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019-04-10高小博

智慧健康 2019年8期
关键词:骨性酸钠针灸

高小博

(靖边县中医医院,陕西 榆林 718500)

0 引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般统称为膝骨关节炎(KOA),是因为膝关节的软骨发生了退行性变及关节表面的边缘形成了新骨,从而引发的疾病[1]。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在临床中,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多数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方式。关节腔注射、理疗、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是几种常见非手术治疗方式,属于西医范畴,而祖国医学对于该类病症,主要以温针灸治疗为主[2]。本文就玻璃酸铵关节内腔注射治疗、温针灸治疗的效果研究,做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2015.11-2017.11 期间,从本院收治的满足KOA诊断标准的患者中选取88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患者中医骨痹辨证分型属寒痹。依照入院号单双数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44 例。常规组中男性23 例,女性21 例,年龄23-67 岁,平均年龄(55.36±10.32)岁,平均病程(10.34±8.11)岁,发病部位左侧19 例,右侧25 例。针灸组中男性24 例,女性20 例,年龄22-67 岁,平均年龄(55.45±10.25)岁,平均病程(10.03±8.56)岁,发病部位左侧21例,右侧23 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关节腔注射治疗,使用药物是玻璃酸钠。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屈膝45°角,寻找内膝眼位置作为进针部位,给予常规麻醉和消毒,把规格为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穿刺到患者关节腔,抽尽腔内的积液,保留针头连接新的注射器,推入2mL 的玻璃酸钠,完成后拔出针头,合适力度按压针口,用外用创可贴覆盖创口。针头拔出后,引导患者适当进行膝关节运动,促使关节囊内玻璃酸钠液体均匀分布。每周治疗1 次,共治疗4 次[3]。

针灸组: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针刺方法、定位、腧穴位选择均参照《针灸学》相关标准。选取穴位:鹤顶、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血海。具体操作过程: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对相应穴位所在皮肤做消毒处理,用专用针灸针(45mm长度*.35mm 直径)快速刺入,而后提插和捻转,直至患者觉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方可停止,针刺得气后,于各个腧穴针柄上部插一柱清艾条,约2cm 长,距离离皮肤3cm,在下段位置点燃,每次燃烧两柱艾条。为了防止患者被艾条烫伤,应该在艾条下面垫一层纸板。针留住30min,每天针灸1 次,连续针灸7 天视为1 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 天[4]。

1.3 观察指标

运用Lequesne 评分法,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疼痛情况。Lequesne 评分越低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VAS 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所承受的疼痛越少[5]。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半年之后分别评估Lequesne 评分和VAS 评分,并做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采用t 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中的例数、(%)表示百分数,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各个阶段Lequesne 疗效评分

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Lequesne 疗效评分均降低,且针灸组低于常规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半年之后,针灸组患者Lequesne 疗效评分继续降低,而常规组患者Lequesne 疗效评分上升,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Lequesne 疗效评分 (n=44s,分)

表1 两组患者Lequesne 疗效评分 (n=44s,分)

注:同治疗前比,*P<0.05。

常规组 14.79±5.41 7.88±5.46* 9.82±6.21*针灸组 14.83±5.89 7.02±5.64* 7.32±4.21*T/p 0.033/>0.05 0.115/>0.05 2.210/<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各个阶段的VAS 评分

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降低,且针灸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半年之后,两组VAS 评分上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个阶段的VAS 评分 (n=44,分)

表2 两组患者各个阶段的VAS 评分 (n=44,分)

小组 治疗前 治疗结束时 治疗半年之后常规组 6.33±1.89 2.50±1.16 4.36±2.17针灸组 6.34±2.00 1.63±1.49 2.17±1.32 T/P 0.016/>0.05 3.056/<0.05 5.719/<0.05

3 讨论

中医理论将膝骨性关节炎归纳到“骨痹”和“筋痹”范畴,并且提出该病引发机制是风寒湿,这类外邪留滞在肌肤筋肉中,从而造成患者气血不通,产生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筋肉蒜头等临床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中医针对该病的治疗原则是补充气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6-7]。

此次研究中针灸组患者接受了温针灸治疗,对比最终治疗效果,针灸组均好于常规组,常规组用玻璃酸钠的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很多研究提出,玻璃酸钠注射方式对于轻度和中度的骨性关节炎,有着良好治疗效果,但是针对重度疾病,治疗的远期效果不是很理想[8]。针灸组中采用了针灸和艾灸相结合的方法,发挥着双重作用,联合治疗KOA患者,分析此次研究数据,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Lequesne 疗效评分均降低,且针灸组低于常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半年之后,针灸组患者Lequesne 疗效评分继续降低,而常规组患者Lequesne 疗效评分上升,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降低,且针灸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半年之后,两组VAS 评分上升,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可见温针灸治疗远期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方式。

温针灸治疗其中血海穴归类为足太阴脾经,汇聚着足太阴脾经的气血,在我国著名针灸史书《针灸甲乙经》中有记载明确记载。此穴位重要功能是健脾、祛湿、活血、祛风、通络。梁丘穴也是其中之一,其处在髌骨底上方2 寸位置,属于足阳明胃经郄穴,针灸史书对其也有详细阐述。主要功效为,对人们膝关节出现的局部疼痛有一定缓解。另外一个重要的穴位就是阳陵泉,其是“筋会”,临床治疗中凡是同筋有着关联的疾病,都可选用该穴位治疗。可有效缓解肌肉的痉挛,还能发挥出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阴陵泉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合穴,透刺“阴陵泉穴、阳陵泉穴”,有治疗鹤膝风的功效。而内外膝眼,还有鹤顶穴,则都是经外奇穴,分布在膝关节的周围。温针灸上述穴位做针刺,能减少患者关节液中含有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B 和肿瘤坏死因子-A 的含量,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使得低丙二醛浓度降低,从而抑制关节滑膜细胞的分泌,有着防卫免疫和抗病镇痛的作用。辅助用艾灸,这对关节炎症,有着良好地抑制作用[9]。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助于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并且远期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性酸钠针灸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