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研究

2019-04-10付保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35期
关键词:氯吡国药准字溶栓

付保忠

(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 厦门361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急性病变、血氧供应严重不足导致的心肌坏死类疾病,难以通过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缓解,可伴心律失常、心衰甚至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对治疗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1]。分析认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预后,降病死率,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极大的帮助。我院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104 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2 例,年龄45-72 岁,平均(58.9±7.7)岁。发病至送医0.7-2.3h,平均(1.2±0.3)h。观察组:男31 例,女21 例,年龄46-71 岁,平均(58.8±7.7)岁。发病至送医0.6-2.2h,平均(1.2±0.2)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研究: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 法

1.2.1 治疗方法(1)对照组:进行急救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进行吸氧辅助、镇痛,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同时进行心肌酶测定,检查凝血功能、通过心脏彩超检查了解患者的病灶区域及病变的严重程度。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时了解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重点指标。核准患者年龄不超过75岁;发病6h 之内血压低于180/110mmHg;无意识障碍;对于存在偏侧肢体瘫痪或活动障碍的患者,应常规行头部CT 检查,排除脑出血及其他溶栓治疗的相关禁忌证,可进行溶栓治疗。一次性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44020839;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0mg、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000542;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0mg,口服,连续用药2d,第3d 开始,阿司匹林用量削减为100mg,氯吡格雷用量削减为75mg,用药方式相同。

(2)观察组按对照组方式用药、给予急救。一次性给予患者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连续用药2d,第3d 开始,阿司匹林用量削减为150mg,氯吡格雷用量削减为100mg,用药方式相同。该组患者额外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入院后给予肝素(国药准字H32022089;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早期肝素化,取尿激酶(国药准字H32023108;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万U,溶于10mL 氯化钠溶液(浓度0.9%)中行静脉推注。另取30 万U 尿激酶,溶于100mL 氯化钠溶液(浓度0.9%)中,行静脉滴注,持续25min 完成。其余患者取150 万U 尿激酶,溶于100mL 氯化钠溶液(浓度0.9%)中,行静脉滴注,持续25min 完成。所有患者完成静脉滴注后12h,取7500 单位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H20052319;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12 小时进行一次皮下注射,持续5d。

1.2.2 检查方法患者接受治疗3d 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外周静脉血2.0mL,置于自动生化仪中,进行成分检查,包括D-2 聚体及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五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D-2 聚体和凝血四项水平,凝血四项为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纤维蛋白原(FIB)。额外对比两组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组织出血、心率失常、血尿等。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χ±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D-2 聚体和凝血四项水平

观察组D-2 聚体和凝血四项水平较理想,见表

1。

2.2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见表2。

3 讨 论

表1 患者D-2 聚体和凝血四项水平(χ±s)

表2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心肌梗死可见于任何性别群体,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该疾病一般与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相关,诱因较为复杂,其中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造成一只或多只官腔狭窄,心肌供血不足,侧支循环尚未建立,导致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直接表现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于冠状动脉或导致冠状动脉堵塞、血运不畅,最终导致心肌坏死。目前学术界认为过劳、情绪波动、饮食和行为习惯失当、寒冷刺激等,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大部分患者可见持续剧烈疼痛,少数患者症状不明显,另有部分患者存在全身症状[2]。因急性心肌梗死可致死,各地医疗机构均主张给予及时救治,讨论的重点则是溶栓治疗。

有学者认为,患者发病早期给予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其凝血指标,从而提升治疗效果,规避后期治疗导致的组织出血问题,可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以上[3]。也有学者分析指出,常规治疗模式下,患者的凝血指标也会出现改善,但较早期静脉溶栓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D-2 聚体水平以及凝血四项方面[4]。其他学者的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5]。在对比分析中,相关学者发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使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得到提升,较常规治疗模式高于10%[6]。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类似,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为(0.41±0.1)mg/L,蛋白原水平为(3.1±0.7)g/L,凝血酶时间为(15.3±1.6)s,凝血酶原时间为(10.7±1.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9.2±2.4)s。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各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在于,能够在患者发病早期实现血管病变的干预,这种干预能够将疾病对患者机体的扰动降至较低水平,使未形成的血栓得到预防,形成中、已形成的血栓得到溶解,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所用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为心肌梗死的常用治疗药物,观察组所用的尿激酶则使静脉溶栓的效果得到提升。该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血药浓度高峰(不超过15min),且半衰期较长,能够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提升对机体血液系统中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的降解作用,进而实现溶栓。该药物也能够抑制血小板的异常聚集,这一作用的机制体现在对血管ADP 酶活性的提升、对ADP 诱导的抑制两方面,这使得早期给药的价值更加突出。此外该药物毒性小,因此不会造成过多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减小心肌梗死病变的范围,减少心肌坏死数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心肌梗死对心功能的影响,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目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通过溶栓治疗,使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改善,从而降低了梗死范围扩大的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获益良多,故可推广于后续临床工作中。

猜你喜欢

氯吡国药准字溶栓
更正声明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乳腺癌术后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的镇痛效果观察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