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探究
2019-04-12黄华艳
【摘要】本文论述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方法,认为教师需要发挥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单、适时调控学生合作行为、合理分配学习小组等作用,同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等。
【关键词】小学体育 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26-02
体育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教学过程,以肢体体验、身体练习为主。以往的体育教学主要通过教师“教”、学生不断进行身体练习、最终教师纠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完成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虽能掌握动作技术,但对所学动作的动作要领、练习步骤、生活拓展、锻炼功能等知识点不明确,这样一来学生的体育学习停留在为了教材而练习、为了练习而运动,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主要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动作技术的难易程度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验运动乐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并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避免学生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一、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一)设计学习任务单
美国国家培训实验室研究表明,在各种指导方法下,学生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讲授为5%、讨论为50%、实践练习为75%、向其他人教授或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为90%。这组数据说明体育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效果显著,可帮助学生较高效率地达到技术与知识的内化。小学生年齡较小,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难与同学进行长时间的合作学习,这要求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单时,需体现短(时间短)、少(内容少)、趣(游戏化)、易(容易达成目标)等特点,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易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例如水平一《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这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不同姿势起跑后身体重心的平衡过渡能力,笔者在设计学习任务单时,第1项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3种起跑姿势,这个目标较易达成;在第2项任务中则设计了“你能创造多少种起跑姿势”,这样的设计能较好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做起来也不觉得困难,因此能积极地参与到任务中来。
教师制定的任务单适合学生水平,学生个人完成任务后,才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例如教学水平三《有人扶持手倒立》第1课时,学生已经掌握“推小车”技术,笔者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时,重点是指导学生将“推小车”技术动作进行迁移,体验与同学一起练习直臂顶肩、紧腰的动作技术,为日后完成完整的“有人扶持手倒立”技术打下基础。
(二)适时调控学生的合作行为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状态,对小组学习的氛围进行及时调控。根据笔者的观察,发现没有经过合作学习训练的学生大多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与小组的伙伴不能友好相处,一言不和就闹翻;不能听取他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小组比赛失利后埋怨同学;没有开展学习任务单的活动,光顾着聊天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对此,一方面教师可事先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训练,让他们逐渐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例如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反思、学会质疑等;另一方面,教师应使用激励评价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欣赏每一位学生,悦纳不同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不断进取的信心。例如水平一《向左转》一课中,韩同学向笔者发出了求救信号:“老师,我怎么练习都不会转。”笔者看了看说:“你看看小组的陈同学是怎么做的,你可以请他帮帮你……”于是,韩同学向组内的陈同学求救:“陈同学,我不会做,你教教我吧……”正是笔者适时的调控引导,韩同学与陈同学的合作学习便展开了。
又如水平三《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中,有学生向笔者反映:“老师,我不想和他一组了,这个距离他都传不到。”笔者接到信息:“哦,是这样吗?距离很近他都传不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怎么一回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最后发现了问题所在,并顺利帮助这个小组解决了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三)合理分配小组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
教师要对自己授课班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身体素质等方面,然后根据授课内容合理地分配学习小组,可提高同伴间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队形队列排列的学习内容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习惯,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4到5人一组,男女生各一半为宜,女生乖巧认真能带动整组的纪律,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的氛围;短跑类型的学习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奔跑的能力,这就要求把同等运动能力的学生分配在一组,男女分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会产生竞争性,有竞争才有利于学生提高奔跑能力;耐久跑类型的学习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耐久跑的能力,全班学生按运动能力进行“Z”形分组,让能力好的学生在小组耐久跑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为自己的组员加油鼓劲,帮助同伴度过“极点”,提升耐久跑的能力。
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合作精神,激励合作学习
学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与同伴协助完成动作技术,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相互观察、相互学习,才能更好地合作完成任务。例如水平一《前滚翻》的动作技术教学中,课前导入环节笔者提出疑问:“低头怎样才能看到天?”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躺在地上”“低头看着镜子”……这时,笔者趁机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大家可以合作探究并尝试,看看采用什么身体动作能够低头也能看到天。最后有小组得出结论:“低头从胯下看天”,这个答案实际上是为学生学习前滚翻的动作技术做好铺垫,继而掌握低头团身的动作重点。
(二)培养交往能力,激励互助学习
交往能力主要是指同伴间的亲密交流、相互信任等,在体育课堂授课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需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例如水平二《跳绳——双人跳》的动作技术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两两练习。这时候学生们往往会选择日常交往最密切的好朋友一起练习,练习过程中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在合作运动中并不一定能配合完成连续双人跳动作,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可能会出现相互埋怨的状况,这时候笔者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与技术上的指导,引导其继续练习:观察、模仿、尝试—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学会反思、总结,最后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创新精神,激励探究学习
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的前提,教师恰当的反馈鼓励是促进学生实践活动中进行创新的有力措施,能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去实践。例如水平二《跳箱——翻越障碍》的动作技术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分组合作练习,通过练习学生都掌握了动作的要领,清楚落地时屈膝缓冲的动作要点。这时笔者发现有些小组运动能力特别强,翻越障碍时展现了不同的姿勢,就提问学生:“这些姿势你们是怎么想到的?安全吗?”学生:“老师,我觉得这样过障碍更快,只要落地的时候屈膝缓冲就不会受伤了。”学生的答案自信而富有创意。笔者继续发问:“你们有信心展示给其他组的同学看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这个学习小组在班上展示了富有创意的动作技术,激励着其他小组的同学更加主动地去思考探究、创新实践。
(四)培养竞争意识,激励主动学习
体育的竞争性能使人精神振奋、努力进取。所以,在体育竞技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例如水平三《400米跑》的动作技术教学中,笔者设计的学习任务单中有一项是:评选出本组成绩最好的同学参加班级的比赛,在学习单里列举了测试成绩的标准,并实时共享其他小组的最优成绩。这样一来,大家都想着为小组争光,便能积极地改进动作技术。
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学习的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体育锻炼的同时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黄华艳((1977—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专科学历,1997年7月至今南宁市秀田小学担任体育教师,主要研究体育教育。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