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变变变
2019-04-12丁红霞
丁红霞
【教学背景】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描写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更好地诠释人物的性格特点。作文课上,我也教给孩子一些心理独白的技法,出示了一些片段让孩子朗读学习,也进行了一些小片段练习,但是作文中,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的意识还是不强,促使我思考找寻更好的心理活动描写指导方法。
【设计思路】
作文来源于生活,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语言。魔术在人们心里有神秘感,又很有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恰当表达内心的感受,我专门学了一个小魔术,上了一节作文活动课——《魔术变变变》,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掌握两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学会把内心的想法真实生动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上课,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说着,我拿出一个纸箱子,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还有一块手帕。
老师要变魔术,对孩子而言无异于是“天方夜谭”,孩子既兴奋激动,又充满怀疑,毕竟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学生们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我装着没看见接着说:“我知道你们现在根本不相信我会表演魔术,下面就请你们写出现在真实的想法。写好后我就开始表演。”
第一次练写——串问式心理独白
此时学生心中有无数疑问,老师让写下心中的感受,就像灌满水的池塘开了一个缺口,串问式心理独白就从笔尖倾泻而出:
“什么?我没听错吧?老师会变魔术?丁老师会有这样的本领?我才不信呢!真把我们当小孩哄呢?” ——劉 澈
语文老师变魔术,我没听错吧?难道老师转行了?不对呀,老师是教书的怎么会玩魔术呢?肯定是朝种树,夜乘凉——不可能的! ——杨新宇
老师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学会魔术了?是临时抱佛脚?还是郑板桥画竹子——胸有成竹?
—— 叶桂霖
“丁老师还会变魔术?难道老师准备改行了?魔术师附身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老师呀,你夸下海口,要是变砸了,可怎么收场呀?” ——孙浩伟
第二次练写——对话式心理独白
学生写完后,停笔,指名读一读,评一评。然后,我巡视全班,笑眯眯地说道:“魔术师变魔术都是有助手的,今天我就从你们中间请一位助手。”看到学生们有的半信半疑,有的满怀期待,有的跃跃欲试,我趁机挑了一个平时成绩不太好。很内向的孩子。这时班里炸锅了,于是趁机进行第二次练写,这次要求尝试用上对话式独白:
“李明泽?”我的天呀!我的耳朵没毛病吧?竟然是平时像个小哑巴一样的李明泽!老师呀,您可真是切菜刀剃头——冒险!后面可有那么多听课老师呢!别到时候弄得自己下不来台呀! ——包云浩
老师,您又不是真正的魔术师,请什么助手呀?别故弄玄虚了。 ——王亭菲
李明泽,今天真是中大奖了!我的手举那么高,老师竟然视而不见?老师呀,您太没眼光了,如果选我,我一定会全力配合您,让您的魔术完美落幕。李明泽呀,李明泽,你可千万要争口气,别让丁老师失望呀!
——彭子彤
第三次练写——串问式心理独白
为了增强魔术的趣味性、神秘性,我故意讓李明泽模仿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那个下达起飞指令的士兵的指挥动作:前腿躬,后退蹬,身体前倾,双臂伸直,嘴里喊两遍:“走你!”这时我掀开手帕趁机迅速把硬币拿走,学生们看到硬币真的不见了,惊呼起来。我提出要求用串问式的方法描写心里的感受——
什么?什么?硬币不翼而飞了?不可能!肯定是我“小眼”昏花,看错了。 ——杨新宇
咦?硬币呢?我刚才可是瞪大了眼睛盯着讲台,清清楚楚地看到硬币在杯子下面的,眼睛也没眨一下,没见老师有什么动作?硬币怎么突然没了? ——张 飒
硬币真的不见了,难道硬币长翅膀飞了?还是硬币穿越了?或者是丁老师得到某个魔术大师指点了?不可能呀?她天天跟我们在一起,什么时候悄悄学了这样一项神奇的本领呀? ——王江果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硬币竟然真的不翼而飞了?!李明泽是托吗?可是他怎么也一脸蒙圈呢?“走你!”这两个字真有这么神奇的魔力?我也好想上去试一试。老师,您给我一次机会吧。 ——杨新宇
第四次练写——对话式心理独白
在孩子们纷纷猜测中,我又把手帕盖上(趁机把硬币放回去),像真正的魔术师那样在空中抓了一下,并对着手帕吹了口气,说了声:“回来。”接着掀开手帕,拿起杯子,硬币又出现了,继续要求学生们用对话式心理独白技法写出心中的感受——
哎呀,硬币大哥,你刚才“离家出走”现在又回来了?外面的世界好玩吗?你到哪儿转了一圈?能告诉我吗?
——黄钰航
怎么回事?硬币怎么不翼而飞了?又突然现身?丁老师难道您真是魔术师?请您收我做徒弟,教我两招吧,到时候也可以在小伙伴面前露一手,震震他们.哈哈,想起来都开心! ——孙浩伟
硬币,你会隐身吗?丁老师,您会三十六变把空气变成硬币吗?黑板呀,你离老师最近,你能告诉我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丁老师,您还说自己是菜鸟,看来您这“菜鸟”也不“菜”呀! ——张 飒
一节课,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孩子们掌握了心理独白的两种技法,加上开头和结尾一篇精彩的文章就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