,偏偏不见丈夫的归船。从清晨到黄昏,望穿秋水,等了一整天,结果都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夕阳的斜光含情脉脉,东流的江水悠悠地流淌。女子的视线从江水上收拢回来,集中在白蘋洲,那是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之美。

例二,在讲解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时,引导学生看插图,思考:“看到此图请你想象斑羚飞渡时的情景,描述斑羚是如何飞渡的?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思考之后会说:“为了种族的生存和繁衍,斑羚用飞渡的办法,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让整个种群得以继续繁衍,写出斑羚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插图在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无声胜有声的重要材料。灵活运用,能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指导教师:林惠荣)

作者简介:陈新荣,福建省邵武市,福建省邵武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能力训练插图
浅析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训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插图在小学语文课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分析
图文相辅共筑生态课堂
论提高排球运动无氧供能能力的训练及营养补充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如何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落到实处
技工学校口语交际训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孩子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