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多功能识别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基于嘉兴、义乌、泰顺的典型村域分析
2019-04-12杨丽霞李胜男苑韶峰申屠楚宁唐奕钰
杨丽霞,李胜男,苑韶峰,申屠楚宁,唐奕钰
(1.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浙江 杭州 310018)
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农地制度改革引擎的宅基地改革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全国农村宅基地面积13万km2,约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50%[1],但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空废,致使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相关促进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盘活农村宅基地的政策纷纷出台,如宅基地换房、城中村改造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用地矛盾。然而,由于对宅基地功能构成及区位价值认识的不足,致使实践中暴露出诸如补偿不合理、“被上楼”等社会问题[2-3]。如何识别不同区位农村宅基地功能结构特征,科学衡量宅基地价值,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居民点(宅基地)功能进行了大量探索,多从农村居民点整理角度进行分类,并与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及现有用地分类体系进行衔接,包括农业生产功能、非农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等,主要内容是基于农村居民点功能结构、主导功能定位和功能演变进程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整理策略[4-8]。自2015年在全国33个县市范围内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农村宅基地退出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部分学者基于宅基地功能损失、功能偏好与功能变迁视角对宅基地价值测算以及定价补偿问题进行探讨[9-10]。随着乡村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宅基地居住保障功能弱化,其功能逐渐由保障性功能向资产性、生态性等过渡功能转化[11],但不同区位宅基地功能差异巨大,现有研究较少考虑因不同区位宅基地功能差异而导致退出定价的差异化。因此,本文以浙江省三个典型区域为例,在宅基地多功能识别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宅基地利用多功能量化评价体系,将产业区位熵引入宅基地功能水平的测度中,以期为促进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建设、宅基地退出定价结构的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本文选择嘉兴、义乌、泰顺为样点县市,形成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区”的典型地形样带。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其经济发展水平居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嘉兴农业产业结构较为成熟,农民收入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泰顺地处浙西南山区,受地形和交通制约,经济发展略显迟缓;三者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形成“强—中—弱”典型经济样带。同时,嘉兴市在2008年作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探索“两分两换”宅基地退出模式;义乌市于2015年被确定为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探索“集地券”宅基地退出机制;泰顺县于2017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宅基地退出复垦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三者构成宅基地制度探索的“置换—集地券—复垦EPC”典型改革样带。结合已有工作基础选取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余新镇和新丰镇,义乌市后宅街道、北苑街道和城西街道,泰顺县罗阳镇为调研区域。
1.2 宅基地类型划分
依据距离衰减规律,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会对其周边村庄产生辐射效应,其影响也会随村庄距离中心城镇远近不同而呈现出规律性变化[12]。本文以建制镇(街道)为研究单元,根据村庄到城镇中心距离将其分为城中村、近郊型、远郊型和边远型。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仍然保留农村模式的居民点,依据城市规划来确定。近郊是指区位临近城镇,位于城镇强辐射区的周边村庄,主要依照居民认知确定。远郊型和边远型依据可达性来划分[13]。本文采用时间距离法,通过调查研究区农户的的出行方式,确定远郊型与边远型的分界时间。距离中心城镇较近,村民多以电动车、共享单车甚至步行为主;距离较远时多以摩托车、公交车和自驾汽车为主。电动车的平均速度为30 km/h,公交车40 km/h,摩托车50 km/h,汽车60 km/h。不同类型村庄的农户到中心城镇的平均速度可由以下加权求和公式算出:
式(1)中:Fa表示第a个村庄的农户到达中心城镇的平均速度;Wb为第b类交通工具的速度;qb为第b类交通工具的比例。到中心城镇不同距离的农户出行方式、比例及平均速度如表1所示。
嘉兴、义乌、泰顺三地地形地貌差异较大,交通便利程度不甚相同,居民点分布形态各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也有较大差别。因此,依据时间距离法和当地村民的感知,设定在嘉兴市和义乌市,到镇中心的时间距离40 mins内的为远郊,超过40 mins的宅基地即为边远型;在泰顺县,到中心城镇的时间距离1 h以内的为远郊,超过1 h的为边远型。
表1 不同村域农户出行方式及其平均速度Tab.1 Commuting modes and average speed of farmers in different villages
1.3 数据来源
课题组于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对浙江省嘉兴市、义乌市、泰顺县48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村庄分布如表2所示。调查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各国土资源所、村镇办、村长、支书及熟悉村情况的老人访谈获取村庄社会经济数据,并使用偶遇抽样法访问农户,深入宅基地内部核实宅基地各项功能利用比例及房屋性质,用各市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辅助识别宅基地类型,共获取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达93.6%。问卷主要内容包括:(1)宅基地内部用地结构,包括宅基地内部各功能用地类型及其比例关系;(2)农户家庭构成及农村生活参与度;(3)农户住宅建筑形态,包括建筑材料、农宅居住年长等;(4)农户对农村及宅基地的感知意愿程度,包括流转及退出宅基地的意愿程度和农村生活满意程度;(5)其他,包括各类保险保障度,宅地植被覆盖度、宅地硬化率等。
表2 三地调研村庄及其宅基地类型划分Tab.2 The classi fi cation of villages and the type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three study areas
2 研究方法
2.1 农村宅基地多功能识别
土地利用的实质是资源、生态、经济与社会等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相互作用过程[14],作为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宅基地也是由自然、经济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综合体,因而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15]。其中,经济功能可延伸为生产功能和资产功能,即为农民提供生产活动空间的功能和作为不动产的增值功能[16];生态功能重点是植被覆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17];社会功能可分为心理功能[10]和保障功能[3],心理功能反映农户的家庭归属感和心理依赖感,保障功能意味宅基地可为农户提供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表3)。由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功能外溢,不同区位上农村宅基地的用途改变也存在形式上的差别。
2.2 宅基地多功能表征属性指标构建
结合以上对宅基地多功能的识别结果,参考已有研究对宅基地功能分类相关成果[4-8]与征询专家意见,从宅基地各类功能空间占比、收入比、居住面积、居住时长、农户意愿、农户满意度、各类保险保障度等方面构建宅基地多功能表征属性指标体系,以反映不同类型宅基地多功能表征属性,如表4所示。
2.3 主客观结合计算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可用来衡量每个指标对宅基地功能的贡献度。以往学者多采用层次分析法或加权平均进行农村居民点多功能指标的权重处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稳健性不足[18]。因此,本文将熵值法引入主观估计权重进行修正,使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确立指标权重。
(1)为初始数据建立矩阵。
式(2)中:xij是i(i= 1,…,m)类宅基地第j(j= 1,…,n)个指标的初始值。
(2)标准化初始数据。
表3 宅基地功能含义及其表现形式Tab.3 The meanings and manifestation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functions
式(3)中:xij为i类宅基地j项指标的初始值,yij为xij的标准化值;max(xj)和min(xj)是所有数据在初始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类宅基地占该指标的比重。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5)计算各项指标的权值。
(6)加入主观估计权重进行修正。
2.4 宅基地多功能优势度测算
引入产业区位熵测算宅基地功能优势度,以衡量不同类型宅基地优势功能水平。在调研城市中有m类村庄(j),每类农村宅基地有n种功能(i),计算方法如下:
表4 宅基地利用多功能量化评价体系Tab.4 Multi-function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式(8)中:m= 12,n= 5;qij为j类宅基地i功能;Iij为j类宅基地i功能占该类宅基地所有功能的份额;Pi为所有农村宅基地i功能占所有农村宅基地所有功能的份额;βij为j类村庄i功能的优势度。若βij= 1,表明j类宅基地i功能达到所有类型宅基地平均水平;βij<1表明未达到平均水平;βij>1表明超过平均水平,其中βij>1.5则表明j类宅基地i功能在所有类型宅基地中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3 测算结果分析
3.1 宅基地多功能表征属性
(1)生产功能表征属性。如表5所示,随着与中心城镇距离增大,宅基地养殖收入比例与养殖空间占用率逐渐升高,饲养规模逐渐增大。由于浙江省严格控制农村庭院养殖种类和规模,农户饲养家禽多为自用,偶见远郊及边远地区所饲鸭、鹅、蛋等流入市场。泰顺县农村养殖收入比和养殖空间占用率均略高于义乌市,但嘉兴市城中村曹庄、黎明村较为特殊,由村集体牵头形成蜗牛产业链,养殖收入比和空间占比较高。义乌市近郊宅基地非农收入比最高,非农空间占用率分布规律亦然;义乌作为全国小商品之都,近郊具备交通便利及租金优势,成为各手工作坊和仓库地址的首选,这也是近郊非农空间占用率及非农收入较高的原因之一。嘉兴市、泰顺县非农收入比及非农空间占用率大体呈现出距离中心城镇越远占比越低的分布规律。
(2)资产功能表征属性。在农户意愿方面,嘉兴市、义乌市、泰顺县的村民均表现出不太强烈的抵押意愿,介于不太愿意与无所谓之间,且随着与中心城镇距离增大,宅基地抵押意愿呈递减趋势。在宅基地流转方面,多数村民位于比较愿意与无所谓之间;嘉兴市城中村的流转意愿最强,远郊流转意愿最弱;义乌市近郊流转意愿最强,边远宅基地流转意愿最弱;泰顺县城中村流转意愿最强,偏远地区流转意愿最弱。当地商品房基准地价与征地补偿标准具有一致性变化,呈现出距离中心城镇越远价格越低的分布规律,且义乌市地价最高,泰顺县价格最低;义乌市城中村征地补偿标准分别是嘉兴市和泰顺县的1.48倍、2.62倍。
(3)心理功能表征属性。宅基地居住年长与时长未具显著差异。嘉兴市农村社交年次数相对较多。在农村生活满意度上,除嘉兴市近郊外的其他类型农户均处于比较满意的程度,且城中村满意度略高于远郊与边远地区。在宅基地退出上,嘉兴市近郊意愿程度最高,位于比较愿意与非常愿意之间;义乌市城中村退出意愿相对不高;其余地区差异较小,均位于一般与比较愿意之间。访谈了解到,嘉兴市在早年进行“两分两换”置换政策时,村民满意度较高,而近郊调研村庄因未划分到“两分两换”政策内对当前生活较为不满,退出意愿强烈。
(4)保障功能表征属性。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农宅自住率显示出距离中心城镇越远自住率越低的变化规律,变化幅度较小。人均居住面积差异较小,大多位于40~60 m2之间。随着与中心城镇的临近,农户房屋质量越高,农宅结构越完善,嘉兴、义乌农户房屋结构完善度显著高于泰顺县。在各类保险保障度方面,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了三县市所有区域。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度以义乌市最高,基本达到70%左右,不同区位村庄略有差异;泰顺县养老保险保障度相对较低,达到50%左右。各地商业保险保障度差异较小,基本位于50%~60%之间。
表5 宅基地多功能表征属性Tab.5 Multi-attribute characteriz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5)生态功能表征属性。随着与中心城镇距离增大,宅基地植被覆盖率逐渐升高,其泰顺县边远型宅基地植被覆盖率最高。距离中心城镇越远,宅基地硬化率越低,嘉兴市城中村、义乌市城中村及近郊已达到100%硬化程度,除义乌市和泰顺县边远地区外,其余区位宅基地硬化率基本达90%。在环境舒适程度上,泰顺县农户环境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嘉兴市与义乌市,这也与泰顺“生态立县”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3.2 宅基地多功能优势度
在宅基地多功能量化的基础上,引入产业区位熵公式测算得到宅基地多功能优势度(表6)。不同类型宅基地优势功能分异明显:嘉兴市城中村在生产功能上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城中村及近郊在资产功能上具有相对优势;义乌市城中村和近郊宅基地在资产功能上具有显著比较优势,近郊在生产功能上具有相对优势,远郊在资产功能上具有相对优势,边远宅基地在生态功能上具有显著比较优势;泰顺县远郊及边远宅基地在生产功能上具有微弱优势,城中村在资产功能上具有微弱优势,远郊及边远宅基地在生态功能具有显著比较优势。从优势度熵值来看,相比较心理功能和保障功能,农村宅基地生产功能、资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分异更加明显。
城中村位于城镇中心地带或城市建成区内,近郊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未来发展区域,受城镇化和工业化影响较为明显,土地价格较高。因此,城中村和近郊宅基地资产功能优势突出。由于嘉兴市、义乌市和泰顺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资产功能具有梯度优势,义乌市城中村和近郊资产功能优势突出,而远郊和边远地区区位优势较弱,市场需求小,资产功能优势度均低于平均水平。此外,嘉兴和义乌市经济相对发达,外来人口量大,而泰顺县人口流入量小于流出量,租赁市场并不活跃,因此在相同区位宅地基条件下,根据竞租理论[19],嘉兴和义乌的宅基地租金水平要远高于泰顺县。另一方面,随着距城镇中心距离的增大,租赁市场需求逐渐缩小,这就将各区位宅基地资产功能拉开了差距。
嘉兴城中村、义乌近郊、泰顺远郊与边远型宅基地的生产功能具有突出优势,但造成其优势功能的原因各不相同。嘉兴市城中村建立起蜗牛饲养、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在并不具备饲养中小型家禽家畜的区位条件下,利用农户家中一间小房,就能使每户农民获得十万甚至更高的年收入,提高了整村农户的收入水平并带动了村集体的发展,使其生产功能具有绝对优势;义乌市近郊宅基地因临近城镇,交通便利,且相比城中村具有租金价格优势,吸引了义乌外来人口在近郊租住,也吸引了众多手工作坊、家庭工厂在该区位开设,由此加强了义乌近郊地区宅基地的非农生产功能;泰顺县远郊型和边远型远离县城,多分布在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的地区,非农经济不发达,但耕地资源相对丰富,农户多采取外出打工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生计策略,因此,宅基地成为农户农业生产的重要空间,致使该区位农业生产功能优势突出。
表6 宅基地多功能优势度Tab.6 Multi-functional advantage degree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心理功能和保障功能在各区位宅基地间无显著性差异。因各乡镇、各村集体对村庄文化建设和社交娱乐设施建设程度不同,农户对农村生活的心理依赖程度有所不同,加之农户家庭归属感的差异,使得心理功能优势度显示出细微差别。嘉兴市远郊和近郊、义乌市城中村、泰顺县城中村和边远地区优势度稍大于1,具有比较优势;嘉兴市近郊农户因有强烈的宅基地退出愿望,其心理功能优势度远低于平均水平;其余宅基地优势度略小于1,总体差异不大。泰顺远郊和边远地区住宅结构完善程度不高,尚未完全实现“一户一宅”,保障功能优势度远低于平均水平,其他宅基地保障功能优势度较集中,位于平均水平。
随着宅基地与中心城镇距离增大,宅基地绿化覆盖率越高,硬化率越低,所承载的生态功能越强,生态优势度越高。因此,三地的边远型宅基地区位熵值远高于其他类型宅基地。从区域差异上看,义乌市轻工业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宅基地生态功能处于较低水平;泰顺县地处山区,经济发展较义乌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定位于“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以其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宅基地的生态功能最高。从地形地貌看,山地区宅基地生态功能区位熵高于平原区,高于丘陵盆地地区。
4 结论与讨论
以浙江省三个典型县市嘉兴、义乌、泰顺为例,对农村宅基地多功能空间分异进行探讨。基于宅基地使用情况将宅基地多功能识别为生产功能、资产功能、保障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宅基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产业区位熵对多功能进行优势度评价。结果显示:(1)生产功能以嘉兴城中村、义乌城中村及近郊具有突出优势;(2)资产功能呈现城中村>近郊>远郊>边远的分异特征;(3)生态功能呈现出山区>平原>丘陵盆地和城中村<近郊<远郊<边远的分异规律;(4)心理功能与保障功能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宅基地功能结构具有显著分异特征。宅基地多功能比较优势的形成是资源、经济、社会要素空间择优的过程,是对宅基地价值进行量化评估的重要依据。基于功能分异的基础上,测算不同区位宅基地功能价值,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宅基地有效退出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