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对促进师生人文素养提高的实践分析

2019-04-10杨贵贤

课外语文·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践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

杨贵贤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敦煌文化更是其中翘楚,将两者引进校园,对于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在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中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敦煌文化;人文素养;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璀璨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就是当代年轻人需要传承的精髓。正是看到了传统文化对青年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积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都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学热”,这股热潮也走进了中小学校园,正好满足了现代教育对于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的需要,也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具体实践分析如下:

一、解读内涵,为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走进校园“奠基”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之魂,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结合老庄道德学说、法家、墨家等多种理论,形成了一个兼收并蓄、和谐包容的思想体系,其道德准则和思想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直到今天。具体来说,大概有四点:(1)尊重生命。儒家学说中的“仁”,大家都认同的“人命关天”,都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重视;(2)重义轻利。重情重义、以民为本、大同世界,都是对高水准情感道德的要求;(3)仁爱诚信。人性本善,人人心中都有爱,对人有爱、对世界有爱、对自然有爱,恪守诚信;(4)修身养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养成,又要有敢于担当的魄力,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敦煌文化的内涵

敦煌文化以其无与伦比的深厚人文内涵享誉海内外,它是多种文化、文献、艺术的集合地,是思想融汇、智慧碰撞的殿堂,是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敦煌文化中记载着大量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和科学艺术知识,既庞杂又丰富;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此交相辉映、闪闪发光。敦煌文化影响了中华文化千百年,将其引进校园,能对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产生积极影响。

二、营造氛围,为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走进校园“造势”

众所周知,一个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对其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在这样积极、正能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自然能够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在校园中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氛围的具体途径有:一是让文化“上”校墙。校墙是众人走进校园第一眼看到的地方,是学校的“第一张名片”,也是打造书香校园的重要一环。在校园的墙壁上,可以画上生动形象、主题突出的故事图片,如“孔融让梨”“缇萦救父”“闻鸡起舞”等,简单明了、意义深刻,让学生从踏进校园开始就接受道德修养的教育。二是借助台阶展示优秀文化。教学楼的台阶是学生每天都要走过好几遍的地方,虽然不起眼,但若利用得当,则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校就在教学楼台阶上张贴了一些浅显易懂的古典名言,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等,让学生在行走间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三是依托楼道和教室集中展示。楼道和教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楼道的墙壁和教室的墙壁、后黑板上集中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如将莫高窟中的壁画“九色鹿本生”简单临摹出来,既可以让学生在道德上谴责负义和贪心,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形成机制,为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走进校园“护航”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护航”,只有落实到位并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在校园内“落地生根”。为此,可以制定“日读周诵、月展期考”的长效机制:(1)日读。利用中午到校后、上课前的5分钟时间进行文学经典诵读,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逐步过渡到《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再到《大学》《论语》《诗经》,体味其中韵味,涵养自身性情,在诵读中实现人格之养成;(2)周诵。每周特地安排一节集体诵读课,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竞赛或接龙的方式轮流诵读,或是一人领读、大家跟读,或是男生、女生交叉读,用不断变化的诵读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3)月展。组织学生每个月在班级内进行一次“经典诵读”的展示活动,即将自己在本月内做的读书笔记、手抄报、读后感、背诵量等一一展示给同学们,间或说一说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交流、分享,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4)期考。即在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由学校组织统一考试,内容包括国学经典和敦煌文化,并将考试成绩算作学科综合评价的一部分,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的重视度,进而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打造平台,为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走进校园“呐喊”

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在校园中发挥作用需要一个好的平台,这个平台就落实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在师生人文素养提高中的促进作用,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备课时和平时学习中有所侧重,提前做好准备。其次,教师要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要为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走进校园“助威呐喊”。如语文教师要负责两方面内容:一是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中不好理解的古文部分,做好科学的讲解计划,或是早自习,或是活动课,在恰当的时间进行详细讲解;二是做好“期考”的相关工作,在出题、考试、帮助学生备考等方面下功夫。班主任主要负责的是日常学习,像是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日读”、每周组织一次的“周诵”以及每月进行一次的“月展”。其他各個学科的任课教师则要定期编纂一些传统文化小知识、微讲座,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内发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再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听讲座、参加培训活动,研修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并不断更新,成为满满当当的“一桶水”,带给学生更多的“文化盛宴”。

五、拓展活动,为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走进校园“发力”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走进校园的具体途径。为此,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的灌输:一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文化营养,多读书、多接触、多品味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多感悟敦煌文化中的艺术闪光点,在阅读中升华情感、提升修养;二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多种课外活 动,比如在校园里举办“经典咏流传”的经典歌曲演唱比赛,引导学生用现代音乐形式演绎经典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这样的活动还有“经典文化”演讲比赛、讲故事大赛、辩论赛等;三是以敦煌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或是请专业人员演示、指导,或是组织相关兴趣小组,讲一讲关于敦煌历史、敦煌壁画的故事,跳一跳敦煌飞天舞、唱一唱敦煌曲子戏、看一看敦煌的剪纸和雕塑等,让精彩的敦煌文化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学生人格修养的提高长成参天大树,在每一缕脉络中都流淌着爱和高尚,在亲近、传承中锤炼道德品质、提高人文素养。

六、结语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好似一把钥匙,拿好它,就能打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金色大门,就能触摸到华夏文明之根。因而,教师要从内涵、氛围、机制、平台和活动中不断探索,引导学生流连于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中,荡涤心灵、开阔视野,为提升人文素养、促进终身发展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明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师生人文素养提高的实践与研究——《渔父》教学案例[J].时代教育,2016(8).

[2]杨国俊.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人文素养[J].西部皮革,2016(22).

附   注

本文系2016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优秀传统文化和敦煌文化促进德育教育和师生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39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实践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
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提高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