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标准SN/T 3588—2013《针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的一点思考

2019-04-13

中国纤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夹钳针织物纱线

线密度是针织物很重要的一个工艺指标,影响到针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手感和风格等。它也是进行织物设计、制定生产工艺参数甚至商品交易的重要依据,是针织物检测中较常见的一个检验项目[1]。

当前,我国检测机构对针织物线密度的测试多依据标准SN/T 3588—2013《针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进行。该标准测试过程基本类似于机织物拆下纱线线密度测试方法,即测试过程为取两组试样,从每组试样中先拆下10根纱线分别测量伸直长度并求平均值,再从试样上拆下40根纱线与其合并组成一组,称取总质量。然后以已测量伸直长度的10根纱线的平均伸直长度作为全体50根纱线的平均长度计算纱线线密度值。在机织样品中,由于每根纱线屈曲状态都较轻微,这种方法确实对结果影响不大,同时也能大大减轻检验人员的工作量。然而,对针织样品实际测试中,笔者发现,由于针织物组织结构种类繁多,各路纱线成圈、集圈和浮线的搭配往往不一样,导致拆下来的纱线每根伸直长度相差非常大,即便面料为全部成圈的简单组织,如平针、罗纹,因生产中每一路纱线的张力和弯纱深度难以完全一致,编织时线圈大小也往往不同,因此即便面料剪取长度一致,拆下后每根纱线的伸直长度也相差甚远,用其中的几根纱线的平均伸直长度代替全体平均长度,对针织样品测试并不合理,往往其测试结果与真值误差较大[2]。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经过认真思考,提出如下改进方案。

1 试验准备

1.1 材料

针织物9块,见表1。

试验样品包含了较常见的薄型针织面料、中厚型针织面料和毛衫衣片等较典型的样品,纱线类型覆盖了各种不同原料、织物组织和纱支。为了方便对比和避免需要预处理,样品均不含涂层等非纤维物质,且纱线均为单股纱线。

1.2 仪器

FY111-Ⅲ型织物纱长测试仪,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BS-124S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公司。

2 试验方案

考虑到标准SN/T 3588—2013中的主要误差来自针织物线圈大小不同导致的拆下纱线伸直长度不一样,本文拟采用定纱线伸直长度的方法来测试,即测试时在规定预加张力下每次裁取的纱线长度均为1m,裁取12根,总长12m,然后称量这12根纱线的质量,再根据线密度定义计算出所测纱线的线密度结果。这样既避免了拆下的每根纱线由于线圈大小不一对伸直长度的干扰,同时又兼顾了操作简单、测试工作量小的基本要求。

2.1 试样准备

将试样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平衡后,沿横向剪取长方形试样两块,每块试样拆下的纱线应满足长于1m。根据针织物试样中纱线线密度估测方法,测得线密度的估测值。

2.2 线密度测试

使用尽量小的拉力,在试样上用镊子把线圈逐个抽解,获得足够长度的待测纱线。固定纱长测试仪两夹钳的隔距为1m,按SN/T 3588—2013设定预加张力(见表2)。

将待测纱线一端置于纱长测试仪右夹钳中,使纱线穿过张开的左夹钳在预加张力下充分伸直,关闭左夹钳,用刀片沿夹钳边缘将纱线切下。得到长度均为1m的纱线12根,称重;再如上述测试另一组纱线。参考纺织材料线密度的定义,即线密度表示1000m长的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分别计算每组纱线线密度。取两组结果的平均值。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选取9块各种类型的代表性样品,分别采用SN/T 3588—2013的方法和本文的新方法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上述9个样品,SN/T 3588—2013法的测试结果与名义线密度之间偏差明显;同时在对同一样品的两组测试中,我们还发现,SN/T 3588—2013方法数据重现性较差,两组数据之间有很大偏差,特别是对2#、4#和6#3个样品,这种波动性更明显。而利用本文所述的新方法测试的纱线的线密度均更接近它们的名义线密度,同时每个样品的两组数据之间均未见上述明显波动,数据之间有着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究其原因,是因为标准SN/T 3588—2013测试时,实际只测试了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其余4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都为估计值,从而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对2#、4#和6#3个样品,因其组织中存在成圈、集圈甚至浮线的不同搭配,组织结构更为复杂,组织中不同纱线成圈及卷曲形态差异性较大,故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更大。而其余几个样品其组织结构比较单一,均为完全成圈织物,不同纱线的成圈及卷曲形态基本相似,伸直长度差异只存在于每个成圈线圈大小之间,因此导致的整体测试结果的误差相对更小。

表1 试验样品

表2 纱线的伸直张力

表3 SN/T 3588—2013法与本文方法测试结果比较

表4 修改后SN/T 3588—2013法与本文方法测试结果比较

为进一步验证本文所述方法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表4是将SN/T 3588—2013方法进行修改后的测试结果,即在测试纱线伸直长度时不再以测量其中的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平均值作为这组50根纱线的平均伸直长度,而是将50根拆下纱线每根均要测量,并以这50根的质量和对应的伸直长度总和计算最终线密度。从所得结果中可看出,对每个样品,其所得测试结果均与本文所述方法基本相同,数据之间也有着良好的稳定性。这正好印证了上述结论。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标准SN/T 3588—2013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一种新的改进方法测试针织物拆下纱线线密度,经对比分析,取得了满意效果。该方法不仅结果准确,数据重现性好,而且方法简单,适用面广,测试过程效率高。该方法的提出对针织物拆下纱线线密度测试方法标准的修订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夹钳针织物纱线
基于板材加工的智能夹钳系统设计
吸湿速干针织物研究进展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冷轧卡罗塞尔卷取机转盘夹钳安全销频繁切断分析与改进
针织与纱线
夹钳式电梯曳引钢丝绳端接装置的检验与分析
一种用于剪板机送料的液压浮动夹钳
纱线与针织
纱线与针织
捻度对涤纶针织物服用舒适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