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年段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营造的策略

2019-04-10高惠芳

师道·教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凡卡年段爷爷

高惠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有多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激起高年段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

 一、教材内容个人化原则

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着眼于學生的需要,怎样呈现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个人意义。

在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学习的形式,结合注解进行阅读、讨论,然后推举一人代表小组发言,限时为10分钟(其间我作巡视,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有学生询问当时作者写此诗的背景,有学生对个别字词的理解产生疑问…… 10钟后,各组踊跃发言。由于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学生们的回答有根有据,层次高一些的学生还能旁征博引,更有上升到历史高度来看待诗的,课堂效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我小结之后,让学生集体诵读全诗,学生读来声音响亮、情感充沛。显然,无论在知识积累、逻辑思维还是口头表达、情感享受上学生都有收获。

相反,当笔者给邻班的一位老师代上同一节内容语文课时,我没有套用自己班的教学方法,而是沿用传统方法,先简介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再领读课文,指名学生解释诗句并逐字讲解,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涵。虽同样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然从朗读来看,同样是集体诵读,读声却显得散乱而抑闷。

教师是否应该反思: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在照本宣科做呈现教材的事,而没有多花些精力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个人意义的策略呢?

二、注重思维过程的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为某种外在的东西而学习,没有多大意义,也无多大效果。所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应有这样的指导思想——重要的是想到些什么,不是记住些什么。由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如果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变得有意义,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感情”是《凡卡》一文的教学重点,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突破口——“乡下生活会比城里的学徒生活快乐吗”?然后提供一组问题供学生思考:

“凡卡的爷爷在乡下是干什么的?”

“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为什么?”

“如果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会来接凡卡回家吗?”

“如果凡卡跟爷爷回家,生活会改变吗?”

“小说以凡卡的梦结尾,说明了什么?”

这一组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乡下生活和城里的学徒生活做一个比较,引发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笔者将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上,并不十分在意其结论。故而,学生思维显得很活跃,课堂气氛令人满意。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较为新颖的突破口并突出思考的过程,不强求一致的答案,可以保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优化学习氛围的原则

学习氛围对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在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赏识激励的环境里,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反之,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被动、压抑。因而,语文教学应进行氛围的优化,让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既和谐宽松,又具挑战的动力。在教学中,有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有争议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交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有把语文学习变成“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思想,少给、不给学生恐惧感、压抑感。对于高年段学生来说,民主和谐、亦师亦友的关系是最好的师生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创设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和谐互动。

综上所述,要激起高年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真正让课堂科学高效,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如果能遵循“充分信任学生、教材内容个人化、注重思维过程、优化学习氛围”四项原则,做到课堂由教师引导,知识由学生探究,方法由学生寻找,问题由学生解决,规律由学生发现,那么,学生就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参与课堂的学习热情就能保持。

猜你喜欢

凡卡年段爷爷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