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40例临床观察

2019-04-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脑电图功能障碍脑出血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河南 滑县 456400

脑出血是伴随着我国老龄化发展而呈现出发病率逐年增长的常见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性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脑卒中的20%~30%[1]。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脑出血后常见的并发症,且极易进展成为痴呆,其进展率可达46%,由于对于痴呆目前并无特效的治疗方案,一旦形成痴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和生存时间[2-3]。因此有效干预和治疗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温针灸是临床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艾灸燃烧后其热力可通过针体到达针尖,将热力和针刺有效结合共同作用于穴位,临床研究表明,运用该法其针感更强,更易气至病所,对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因此,笔者运用温针灸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6.23±10.12)岁,男性51例,女性29例。纳入标准[5]:①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②明确伴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26分;③生命体征平稳,自愿参与并配合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所致颅内出血等其他因素导致的脑出血;②患有严重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神经性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③神志不清,伴有焦虑、抑郁障碍以及不能配合相关检查者。将符合上述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59±10.18)岁;病程3~44 d,平均(27.6±9.1)d;MoCA评分15~26分,平均评分(20.17±4.07)分。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5.87±10.22)岁;病程5~45 d,平均(28.2±8.5)d;MoCA评分14~25分,平均评分(19.56±4.13)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功能训练,包括认知训练(30 min/次,每日1次)、肢体运动训练(40 min/次,每日1次)、作业训练(40 min/次,每日2次)以及物理治疗(40 min/次,每日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穴位处方:双侧肺俞、心俞、肝俞、肾俞、脾俞针刺加灸,1.5 cm/壮,每穴1壮,百会、神庭,双侧本神针刺,随症加减:体虚者加以双侧足三里针刺加灸,1.5 cm/壮,每次1壮;体实者加以同侧丰隆、上巨虚,左右交替,针刺加灸,1.5 cm/壮,每次1壮。常规功能训练和针刺治疗分别由同一医师完成,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认知功能评价[6]:采用MoCA进行评定,其内容包括注意与集中、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能力、抽象思维、命名和定向力7个领域,总分为30分,≥26分为正常。②日常生活能力评价[7]: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法进行评定,其内容包括吃饭、穿衣、修饰、用厕、洗澡、小便、大便、床椅转移、上楼梯、步行活动10项,每项给予5级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独立性越好,根据总分对其独立程度进行功能障碍分级,<20分为极严重功能障碍,20~45分为严重功能障碍,46~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1~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95分为日常生活自理。③脑电图异常评定:根据脑电图的频率、节律和波幅情况,由同一经验丰富医师对患者两侧进行对称性的目测判断,并分为正常脑电图、轻度异常脑电图、中度异常脑电图以及重度异常脑电图。

2 结果

2.1 两组MoCA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对照组仅在视空间执行能力、语言、记忆以及抽象思维方面有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MoCA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生活能力评价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轻度功能缺陷患者则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能力评价比较 [例(%)]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脑电图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脑电图正常者16例,异常率为60%,对照组脑电图正常者7例,异常率为82.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其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电图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VCI是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脑梗死、脑出血等明显脑血管病或如脑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等不明显脑血管病所引发的一类综合征,其发生机制主要由于能量障碍引发谷氨酸毒性作用、胆碱能障碍、炎症反应、氧化损伤等一系列负性事件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脑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引发VCI[8,9]。目前临床对于脑出血后VCI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以及早期功能训练等方式,并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脑出血后VCI的发病率仍不甚理想,因此对于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

中医学中并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名,现代中医研究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将其归于“痴呆”、“呆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脑,与肝、肾、心、脾诸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主司精神活动和感觉运动,即包括人的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以及视、听、言、动等。脑出血后由于瘀血内阻,瘀阻脑络,脑髓失养,其主精神活动和感觉运动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则可能出现意识不清、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语言模糊、情志失常、感觉障碍、运动不能等症状。其次,“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髓则肾主之”(《医学入门·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提示脑髓的充养需依靠肾的先天之精,并且与五脏所生的后天之精也密切相关。《素问·宣明五气》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表明心主司人的精神思维,肝主知觉,肺主运动,脾主意念智慧的产生,肾则主意志的坚定和记忆。因此中医治疗该病则主要以补虚益损,解郁散结为治疗原则。

针灸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从古至今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10-13],针刺某些特定穴位后,能有效加快机体的微循环,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状态,增加脑组织灌流量,进而起到改善患者脑血氧供给的目的,激活缺血脑组织的残留功能,如语言能力、记忆力、定向力、执行能力等。而灸法自古就有温经通脉、调和气血以及防病保健的作用,与针刺相结合,既不影响留针,其施灸的热度又可通过针柄传导至作用穴位,增强针感放射作用,使气至病所[14-15]。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传统温针灸治疗手段,选取患者双侧肺俞、心俞、肝俞、肾俞、脾俞背腧穴以及头部特定穴位百会、神庭、本神进行针刺,一方面通过刺激五脏之气调节五脏之功能并治疗其官窍病症,另一方面作用头部局部穴位,刺激大脑皮层,起到填精补髓,醒脑开窍的作用。通过与单纯采用常规功能训练的患者相比,加以温针灸治疗的患者其在注意与集中、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能力、抽象思维、命名和定向力等的认知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而在脑电图的反应表明,经温针灸治疗的患者其脑电图恢复正常的患者明显增加,异常率明显降低,提示温针灸可能通过调节脑部神经功能而起到改善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16]。

综上,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能有效通过促进脑部神经功能达到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电图功能障碍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