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彩超,查的是什么?
2019-04-12李易云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文/李易 云南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
骆始华 云南中医药大学 博士
在体检中,常常有颈动脉彩超这一项,即通过检查发现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及其部位和大小、管腔狭窄部位和严重程度等,来筛查颈动脉硬化是否有硬化。颈动脉彩超不仅是颈动脉血管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也是区分有脑卒中危险和影响预后最重要的标淮之一,因而早期进行颈动脉狭窄分级是其防治的重要步骤之一。积极防治颈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颈动脉狭窄程度决定其硬化程度
颈动脉狭窄分级的常用方法有直径狭窄率和面积狭窄率。根据直径狭窄率可将颈动脉狭窄分为:一级:颈动脉正常;二级:轻度的临床症状,颈动脉直径狭窄率<50%,光滑的强回声斑块;三级:病人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颈动脉直径狭窄率>50%;四级:临床症状明显,颈动脉直径狭窄>70%或有明显的溃疡型斑块。根据面积狭窄率可将颈动脉狭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四级。
颈动脉筛查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狭窄严重者可通过颈部听诊发现,狭窄较轻者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绝大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判定其狭窄程度。
留意危险信号,及早发现、干预
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既可对狭窄不甚严重的患者及早给予行为指导或药物干预,以延缓其狭窄进展,又可对狭窄严重的患者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及其引发的伤残。
因为颈动脉狭窄早期可无临床症状,所以进行颈动脉早期筛查,是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的重要途径,然而常规的体检中并没有颈动脉筛查项目,因而如何把握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做出早期临床预判,也是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血糖、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慢性牙周炎病史、缺血性眼病史、45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女性。建议具有以上2项危险因素者应接受颈动脉筛查。
部分未能及时进行颈动脉状况早期筛查的人群,可通过临床症状尽早进行相关诊疗。例如,当发生一过性黑矇、偏侧肢体无力、感觉丧失、口齿不清、语言能力丧失、视觉空间忽视等上述临床表现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即提示有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中风的可能,就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只持续数分钟,患者能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而卒中患者的的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患者无法完全恢复。
首先,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因而预防颈动脉狭窄需积极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即远离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控制及远离“三高”,把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平稳;避免体重超标,脑力活动过度等。其次,要注意均衡膳食。饮食宜相对清淡些,避免高热量、高脂肪、多糖、多盐饮食等,但并不是说绝对不能吃肉或者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只是要注意比例均衡;多吃低糖水果、蔬菜。再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此外,已发生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基础上,适当配合三七、丹参、山楂、神曲研粉内服调理。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症状
部分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60%或斑块、血栓脱落时,可出现头晕、黑矇、意识障碍、记忆力、定向力减退、偏瘫、言语不利等临床症状。根据其有无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类:
①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检查可有粥样硬化斑块或不同程度的狭窄,但没有临床症状;
②有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