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4-11刘晔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刘晔

摘要: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主要特征以及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提出了探索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包括坚定文化自信,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效性;丰富实践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阵地建设;优化教育环境,营造高校文化自信浓郁氛围;等等。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是一种积极表达文化主体意识、提升主体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热爱、增强主体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意识形态。文化自信不是没有边界的自信、盲目的自信,而是对核心理念的坚守和对文化边界的科学定位。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

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于身处其中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反思、批判、比较和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文化自信的主要特征包括连续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第一是连续性。文化自信是对理想信念和意志理念的执着坚守,它的确立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虽然时代发生变化,但文化主体对思想文化的认同和践行始终如一。第二是现实性。文化自信的现实性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所决定的,文化自信立足于我国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确立了我国文化自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特色。第三是开放性。文化自信不仅蕴含着对本民族文化的敬畏和自豪,还涵盖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

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树立文化自信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高校要树立文化自信,积极创新教育的方式,改进教育的方法,努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脉搏,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题

当前,大部分高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和科研上,重视业务教学和学术科研,忽视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教师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注入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文化教育的认识程度日益弱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形式单调、教学质量不高、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有待加强的问题。

(一)文化自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速,以及各国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渗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日趋泛滥。如今,一些高校的文化自信意识日趋淡化,对文化自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尤其是文化的当代价值被严重忽视,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这些方面不进行改变,容易导致高校校园文化教育的缺失。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较为单调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缺乏情境教学和趣味性,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没有将党的大政方针、发展理念、国内外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等融入教学。另外,社会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缓慢,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教学方法缺乏延展性。

(三)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依据当前时代发展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课程教学缺乏专业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严重忽视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高校对书法、文学、剪纸、武术等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基础教学还较薄弱,对文化的引领作用认识不到位,教育内容停留在肤浅的理论层面,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有待加强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依据进行授课,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形式呆板、不灵活,没有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设置缺乏适当的知识延伸,不利于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不利于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坚定文化自信,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优化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创新文化教育载体。高校要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切实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充分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要求,积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实践性强、时代鲜明的特色。

(二)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文化自信教育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高校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充分发挥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不断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教育和宣传,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和积极性。高校要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资源,聘请校外文化学者、专家以专题辅导报告的形式宣讲文化自信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或者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微课堂等加强先进文化的传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高校也可以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如加强微博、微信、校园网站等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文化自信教育的實效性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在课堂教学中,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的思想政治实例、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等,将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形象化,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力量,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也可以通过开展科学文化知识专题辅导、思想政治理论等培训,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四)丰富实践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阵地建设

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文化自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利用校内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将党的大政方针、思想政治教育资料、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等传播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高校也可以开辟红色教育专栏,开辟实习、就业指导专栏和建立法制园地等,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实践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优化教育环境,营造高校文化自信浓郁氛围

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维度。高校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监督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高校要加强文化自信教育的软硬件建设,提高文化自信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平台建设,加强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出充满活力、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丰富实践载体,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识,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增强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效性,营造浓郁的文化自信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方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38).

[2]蔡滨.培育文化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维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8).

[3]徐文勇.将坚持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11).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