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课程纲要中的课程实施

2019-04-12邱华勇

速读·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体育课程

邱华勇

摘 要:近年,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更注重对我们下一代的基础培养和健康的投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也进行了多次的修订,新课程标准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起到积极的意义。本文就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转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角色的转变,情感的互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程实施;情感互动

体育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学生通过合理和科学的体育锻炼,实现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程实施要求实施者进行一系列关于个人习惯,行为,课程重点难点,学习空间和课程设置等进行组织和调整。它将变革引入实践。本文认为要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程目标体系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来实现课程学习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实施者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学校的资源,区域的传统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认真编制和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

(1)确定实现掌握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的目标。

(2)确定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场地条件。

(3)根据年级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4)明确教学内容的小时比例原则。

(5)教学内容的结合与配合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和身体发育。

三、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准备活动→教师解释演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点评结束。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介,以教师为中心和主导,学生参与和配合的积极性不高,忽略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提倡的是快乐体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与之格格不入,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爱好,个体差异,激励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并组织有效的教学。

四、情感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学和教学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这样扼制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忽略学生的情感互动,更不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被动的接受和学习,学生的需求得不到关心和重视。

皮亚杰说:“没有行为模型(即使它是明智的)是不包含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心理学认为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愿望和意见的心理体验。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和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管是在课堂中或者课余时间,都应该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互动。“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和教师之间有充分的情感交流,情感上了解、尊重和信任教师,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该教师的教诲。比如,本人曾担任了某班的体育课工作,而这是一个班风、学风 “闻名于校”的“差班”,在实施体育课程之前,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向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案。该班学生喜欢打篮球,不喜欢跑步,我就主动和学生接触,在课堂中投其所好,不但注重对学生进行篮球教学,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分组比赛的模式等,在实践中融入理论知识,适时的指导和灌输篮球的知识,让他们从玩中学、学中玩,也迅速增进了和学生的感情,從专业技能上令到学生信服,从心理上更好的接受了教师。从身体爆发力、耐力等引导学生要打好篮球,就要有更好的身体素质,进而激发学生更积极的进行田径方面提高身体素质练习的体育活动。

五、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提倡我们要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身心需求、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实施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实现教学目标。

本文几点例子予以说明。

1.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比如:我们在进行投掷教学的时候,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由教师统一指挥“鸣第一次哨:推球——鸣第2次哨:捡球”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显得十分被动,缺乏积极性、练习密度小、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让学生各自分散进行投掷练习,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尝试投掷,体验其中的差别,然后再集中学生做标准式的投掷示范,最后统一学习和练习标准的投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及时接受评估和表扬,以确定更有效和合理的投掷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2.建立团体合作精神

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分小组进行自我学习和探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观察、学习、纠正,以达到团队合作和相互提高的效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行动质量,发展社交沟通技巧。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得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在体育课程中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并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体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条件、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制订适合于本学校的学生的课程内容,师生共同努力,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本,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贯彻“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班尼.教育社会心理学[M].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

[5]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7]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张大均主编.教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体育课程
《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研究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分析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