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峻岭中的疏淡秀雅
——王宠《春山图》赏析

2019-04-10

老年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山石笔墨书法

《春山图》 明.王宠100.8cm×30.5cm 苏州博物馆藏

王宠(1494-1533),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志》记载:“其(王宠)先是吴江人,本姓章;父为后于王,遂为吴县今吴县市人。”其父王贞在苏州闾门外南浩街开酒店。他在写给好友汤子重的信中带有不满自己生活环境的情绪:“但家本枯徒,生长廛市,入则楣枯塞目,出则蹄足摄履,呼筹握算之声彻昼夜,每一焦烦,心肠沸热。”另一方面,王宠自幼丧母,这一遭遇对他日后形成旷达淡泊的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一生八次应试,皆不第,仕途不佳,仅以邑诸生被贡入南京国子监成为太学生,世称“王贡士”“王太学”。但他却是一个极有才气的书画家。在对仕途绝望之后,他选择退隐山林,以诗酒自适。他在《山中答汤子重书》中写道:“山林之好,倍于侪辈,徜徉湖上,而忘返……颇耽文辞,登临稍倦,则左图右书,与古人晤语,纵不能解,片言会心,莞然独笑,饥而食,饱而嬉,人生适意耳。须富贵何时,诚日夕私贺,恐后之不如今也,尚安望哉……虽欲衣冠揖让,更从诸君之利,恐踉跄粗率,重为执礼者讥笑矣。”

在此文中,王宠虽然表达了淡泊功名、乐在丘壑的思想,但也流露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无奈。他自小对诗、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结识了文征明、蔡羽等人,后与其兄王守在蔡羽门下学习经、诗,在蔡家住了3年。他的书法和文章受蔡羽影响很大,也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为“吴中三家”。

王宠的生存环境和性格发展,造就了他在书画上“疏淡”的品格。其存世作品大多为书法作品。他精小楷,尤善行草。其行草书一反明代放浪不羁的风格,行笔速度缓慢,以沉着的笔触书写而成,显得从容淡定。他注意点画得失,形成了一种古拙典雅、婉约疏逸的风格。这种沉静的书风在明代书法创作鼎盛时期的吴门地区独树一帜,更显其独特性。王宠的山水画传世较少,风格与书法作品相近,讲求疏淡雅逸之风。现藏苏州博物馆的《春山图》,便是其少见的绘画作品。

《春山图》纵100.8厘米、横30.5厘米。画家在画面左上角题跋:“媚眼风光恰似春,白沙黄荻水粼粼。轩窗遍启抛书坐,猿鹤襟期土木人。”此作表现的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之景。画面构图以高远为主,以深远为辅,为观者营造了一种仰视的角度,来体会山势的巍峨、高耸。这种顶天立地、极具质感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视觉效果。但在这幅画中,王宠又以山间平台缓解了这种高远构图法带来的“山势逼人”之感,给人一种可跟随画家进入山林之中的亲切感。画面下半部分几棵刚刚发芽的杂树排列在石滩两边。溪水蜿蜒,在山石间穿梭后流入山后。山间平台处树木环绕,画面上半段树木葱郁。画面山势险峻、山石林立,在主峰之后又有缥缈的云雾,使整体内容显得十分丰富。

在《春山图》中,王宠采用了淡墨枯笔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淡雅静逸。画面中的笔墨十分精简,没有太多的重叠、繁复和变化,笔墨的渲染比较少,皴擦则较多,且以线为主。王宠将书法中的线条运用到绘画中,将书法中的平淡之风引入到了画面的笔墨语言之中。在对石滩、树叶的描绘中,他不喜成片地用墨渲染,只是用淡墨进行看似不经意的擦染。他以斧劈皴和披麻皴来表现山石的质感与树木的生机。这些线条或轻或重、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毛涩或光滑。他依据自然景物的变化随形取象,线条在有意或无意间自然表现,流露出平淡自然、返璞归真的简约之美。

王宠在绘画与书法的笔墨语言中,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他以荒寒萧疏、静穆淡远,来诠释内心的凄苦、哀愁、无奈和落寞。这也是一种笔墨随心性而生的心灵写照,将精神意境升华为一种飘然随性的高度,在超然尘外中寻求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寻的慰藉。

《小楷扇面》 明.王宠

猜你喜欢

山石笔墨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雷运华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笔墨童年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书法欣赏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