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管理模式探究

2019-04-12陈存嘉

神州·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参与班级管理竞争

陈存嘉

摘要:学生身心发展不同于以往,家长诉求也发生悄然变化,人才培养的社会期待调整。双轨制的班级管理新模式,让学生动起来有事情可做,完善弹性的班级惩戒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互相合作;竞争;参与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因而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科学编定座位,合理组建“四人小组”

“四人小组”即以前后两桌四位同学为单位组成一小组,全班共十多个小组。班级编定座位前要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因素了解后,再编排座位。每小组一般配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优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赛活动。同桌的编排可按两种方式进行:

1.相反相成式  性格内向、不敢开口的,配一名性格外向、善于言谈的;自制力强、有良好习惯的配一名自制力弱、学习习惯差的;粗心马虎、作业潦草的配一名细致稳重、书写工整的,以便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

2.相近相成式  把大方、爱表现、善表演的两个同学配在一起,以便他们共同在表达、阅读等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二、开展组内互相合作和组间竞争

1.常规竞赛小组化 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制定评分细则,大致包括学习、考勤、纪律、常规等方面,由分管班干部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分。每周末由评分班干部以小组为单位评出本周优胜组。为了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内的督促作用,每周末还由班委评出先进组长。每一位学生的得分作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生”的重要评估依据。

2.课外学习活动小组化 根据班级情况,开展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竞赛项目,如作业竞赛、记单词竞赛、背课文竞赛、对话短剧表演竞赛、阅读竞赛等和一些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各种活动。因为竞赛是团体的活动,小组的每一个成员不仅必须自我努力,还必须密切配合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发展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三、建立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积极竞争的激励机制

小组建立起来开展竞赛活动以后,要使小组的效能发挥出来,还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1.“鞭策快马”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作用,促使他们在积极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和带动本组其他成員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并营造出浓厚的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不仅让他们体验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光荣感,还要不断地增强他们学习的紧迫感和对集体的责任心,对他们的能力及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但如果有其他同学超过他们就考虑替换小组长。

2.对优胜组与先进组长的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愿望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故评出优胜组与优胜组长后,可以对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奖励和表扬,如让优胜组与任课老师合影留念,并在全校展览,可大大地鼓励学生,并且激发表现不突出的小组对优胜组的渴望与追求。

四、留出班级决策的“空白”,让学生参与决策

一个班级要有序高效地运转,就少不了班级决策,在班级决策中,教师决不要唯我独尊,一手包办,而是善于根据本班实际,选取不同类型的学生代表参与决策,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订班级目标与班级计划,出台班级守则和班级量化考核条例。这样,班级的决策不仅具有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它把决策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决策的主人,自然,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以加强。先前“老师制订规则管我”的旧有观念也转变为“我们制定规则约定自己”,无疑,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五、留出管理的“空白”,让学生参与管理

班级管理要“勤”字当头,注重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事实上,总是把自己装扮成无所不到的维持会长,总是以为离了老师班级难以正常运转,恰恰会造成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加剧了学生的厌烦感和逆反心理,最终导致管理的低效甚至无效。高明的老师则不然,他既注重到位,也善于退位;既讲究勤,也注重巧;既注重实,也讲究虚。他们往往在管理中巧妙地留出一方舞台,放手让班级干部实施管理,让全班同学参与管理,让学生把“老师要管我”的观念转变成为“我要管我”,形成一种“无管而无不管”的人人自管的管理佳境。

六、留出评价的“空白”,让学生参与评价

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评价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思想和行为优劣,可以形成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从而隐性地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实现管理的目标。精巧适时地留出评价的“空白”,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去明晰规则、分辨是非,这实在要比教师高高在上的说教具体形象得多,学生也更能在评价的过程中获得情景性的感受和磨练。例如,尝试设立“学生道德法庭”,让学生自已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本班的学生行为准则,并由学生自己充当法官去审判、调解、处理学生之间的是非、争端和违纪言行,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与此类似的还有“班级仲裁委员会”、“学生自律委员会”等学生自我评价组织,这些都是对单一的娇生惯养评价方式的有益改革与实践。

七、留出教育的“空白”,让学生参与教育

班级管理中实施教育的主体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教师所实施的教育是外在的,学生所实施的教育是内在的。相较而言,内在的教育比外在的教育更具有自省性、情景性、可接受性,其教育效果也更加良好、深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曾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主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所以,把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自己的主体,这不愧为一种教育的最佳模式。

综上所述,我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做到使学生自己成为学生的主体,生活的主体,以至社会的主体,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正确的“干部意识”、“官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参与班级管理竞争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