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石器时代大遗址保护研究
——以浙江省仙居县下汤遗址为例

2019-04-13沈科妗刘小玥王昱璐吴家梁张思思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考古遗址大地

沈科妗,刘小玥,王昱璐,吴家梁,张思思

(1.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2.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甘肃 兰州730124)

1 大遗址保护研究

“大遗址”的概念为我国特有,国务院于1997年在《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最早使用了“大遗址”这一名词。起初它专指我国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别大、文物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1]。随着大遗址保护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拓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用手册》中总结了大遗址的概念: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墓、墓葬等遗址、遗址群[2]。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在我国1 2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大遗址约占1/3;在全国的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大遗址同样约占总数的1/3,因此,大遗址的保护与发展利用是我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对我国大遗址而言,史前文明的大遗址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且以聚落遗址为主。例如浙江下汤遗址,现仅发现几处柱洞、灰坑等历史信息较少的原始遗存,实物资料较少大大影响了其观赏价值。因此,如何进行史前大遗址的开发利用以最大化遗址公园的经济效益,以及如何解决大遗址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便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对下汤遗址的保护研究也应当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

1.1 我国大遗址保护模式

国内大遗址保护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整体保护与利用、局部保护与利用。同时,整体保护与利用存在几种保护模式,分别为:在大遗址所在处建立遗址公园、建立旅游风景区、建立森林公园,以及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园区。局部保护与利用又分为建立遗址展示区、遗址博物馆两种保护利用模式。建设大遗址公园是目前我国大遗址保护的重要保护形式,也是下汤遗址计划采用的保护模式。

考古遗址公园是指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遗址类的文化景观,是对考古类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展示与利用方式[3]。我国的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圆明园被规划为我国最早的一座考古遗址公园,而后国内关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大遗址保护方式的研究便进入了一个大步迈进的阶段。而新、旧石器时代的大遗址均为土台遗址,无论是相较于国外的石遗址,还是国内历史时期遗址,开发为遗址公园后的游览趣味性都远远低于后两者。

1.2 我国大遗址保护案例

大地湾是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位于渭河上游的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侧,坐落在陇山西侧的葫芦河支流五营河与阎家沟小溪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冲积台地上[4]。大地湾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为重要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之一,一经发掘就被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物局列为重点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对象。大地湾遗址保护规划计划将大地湾遗址建成为我国第一个史前文化博物馆,但是由于大地湾遗址规模较大,其展示园区的建设实际更符合大遗址公园的建设概念。

大地湾遗址公园建设将大地湾遗址划分为遗址展示、遗址博物馆、综合服务管理、历史环境修复、生态环境保护5大区域。5大区域职能分明,遗址展示与遗址博物馆区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遗址展示区极大地还原了史前人类的聚落形态与生活,在科学与还原保护遗址的同时,也向参观者展示文明的起源。而遗址博物馆则全面向人们展示大地湾出土的精美器物,尤其是出土的千件彩陶,更是史前人类智慧的结晶。

遗址博物馆就像是对遗址展示区的一个总结,是现代人类与史前文化沟通的媒介。因此,大地湾遗址公园内博物馆建设十分贴合大地湾遗址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十分符合当地的地理、生态与人文环境。历史环境修复与生态环境保护区的设置更多的是为了平衡遗址公园建设开发与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这一国内大遗址公园建设的难题在大地湾遗址建设规划中得到解决,历史环境修复区与生态环境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恢复原始社会的自然风貌,并协调遗址环境与现代生态,可从环境方面根本解决遗址建设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秦安大地湾遗址与浙江下汤遗址所处区域位置不同,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有较大差异。综合来看,浙江下汤遗址的遗址面积、出土实物资料,以及在史前考古中的地位,都略逊色于大地湾遗址;但其遗址的周边自然条件略优于大地湾遗址。因此,在对下汤遗址进行开发保护时,应与大地湾遗址有不同的侧重点。

2 下汤遗址现状与保护

依据现阶段国内外对大遗址保护的研究成果,和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保护的成功案例,将之与浙江下汤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相联系。

2.1 下汤遗址现状、研究现状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分布范围为北纬29°18'50"~28°18'52",东经121°13'15"~121°13'19",海拔113.2 m。遗址面积约为2.5万m2,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下汤遗址是整个浙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人类居住遗址,对于探究台州地区文化起源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6月,下汤遗址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浙江省下汤遗址距今约1万年,主体文化内涵包括跨湖桥文化和上山文化,是探索台州-浙江-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根据考古发掘提供的信息,下汤遗址的发掘已有较大收获,发掘了建筑遗址、槽沟、灰坑、墓葬等,出土陶片较多,也有可以拼接展示的小件器物。

2.1.1 自然环境概况

(1)气候条件。下汤遗址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8.3℃,1月份平均气温5.6℃,7月份平均气温28.5℃。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

(2)水系。下汤遗址所在区域的主要水系为永安溪,位于浙江第三大河灵江上游,永安溪东西向围绕县城,遗址两侧南北向溪谷均为永安溪的支流。

(3)地形地貌。下汤遗址所属的仙居县地形属浙南山区一部。仙霞岭延伸至缙云分叉,绵亘本县南北边境,成钳形对峙,南为括苍山,北为大雷山。遗址所在地现为高出周边农田1 m有余的高墩,东、西、北3面环山,九龙山、螺蛳山、黄榆山、阳峰山、白冠山等从3面包围遗址所在盆地,形成簸箕形的地形特征。

(4)周边旅游景区。下汤遗址周边分布有3个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区,分别为神仙居景区、皤滩古镇景区和响石山景区(图1)。

神仙居位于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境内,为古代名山,古名天姥山,又名韦羌山,现为国家5A级景区。除其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外,还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该景区距下汤遗址12 km左右。

皤滩古镇景区位于仙居县城西面约25 km处,旧时这里是永安溪沿岸颇为风光的商埠,景区保留了沿街的商铺、老宅子,以及千年绝活针刺无骨花灯。2006年6月,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景区距下汤遗址5 km左右。

响石山景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景区为丹霞地貌,因其峡谷中有能发出响声的石头而得名,有人称其为“会唱歌的石头”,距下汤遗址6 km左右。

下汤遗址距仙居县33 km左右,其周边有大型自然景区,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丰富。

2.1.2 考古工作简述

1983年2月,下汤村村民在村西北角“汤墩”上平整土地时,发现了大量石器和陶器,1985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牟永抗考察下汤遗址,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6年8月,仙居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下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下汤遗址进行试掘,在高墩东北部及高墩外围西部、东南部开小探坑,进一步明确了遗址分布范围、堆积保存情况及内涵特征。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省考古所王海明副所长等专家对下汤遗址进行钻探、试掘,基本掌握了遗址的年代、内涵等信息①以上信息均来自仙居文物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和遗址发掘的负责老师。。

2.1.3 遗址周边环境调查

下汤遗址四周皆为村庄及农田,遗址东侧是下汤村农田,土地肥沃;距遗址0.5 km的东北角为横溪镇西庄村;遗址南侧为下汤村所在地,房屋多为砖木和砖石结构;两侧为下汤村水田,以种水稻为主,间或种有茭白等作物;距遗址0.5 km的北面为横溪镇三龙村。遗址四周没有工厂,无工业污染。现今村民年长者以务农为主,年壮者或外出经商,或劳务输出,经济较发达。三五省道经过村南,对外交通便利。

2.2 下汤遗址保护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2.2.1 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989年12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下汤新石器文化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为其设立了围墙和标志性的文物保护标志碑。虽然在保护范围周边设有围墙,但残损严重,不能起到维护遗产安全的作用。

遗址本体及遗址环境(如黄榆山永安溪、四鸟坑、河谷平原地等)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现行保护范围为1996年划定,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现行保护范围已与遗址分布范围存在偏差,且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偏小,不能有效控制遗址周边区域的建设活动。遗址分布范围内农业耕作活动频繁,不利于遗址的保护。

遗址保护技术并不成熟,下汤遗址作为南方沿海地区的土遗址,环境潮湿,对其保护、加固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还不完善,所以在研究下汤遗址本体的保护方案时,缺乏参考性实例和资料。

2.2.2 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下汤遗址进行发掘后,出土文物由当地的政府部门开设临时存放的陈列室进行展示,但缺乏观赏性,文物得不到有效展出,村民对于下汤遗址的认知度较低,陈列室也较少向社会开放,其教育与宣传功能难以实现。

遗址本体可观性、游览性、趣味性较弱,所在位置交通位置不便,地方偏僻,周围服务设施不健全,遗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建设,对人流吸引力不大。下汤遗址年代十分久远,文化层较为丰富,保存较为完好。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价值不断深化,呈现出一个动态推进的状态。下汤遗址公园的保护规划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在此可以参考大地湾遗址展示园区的建设,在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对遗址做一个动态展示。

2.2.3 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于1984年下汤遗址发现后,村民依旧在遗址上种植农作物,文化层遭到人为破坏,遗址没有得到有效的看管。遗址出土文物没有专人负责。另外,由于资金的缺乏,出土文物屈身于常年关闭的文物保管库而得不到宣传。

考古研究取得的成果较为丰硕,但未能探清早期遗址的分布规律和墓葬区埋葬规律,仍需下一步的考古研究探索。

2.3 下汤遗址的保护分析以及对策

2.3.1 解决对策

(1)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下汤遗址本体,应该设立新的保护范围,并按照新的勘探报告将遗址重点保护范围调整为遗址保护范围,落实保护措施,并对当地民众进行文物保护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对于遗址周边的环境,既要保护其相关水系,避免污染,也要去除基础建设如电线杆等与遗址相违和的设施。同时,可以参考大地湾遗址建设历史环境恢复区,以复原下汤遗址的原始风貌,更有利于其遗址内容的保护。

(2)利用。把下汤遗址公园与周边景观资源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建立利益链条、收益共同体,不失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好方法。如可以利用当地的稻作文化,吸引受众在参观遗址的同时体验劳作,开展收割比赛等,延续下汤先民的劳作文化。

遗址周边资源较为丰富,有众多旅游资源,目前缺乏区域人文资源、景观资源等的综合利用体系。对于下汤遗址的具体规划,应加大对大遗址研究的力量,推进大遗址研究速度,为有效开展类似下汤遗址的大遗址保护与文化展示工作提供更为明确的遗产价值体系。

(3)管理、研究。设立专门的网站进行信息的传播,可以包括遗址的发掘进度和图片展示,遗址的相关文化,地形地貌,温湿度数据,近期开展的活动等。可以设立下汤遗址的公众号,进行有奖知识问答,征文等活动。

邀请土遗址方面的相关专家对该遗址进行讨论研究,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方案,遗址有新的出土物,应及时联系相关专家对文化进行探析研究,设立研究点。

2.3.2 保护方案设计

由国内遗址公园保护建设情况分析,针对下汤遗址的遗址公园规划与博物馆建设提出以下方案:

(1)下汤遗址公园。通过遗址本体结合考古,将作为在仙居、台州乃至整个浙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人类居住遗址——下汤遗址对外进行展示。同时结合附近的资源,对遗址作出规划保护范围、遗址展示区、建设博物馆,并设稻作文化的体验区,在对台州文化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使其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图2)。

(2)下汤遗址博物馆。198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编辑出版了《考古遗址博物馆》一书,书中将遗址博物馆分为了以下4类:①生态遗址博物馆;②民族遗址博物馆;③历史遗址博物馆;④考古遗址博物馆。

据对下汤遗址的调查,分析该遗址更适合作为考古遗址博物馆。原因如下:

第一,仙居县下汤遗址的出土文物可观性较弱,设立考古遗址博物馆,并建设体验馆,有利于民众体验考古,了解考古方面的相关知识,亦可以将文保方面的工作融入到博物馆的体验活动之中。

第二,仙居县下汤遗址实际发掘面积较小,有良好的发掘现状,考古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较好地展现在受众眼前。仙居县下汤遗址属于史前遗址,发掘面积较大,历时长,建设考古遗址博物馆有利于在保护的同时对其进行深入发掘。

第三,下汤遗址处于农耕村落,生态因素较少,建设生态遗址博物馆的条件不足;下汤遗址居民所属民族历来均为汉族,缺乏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不适合建设民族遗址博物馆;下汤遗址所处时代主要为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展陈内容不足以建设历史遗址博物馆。因此对于大多数的史前遗址来说,考古遗址博物馆既能够使出土物和文化内涵得以展示,也能吸引受众,使遗址在不断发掘的同时得到保护和利用。在采用公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对下汤遗址进行展示教育的同时,注重下汤遗址的考古科研工作,作为下汤遗址的核心支撑内容。

3 结束语

现如今,大遗址保护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良渚、大地湾、明长城、大明宫等著名遗址在大遗址保护方面也做了优秀的示范。大遗址保护工作应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利用也是对于大遗址的一种新型保护,能促进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针对史前遗址的保护,主要不足是资料缺乏。在展览时,可考虑结合考古过程,并通过遗址发掘现场展出的方式,让考古进入民众的教育宣传中。在了解浙南地区文化之外,考古宣传可以通过保留发掘现场得以实现;遗址可观性不足则可以通过遗址附近的自然景观以及特属于浙南地区的稻作体验文化来增加其趣味性,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致谢:感谢仙居文物办的李寒枫老师,负责遗址发掘的仲召兵、孙瀚龙老师,以及本论文指导老师吴通。)

猜你喜欢

考古遗址大地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大地之歌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考古”测一测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