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2019-04-11黄诗雨刘晓宇
黄诗雨 刘晓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将立德树人定位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育人也应当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要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在实处,高校需要牢牢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这一“中心点”,以课程教育为主阵地,以“第二课堂”为延伸“半径”,构筑实践育人的“新场景”,相互结合,互补互撑,真正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第二課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当前,高等教育面临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带来的重大变革,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等教育就要牢牢把握好党对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定位。党的十七大首先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对教育的根本性质和根本任务进行了全新的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对高校育人的目标提出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政策都明确指出当今及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并且要注重工作的落地和实现。因此,研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能为高校今后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具体指导。
立德树人,是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靠单一的路径和传统工作机制难以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全校、全系统、全方位共同协作,由多个层级、多个部门和多个主体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以达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作为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要落在实处,需要高校牢牢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这一“中心点”,以课程教育为主阵地,以“第二课堂”为延伸“半径”,构筑实践育人的“新场景”,相互结合,互补互撑。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中心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再次强调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高校作为育人的丰厚土壤,要把理想信念作为教育的“中心点”。高校是一个知识密集、思想活跃和人才聚集的地方,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从上至下、从头至尾、由浅入深地推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入耳、人脑、入心。同时,高校党委要针对高校党建育人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实现党建育人功能的路径和方法,建立与党建育人的理论武装、引领导向、精神塑造、凝聚鼓舞四大功能相对应的实现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党建育人功能的实现。
高校抓好理想信念,要注重主题宣传教育,以教职工和高校学生为两个重点群体,对主题宣传教育的工作紧抓不懈,这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全局性问题。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高校在这个时候要更加注重主题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重大时间节点,分时段、分主题夯实主题宣传教育的基础。
二、课程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第一课堂”中推进立德树人的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到,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人课堂教学各环节。这给高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立德树人任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和谐发展。
第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高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四个正确认识”,引导青年学子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中实现立德树人。“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真学指大学生必须系统地、准确地、持之以恒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真懂指大学生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力量,准确理解在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政策、主张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和与时倶进的鲜明特色;真信指大学生必须自觉将个人言行举止与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标准保持一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保持一致,与个人承诺保持一致;真用指大学生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高校要持之以恒地结合历史与当代的优秀文化,引导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做贡献,在传承文化中实现立德树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结合新时代特征,赋予其丰富的时代内容与特色,将传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第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高校要潜移默化地把以知识教育为载体的信仰教育贯穿其中,引导青年学子在追求理论的真谛中实现立德树人。一方面,把科学知识寓于实践和生活之中,用知识促进实践和生活;另一方面,把实践真理放到发展过程中来考察,追本溯源、把握思路、吃透精神。
三、“第二课堂”是立德树人的延伸
所谓“第二课堂”,是指在课程教育这个“第一课堂”之外,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开展的新型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第二课堂”具有覆盖范围广、组织形式多、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好的特点,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科创竞赛等“第二课堂”形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实现了学生思想成长、素质提高、身心健康、拓展人际的有机结合。
想要最大限度地发展“第二课堂”,就必须通过借鉴“第一课堂”工作模式和内在机理,以课程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测量化的团学工作和活动课程,培养拓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客观记录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生成科学准确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第一,多方联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高校通过培育良好校园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第二,打造精品,思想引领提升认识。高校通过举办一系列精品党团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围绕时事热点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大程度引起师生党员的思考与共鸣,在师生有意思的体验中强化有意义的教育。第三,注重宣传,创新构建网络平台。高校主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运用易班、微信、微博以及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大学生这个“网络原住民”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四、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新场景”
实践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学业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实践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它能在实践中对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也能实现一定的延伸。高校的实践教育应当保持高质量,以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的业务能力,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在实践中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第一,要坚持不懈开展“永远跟党走”百万师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将学生带人红色革命圣地,通过还原现场和追忆历史的方式,培养青年人对历史的敬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从宏大的国家战略到细节的民生问题,让学生深刻感受新时代给予青年人的机会、跑道和舞台。第二,要坚持不懈开展职业生涯发展实践活动。学校应坚持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帮助学生“立大志、人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把校友和企业纳入学生思想教育的体系,建立和拓宽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第三,要坚持不懈拓展海外实习实践平台。学校应鼓励优秀青年学子去国际组织实习,在更大舞台上展现青春力量,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四个自信。
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基本任务开展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的研究,目的在于指导思政教育工作者系统化、全面化地开展对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德育,促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不仅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成长,而且有助于培养出德智健全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人才。
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层次,做好人才培养和思想引领。大学生应全面考虑自身发展需求,结合国家发展大计,制定人生发展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以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如果只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升他们的知识素养,而不注重他们的道德修养,这样就难以培养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要积极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同时,高校要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良好的文化和学习氛围,积极地在学生迈出社会前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真正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上海:外文出版社,2014.
[2]戴锐.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十大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
[3]胡树祥.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
[4]王建国.以十九大精神指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21).
[5]袁贵仁,本刊记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访党的十八大代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EB/OL].(2016-12—08)[2018-10-2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