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法在小学扁担操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12莫显宝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扁担操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需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提出“在课堂准备部分抛出问题、在课堂基本部分解决问题、在课堂结束部分总结问题”为探究式学习法三个主要做法。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法 扁担操 小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139-02
在当前教育事业持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既要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探究式学习法就是一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维的学习方法,具体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研究并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此法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方法,其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更能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本文以探究式学习法在小学扁担操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例,谈谈具体的策略。
一、扁担操的项目特性
“扁担操”是南宁市秀田小学体育组教师根据南宁市马山县壮族传统舞蹈“扁担舞”创编的一套极具民族特色的校本操,主要分为“耙田插秧”“灌水耘田”“收割打场”“舂米尝新”四节操,包含头部、肩部、腰部、上下肢、以及跳跃等基本运动,可以单人、双人展示,也可以多人进行队形变化和互动展示。“扁担操”动作简单优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可进行教学,但“扁担操”的起源以及每个动作的含义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探究才能深入理解,集体展示时的队形变化也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队形队列基础。
二、开展扁担操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与原则
(一)意义
在扁担操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即通过设置“扁担操”相关问题,如扁担操的原型——扁担舞的起源与发展、扁担舞技术动作如何变化成扁担操相应动作等,鼓励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过亲自搜集资料,必然会对问题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样在学习实践中才能更得心应手。同时,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发现扁担舞的美,也就更乐意去传承与展示这项古老的壮族本土民俗文化。
(二)原则
在扁擔操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应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1.学生是主体
小学生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完善,心理也尚未成熟,进行体育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与方法都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而确立。所以,实施探究式学习法前,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各水平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发展情况,了解不同水平的学生会做什么、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才能把握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时要探究什么、如何探究、何时探究、探究到什么程度。只有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有针对性地让他们拓宽视野、接受知识,让他们在探究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2.教师为主导
教师扮演着贯穿整节体育课的主导者角色,其作用是直接出示问题或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自己或他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首先,课前教师基于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水平的教学计划,并设定不同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调动他们主动性、积极性甚至创造性。其次,课中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洞察力和协调力,发现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调整策略,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方向。
三、探究式学习在扁担操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扁担操教学的准备部分抛出问题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部分往往容易被忽视,它的作用其实不仅仅限于避免学生在基本部分进行动作练习时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它更大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基本部分的学习,在课堂的准备部分,教师可以做到这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缺乏兴趣的强制学习,他们的求知欲望会遭到扼杀。”因此,在学习扁担操课前阶段运用探究式学习法,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提前去了解扁担操的相关知识,并对课程产生心理期待。例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扁担操第一课时前,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通过与长辈交流或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农民是如何劳作的。而在教学准备活动环节,笔者特意设计了模仿“锄地”“收割”“打谷”“舂米”等劳动动作的热身操,在领做热身操时笔者向学生提问:“你们猜得出这是在模仿农民伯伯的什么劳动动作吗?”这时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接着,笔者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劳动动作吗?想到的同学可以尝试跟着音乐把它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也猜猜你模仿的是什么动作。”这时,学生就可以把课前自主探究所得成果展示给教师和其他同学看。围绕教师抛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课前准备,让学生脑子里有了想象的空间,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在扁担操教学的基本部分解决问题
课堂准备部分教师已经抛出了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这其实是为课堂中真正解决问题在做准备。扁担操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自由组合探究问题,归纳总结扁担操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并制订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开展二年级扁担操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三月三”活动扁担舞的视频,并提问学生:“孩子们,为什么视频里的叔叔阿姨们动作那么整齐呢?”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结论:每次鼓点响起时,所有的人都拿着扁担敲击地板或者凳子。接着,笔者提出第二个问题:“老师也想去参加这个活动,但是老师不会做动作,你们能不能教教我呀?”在此问题的推动下,学生进行积极探究与尝试,用语言表达或动作展示出扁担操的基本动作,实现扁担操教学的第一步目标。紧接着,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扁担操的动作组合、多人配合展示、队列变化等内容,陆续完成了乐于参与学习的“运动参与目标”、初步掌握扁担操基本动作的“运动技能目标”、达到一定运动量的“身体健康目标”、体验成功的“心理健康目标”、能够与他人互动的“社会适应目标”。
又如三年級扁担操的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动作掌握得好的学生和掌握得稍差的学生两人一组,共同讨论并完成双人击打扁担的环节。这个共同探讨和相互学习的过程,凸显学生主体性,完全是从学生需求出发,较好地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再如四年级的扁担操教学中,其中一个难点为“掌握扁担敲击的部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先自主探究或分组探究。通过不断的尝试,学生得出结论“距离扁担顶端10厘米处为最佳敲击位置”,并通过进一步尝试提出了在距离扁担顶端10厘米处画红色标记的解决方案;在六年级的扁担操教学中,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自行创编扁担操的其他动作和队形变化形式,并在课中相互展示。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随着教师的引导,通过多尝试、勤练习,一步步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三)在扁担操教学的结束部分总结问题
肯定与自我肯定、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学生培养明辨是非能力的一个学习过程,能营造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探讨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持续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在五年级扁担操教学结束部分进行课后小结时,笔者对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这节课里,哪个环节或者哪个动作让你觉得比较难完成呢?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了吗?最后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哪个小组来回答这些问题?”其中一组学生说出在整节课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如“动作的统一性是比较难完成的部分”“动作的创编较具挑战性”“要做好队形变换需要大家准确配合”等,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听取发言后也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补充。实际上,在教学结束部分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是一种总结性的发言,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对所学课程形成总结,这样的总结形式比教师长篇大论地说教给人印象更深刻。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非常明确,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探究式学习法运用于体育学科,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均衡发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承伟.广西壮族“扁担舞”探析[J].歌海,2012(5)
[2]郭钊雄.探究式学习在中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3]王霞.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原则[J].考试周刊,2012(60)
[4]倪伶俐.探究式学习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捷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探究性学习方法初探[J].快乐阅读,2016(24)
作者简介:莫显宝(1980— ),男,汉族,广西桂平人,南宁市秀田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2004年8月至今在南宁市秀田小学任教,主要研究小学体育教学。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