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置业记
2019-04-12江寒秋
江寒秋
1月26日,已公布2019年棚改计划目标的省份中,多个省份降幅超过50%,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降幅的棚改目标,无疑是在利空三四线城市的房价。
1月27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房价下跌速度趋缓,重点城市成交继续回升,房价良性回调,而三、四线房价总体继续下调,同时下跌速度略有加快;
1月28日,《中国百城房价报告》显示,百城房价全年上涨11% 三、四线城市首次止涨;一边是二线城市因城”救“市,一边是三四线下跌止涨。
所有事件组合到一起,表明一件事,返乡置业,回到县城买房的热潮已经降温。
县城的利空
春节是传统的购房高峰期,众房企纷纷抓住“返乡置业”高潮进行营销。据诸葛找房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人群选择返乡置业,老家省会为置业首选。未来两到三年有购房计划的人群中,近六成人计划在工作地置业,回乡置业人群占比仅为四分之一。
据公开数据显示,82.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春节期间有或者正在考虑购房计划。高达67.7%的受访者愿意回老家购房,包括老家省会城市、老家地级市和老家县城。其中热门城市多集中于老家省会城市和老家地级市,表明人们购房仍然以城市选择为主,县城楼市需求较淡。同时也有27.0%的人群选择在工作生活城市购房,工作地点也是人们置业的主要选择之一。有3.5%的人选择旅游城市置业,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未来该占比或会进一步扩大。
据调查显示,购房首要原因为自用,因子女教育和投资而买房的人群也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照顾家庭和医疗方面也属于购房者的考虑因素,房子和家庭的关系密不可分。
不过,在未来的购房人群中,返乡置业比例大幅降低。调查显示,未来有购房计划人群占比超9成,在未来两到三年的计划里,56.09%的受访者表示考虑在工作、生活的城市买房,25.2%的人表示愿意在老家购房。而65%的调研用户工作地点位于一线与新一线城市。
其中,有80.7%的人倾向于购买新房。而在户型方面,43.3%的用户倾向于购买三居室,三居室新房成为了大家普遍选择的理想型。其次为二居室,共有40.0%的人选择二居室。在面积方面,最受欢迎的是90-120㎡的中等户型,有42.3%的人群选择。
据调查显示,80、90后是置业大军,而随着二孩政策的不断推进,改善型需求占比不断增加。同时调研发现,有意愿在工作所在城市买房的人群占比56.1%,更多的人还是青睐于在工作地购房。
在济南当律师的小林过年回了潍坊某县城老家,聊起楼市,他脱口而出的是“这两年涨得挺厉害”,目前老家新房价格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不过,周边县城和老家的情况不太相同,行情不好,恐怕很多开发商都不敢来了,还听说一些小型开发企业都倒闭了。
事实上,一些三四线城市楼市在过去一两年出现了供给过剩、房价下降等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在70个大中城市中,2018年12月份,二手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所增多。三四线城市楼市风险值得警惕。
不可否认,还有县城百姓的购买力正在提升,城镇化同样给到他们绝大程度的红利,以前这些购买力都在其他区域释放,比如浙江人都去买杭州的房子以及东南亚的房子,如今这些购买力正在回流。
但是回流之后依然需要面对的现实就是市场容量依然很小。每年的高考,就像是抽水机,把县城最好的人口和资金,彻底抽走。几十年如一日。 现在,内地县城已经成为老弱妇幼的生活区。县城接盘侠已断层。从这个意义上说,县城房子越来越没有价值了。
春节前,有一个《啥是佩奇》的小短片,火遍了朋友圈。我们可以看到,整部宣传片里面,是看不到小孩子的身影的,看不到年轻的壮劳力。镜头一划过,无论是放羊的老邓头还是下棋的老王头,还是小卖部的大妈,清一色的50+老人。而这部短片的最后,是儿子接老人去城里过年。
这虽然是个宣传片,但却实实在在反映了客观现实。如今,二线城市的人才之争,已经上升为对中老年人口的争夺。其实这件事短期内对市场影响不大,但长期看这个政策对三四线城市是重大利空。
特别是80后农村父母,基本上都到了50-65岁之间,之前因为贷款年限,基本上过了60岁就没什么价值了,现在延长到80岁,这些父母的贷票就有价值了,80后也是目前购买力最强劲的一个群体,他们会把父母的最后一贷,用在好地方。
中国楼市的基本逻辑就是:人往高处走,钱从上向下流。原本农民返乡置业是到县城买房子;县城的人返乡置业到三四线买套房子;三四线人返乡置业到省会买房子。如果农民不再买县城的房子,直接买了省会的房子呢?
冷热不均
受区域发展、各地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住房存在一定程度“人”“居”分离的结构性差异状态。每年春节,在外工作人群返乡带来一定的安居置业需求,形成了“返乡置业”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过年现象。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受返乡置业推动,三四线城市成交维持强势:2月大型房企及主要布局一二线的房企业绩降幅明显,但区域型房企及多布局三四線城市的房企表现突出,环比持平甚至有所上升。
但好势头并未延续到今年。从上述全国数据来看,今年春节市场成交、房企业绩普遍下降。根据中指院提供的300余名分析师回乡实地调研数据,2019年春节期间,各线城市到访量下滑幅度均较大。二线城市中,较为优质的城市仅可达到日均十组的到访量,其余大多数城市日均到访量维持在三四组;在三四线城市,日均五组左右的到访量已经算是“表现突出”。具体从城市来看,二线城市中杭州成交量下滑64%,西安下滑54%;三四线城市中,晋江下滑73%,韶关下滑72%。
亦有例外。记者从西南某地级市一个楼盘获悉,该楼盘2019年1月30日入市,推出300余套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三房项目,截至2月13日记者问询时,已销售200套左右,去化达六七成。当地地产中介表示:“本地新房项目销售情况比较好,多数楼盘一经推出便仅余少数楼层、朝向等并非太好的单元。”
克而瑞上述研究也显示,春节期间,不乏有城市成交量逆势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比如二线城市中的兰州和合肥,春节两周的成交量分别环比上涨275%和432%;三四线城市中的丽水和中山,则分别上升了158%和134%。克而瑞对此分析认为,以中山为代表的城市,由于供应下降、成交回升,带来市场热度惯性延续,所以成交量实现了正增长。
这是否能够推倒返乡置业降温的判断?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副总监白彦军指出:“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有300多个地级以下的城市,2000多个县城,肯定会有一些城市保持一个较为乐观的状态。我们要从整体来看。”
多位专家分析表示,当前三四线楼市主要需求来源包括四个:一是本地刚需,比如当地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置业需求、婚娶置业需求;二是返乡置业推动;三是棚户区改造影响;四是高铁驱动、对周边城市吸引带来的利好等原因。
“在这些因素中,本地刚需对当地楼市的支撑是比较稳定的,高铁驱动、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则表现了城市基本面的潜力。棚改则在去年的国家政策调整下,带来了比较大的变数。在国家提出货币化安置因地制宜、棚改资金来源以专项债为主,以及多地2019年棚改缩量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对某些对棚改依赖性比较大的城市,带来较大调整。”白彦军进一步分析指出。
需求已经见顶,土地仍在开发
各地返乡见闻中,与门庭冷落的售楼处和过早休假的中介门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立的开发工地。受前两年市场行情向好、预期较高等因素影响下,各地土地出让积极。白彦军表示:“按照开发节奏,预计这些土地将会在最近两年形成供应。”
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64亿元,比上年增长9.5%。但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采访中曾表示:“整体来讲,中国大规模建造房子的时代已经结束。预计201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会在201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放缓,不排除在5%以内。”
房价方面,2019年1月,全国10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14902元每平方米,环比下跌1.05%,连续下跌5个月。但在新房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维持着稳定且小幅调整的局面,去年12月底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有所上涨,二三线城市保持稳定。
多位专家表示,二手房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市场情况,且除价格变化之外,近期二手房“有价无市”的局面,更彰显了需求的疲弱。需求已经见顶,但市场开发规模仍然较大,这是否会给市场带来新一轮库存压力?
易居研究院百城土地储备报告显示,从去年12月底开始,三四线城市销售呈现负增长,截至12月底,64个三四线城市库存总量1956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4%,同比上升2.5%。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1月、2月各开发商推盘节奏放缓,库存不见得会大幅升高,但是从今年全年来看,鉴于市场形势不容乐观、销售可能继续放缓,“预计库存有上升威胁。”
白彦军则推断认为,从全国来说,2019年房屋销售总量可能会小幅回落,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受行情轮动影响,同样会进入周期、面临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前两年拿地的企業可能会出现分化,已经开工的项目会加速开发、入市,抓住窗口期,但还没有开工的项目,则可能会观望一下,放慢开发节奏。”
专家建议,保持供需平衡是三四线城市稳市场的关键所在。
“随着需求的萎缩,如果各地能够使土地供给保持在一个相对理性的状态,不再盲目地新增过多的土地供给,保持供需平衡,那么市场的稳定还是可以期待的。”白彦军建议,“各个城市要从自身产业经济、人口流入情况进行实际判断,是否会带来比较好的需求和预期,以此为依据,对今年的土地供应计划作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