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ACE联合调强放疗对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研究

2019-04-10朱六玲蔡陈枫孟岩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供血生存率原发性

朱六玲 蔡陈枫 孟岩

肝癌在中国是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60岁以下男性肝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大于肺癌和胃癌。与美国相比,中国肝癌病人预后差、生存期短[1-3]。肝脏血运丰富,存在双重供血,是易发生血行转移的主要器官。80%的肝癌病人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中位生存期仅3~9个月[4]。许多肝癌病人由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且身体虚弱,不能接受手术或者拒绝手术。而且有些肿瘤因生长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危险器官毗邻等因素的限制,也较难进行手术切除[5]。经动脉化学栓塞(TACE)是通过肿瘤的供血动脉将化疗药物送至肿瘤部位以期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使用栓塞物碘油阻塞肿瘤的供血动脉,使肿瘤供血血管的内皮发生损伤,加速肿瘤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经化疗栓塞后肿瘤细胞显著坏死及凋亡,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减少了肿瘤复发,显著改善病人生存期[6-7]。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在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演变而来,特点是照射野的形状必须与病变(靶区)的形状一致,照射野内诸点的剂量能按要求调整,所以照射剂量分布也与靶区一致。调强适形放疗能够进一步提高肿瘤内剂量,降低正常组织的剂量和并发症,提高疗效[8]。本研究通过比较单纯TACE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病人之间的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及不良反应,为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8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其中男66例,女32例,年龄 34~79 岁,平均(57.7±4.5)岁。 随机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49例,TACE联合IMRT治疗组49例,2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74,P=0.438;χ2=0.725,P=0.405)。 所有入组病人按照卫生部2011年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规范》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其中65例病人由肝脏穿刺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余经MRI或PET/CT诊断。按照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A级58例,B级4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病人卡氏评分均>60分,无腹水。②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或经治疗后得以纠正,无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③肿瘤数量≤3个,肿瘤直径≤6 cm。排除标准:①出现严重的肝细胞黄疸或者肝功能衰竭,大量腹水;②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③严重的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④出现全身广泛转移者。所有病人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TACE治疗 首先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在美国GE公司-Innova4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引导下常规选择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后,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肿瘤周围血管分布情况,将导管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以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并注入化疗药物和碘油对肿瘤进行栓塞。TACE化疗药物包括 40~60 mg 顺铂,8~10 mg 丝裂霉素,50~70 mg表阿霉素和750~1 000 mg 5-氟尿嘧啶,然后加入40%碘化油5~40 mL,碘油具体用量依据肿瘤位置、大小、数量、动静脉瘘、门静脉情况酌情使用,但最大用量应≤40 mL,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用明胶海绵,间隔 3~4周行第2次TACE术,共栓塞1~3次。

1.2.2 TACE联合IMRT治疗 病人于TACE术后2~3周再行IMRT。采用美国MED-TEC有限公司的真空体垫固定,应用飞利浦16排大孔径CT-SIM模拟定位机进行定位,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层厚5 mm,无层间距,螺距1,螺旋扫描。应用CORVUS 3.0/5.0逆向治疗计划系统,采用带有MIMiC多叶调强准直器的ELEKTA Synergy加速器进行治疗,剂量 1.8~2.5 Gy/次,5 次/周,总剂量 40~60 Gy/20~28次。全肝照射剂量低于30 Gy,胃肠道剂量低于25 Gy。

1.3 随访与评价 2组病人在治疗完成后3、6、12、18、24个月时复查上腹部增强CT或MRI,并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生化、甲胎蛋白(AFP)以及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CA153 等,以观察肿瘤治疗后局部控制效果、全身进展以及放疗的副作用。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对单纯TACE治疗组及联合IMRT治疗组进行疗效评价,分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和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治疗总有效率为CR率与PR率之和。截至病人死亡日期或2017年12月31日,查看肝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总生存期 (overall survival,OS)、 局部无进展生存期(local progression-freesurvival,LPFS)及不良反应。OS 定义为从治疗开始至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长。LPFS定义为从治疗开始至目标病灶出现进展或死亡的时长。不良反应评价采用后期放射损伤评分标准(RTOG/EORTC),分为早期放射反应(如乏力、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等)和晚期放射反应(如放射性肝损伤、骨髓抑制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2组间生存指标比较采用log-rank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53例病人死亡(TACE组死亡31例,TACE联合IMRT组死亡22例),45例病人生存。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

2.2 2组疗效比较 2组病人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49例TACE联合IMRT组中CR 11例(22.5%),PR 34 例(69.3%),SD 3 例(6.1%),P D 1 例(2.1%),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9例单纯TACE治疗组中CR 9 例(18.4%),P R 29 例(59.2%),SD 8 例(16.3%),PD 3例(6.1%),治疗总有效率为77.6%。TACE联合IMRT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χ2=7.487,P=0.004)。 单纯 TACE 治疗组肝癌病人的6、12、18、24 个 月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84.6% (33/49)、59.2%(29/49)、53.1% (26/49)、36.7% (18/49);TACE联合 IMRT治疗组生存率依次为 89.7%(44/49)、71.4%(35/49)、61.2%(30/49)、55.1%(27/49)。 联合治疗组的2年生存率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 (χ2=3.799,P=0.043)。单纯TACE治疗组和TACE联合IMRT组的疾病LPFS均为0~24个月,平均分别为9.4、1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20.0个月。 TACE联合 IMRT组的 OS(图1)和LPFS(图 2)均高于单纯 TACE 治疗组(χ2=4.31,P=0.039;χ2=3.928,P=0.047)。

图1 肝癌病人TACE和TACE联合IMRT治疗组OS曲线

图2 肝癌病人TACE和TACE联合IMRT治疗组LPFS曲线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早期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食欲减退等)。联合治疗组0~1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 (均P<0.05),2组均未出现2~4级反应。2组间0~2级肝肾功能损伤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未出现 3、4级反应,见表 1。

3 讨论

多数肝癌病人在临床确诊或治疗时已属中晚期,而且绝大多数肝癌病人合并有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总体治疗效果较差,手术切除率很低[9-10]。TACE是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IMRT能够实现高剂量分布的形状与肿瘤靶区的形状高度一致。虽然IMRT早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TACE和IMRT联合后既能把肝部肿瘤的动脉血供阻断,还能给予肝部肿瘤高剂量的射线照射,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LPFS均有明显提高[11]。本研究探讨TACE联合IMRT治疗相比单纯TACE治疗的疗效优势,研究结果与Zhao等[11]的结果一致。这为TACE联合IMRT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提供一定的依据。

表1 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Zhang等[12]分析了TACE术后接受IMRT治疗的54例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病人,以评估OS、肿瘤反应和治疗相关毒性,结果显示在完成IMRT后3个月,20.4%的病人完全缓解,64.8%的病人获得了部分缓解。中位OS为 20.2个月(95%CI:8~631.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4.6%、49.7%和 36.7%。在IMRT治疗期间和第1个月,10例(18.5%)病人发生了3级血液学毒性反应,3例(5.6%)发生了3级肝毒性反应。没有病人出现4级或5级毒性反应,也未发现放射性肝病。结果表明采用TACE后IMRT对不可切除的肝癌病人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91.8%),但 1年生存率(71.4%)低于上述研究,上述研究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本研究未发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造成2项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者样本量相差较大,而且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多。国内还有相关研究发现,TACE联合IMRT治疗对于有门静脉癌栓的病人有疗效优势,如于等[13]回顾性分析6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所有病人先行TACE治疗1~3次,然后射频消融治疗肝内原发灶,最后采用IMRT针对门静脉癌栓行外照射治疗。放疗结束后6~8周观察癌栓及肝内肿瘤的近期疗效,随访1、2、3年生存率观察远期疗效,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近期疗效中门静脉癌栓CR 9例(15.0%),PR 36 例(60.0%),SD 10 例(16.7%),PD 5 例(8.3%),癌栓治疗有效率为75.0%;肝脏原发肿瘤CR 19例(31.7%),PR 30 例(50.0%),SD 6 例(10.0%),PD 5例(8.3%),肝内肿瘤治疗有效率为 81.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45.0%、27.0%。

张[14]将7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分为TACE治疗组和TACE联合IMRT治疗组,比较2组病人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率,结果显示TACE联合IMRT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0.49%,显著高于TACE治疗组 (58.06%);TACE联合IMRT治疗组的生存情况显著优于TACE治疗组;2组病人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热、转氨酶升高以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研究仅仅观察近期疗效有效率、生存情况,没有进行LPFS统计。该研究表明TACE联合IMRT治疗组与单纯TACE治疗组病人的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结论和本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病人的肝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和照射剂量不同有关。

本治疗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实验设计中TACE和IMRT先后顺序,治疗方法中TACE和IMRT两者治疗时间间隔以及TACE介入治疗次数、IMRT放疗照射剂量的确定、分割次数选择等,以上均有待于今后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总之,与单纯TACE相比,联合IMRT治疗在近期疗效、生存率、临床等方面获益更多。TACE联合IMRT治疗为不可切除的肝癌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微创、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意义。

猜你喜欢

供血生存率原发性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辣语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