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节事活动对城市空间规划更新的影响
——以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为例

2019-04-10LIJie卫永丰WEIYongfeng

住宅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节事桂林市桂林

■ 李 杰 LI Jie 卫永丰 WEI Yongfeng

0 引言

近年来,由节事活动带动的节事旅游越来越热,各地如火如荼地争相举办各种各样的节事活动,节事旅游成为旅游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给当地的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1]。任何节事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举行的,城市空间作为举办节事活动的空间载体,是节事活动举办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城市空间角度入手,以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以下简称山水节)为例,分析山水节举办期间桂林市出现的城市空间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规划和更新改造策略。

1 相关概念介绍

1.1 节事活动

节事活动概念源自于西方学者,即 FSE(Festival & Special Event),意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具体来说,节事是以某地区的地方特性、文脉和发展战略为基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2]。

由于桂林市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着极具吸引力的山水和少数民族人文风情。桂林的节事活动可谓数不胜数,其中以山水节最负盛名。

1.2 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以其山水闻名于世。桂林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借国家旅游局 “中国友好观光年”活动这一契机,举办了首届桂林山水旅游节。山水节开展了市民徒步大会、啤酒音乐节、美食文化展、书法美术摄影展等配套活动。在山水节后期发展中,还同期一起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2007年始)、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2015年始)两个国际论坛和会展活动。

经过多年发展,山水节的配套活动越来越多(表1),也由初始的“节日搭台、经贸唱戏”的活动形式逐步转变为“经贸与文化并重、与民同乐”的亲民活动形式,提高了市民与游客的活动参与性,使其能够更深层次地体验桂林山水文化与历史文化,进一步凸显了桂林山水文化魅力和旅游特色,山水节已经成为桂林市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表1 2018年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活动一览表

2 桂林城市空间存在问题

迄今山水节已经举办逾28年,不可否认的是山水节在推动桂林旅游业发展、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在举办节事期间暴露出很多城市空间问题,对桂林山水节举办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公共空间场所规模偏小或缺失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市场规模急剧增大。桂林山水节的发展越来越好,但是桂林旅游公共接待设施存在老化和供给不足现象,且服务配套滞后、缺失,在举办山水节期间出现城市空间缺失问题,如表1中所示:第八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桂林有戏”、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开幕式在桂林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特色旅游产品及线路推介会在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举行,2018桂林大数据与诚信旅游高峰论坛开幕式在桂林大公馆酒店举行,桂林市近来来相继作为很多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或论坛的举办地,却没有一个专业举办学术会议、论坛的会议中心场地。

2018年啤酒音乐节和美食展会场设置在桂林市中心广场,啤酒音乐节和美食文化展是市民、游客参与度最高的配套活动,但由于桂林中心广场受到城市建设历史因素影响,场地规模相对偏小。2018年啤酒音乐节和美食文化展预计吸引游客和市民逾百万人次,活动现场人流拥挤,摩肩接踵(图1),但啤酒音乐节舞台会场座位不够,导致许多市民游客无法参与到啤酒音乐节中(图2);同时,因啤酒音乐节搭建舞台和美食文化展设置480多个展位等临时设施,舞台和展位占据了大部分广场空间,造成穿行通道狭窄,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和游客使用需求;另外,由于未考虑与周围街道的过渡空间和市民穿行空间,导致市民或游客在游览期间不得不翻越围挡障碍(图3),安全风险隐患较大。

图1 啤酒音乐节现场

图2 啤酒音乐节现场

图3 啤酒音乐节现场

2.2 交通拥堵、组织管理落后

桂林市由于地理因素限制,城市道路受到自然水系和山体阻隔,空间形态上呈现组团式发展模式,沿漓江发展形成狭长的带状城市格局。且随着桂林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交通出行方式改变,机动车数量猛增,老城区跨城、跨江通道不足,城区内断头路和丁字路较多,道路体系不完整。近年来,桂林中心城区道路虽都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新建或加宽,但拥堵现象依然存在。如在北极广场、三里店广场等交叉口,由于承担着市内交通和过境交通,通行压力较大,交通堵塞严重;十字街中心广场商圈附近,人流、车流大量汇集,道路承载力不足,拥堵现象也较为严重。在旅游高峰期和山水节举办期间,交通流量达到峰值,现行道路交通系统更是压力巨大,大量人流、车流的汇集给交通和市民、游客带来很大的不便。

桂林市老城区因建设时期未考虑到现代交通的发展速度,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对高峰时段的道路容量增加很多压力。再者,部分公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抢道、占道等不文明违章现象屡见不鲜,加上桂林市基本上还是采用警力巡逻、交通信号灯等管理方式,交通组织管理能力较低,如此更是给道路交通系统加剧了负担。

2.3 城市空间设计缺乏地域特色

城市特色是在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是区别于其他城市而自身独有的,然而在现代快速城镇化发展和全球化浪潮席卷影响下,地域特色面临巨大冲击而逐渐消逝。城市规划愈来愈注重强调理性,偏重于功能主义,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区块链技术保证在不可信、分布式环境下,所有节点通过一定的共识算法对公共账本达成一致。在区块链中,账本以区块的形式构成,每个合法的区块都以特定的密码学方式链接到前一个块,这也就是区块“链”的内涵。随着区块的不断生成和添加,历史区块内容不能被修改,区块中记录的所有内容能够被网络中所有节点获取。

桂林市也未能幸免,城市建筑、景观、公共空间等建设追求速度,忽略城市空间场所的精神文化氛围营造,城市广场一类公共空间只是水泥混凝土的堆砌,体现不出桂林山水文化地域特色。市民在生活居住、游客在游览时感受不到独属桂林市的文化特色,导致对桂林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下降。

3 桂林城市空间规划更新策略

3.1 规划更新原则

3.1.1 系统性原则

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市民、游客在节事活动中使用的空间是城市的局部空间,从属于城市空间系统,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在对城市空间规划、更新改造时需要遵循城市的整体性原则,共同构建整个城市的系统化有机整体。

3.1.2 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会受到伤害、威胁或者损害。一般分为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在对城市空间进行更新改造时需要注意。一是在物质环境中的因素不会对人体生理造成伤害或危险,确保市民、游客的生理安全;二是在构筑城市空间时考虑人类心理,空间环境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心理安全[3]。

3.1.3 开放性原则

节事活动是一个文化交流发展的过程,需要秉承开放欢迎的态度接纳各式各样的文华交流。节事活动的举办空间从属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属于民众,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动,在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改造时应充分尊重市民自由选择使用的权利。

3.2 规划更新策略

3.2.1 新建、修补城市公共空间

(1)新建城市空间。临桂新区作为桂林市“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城市发展战略的承载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且临近桂林市两江机场,交通条件便利。因此,应首先考虑在临桂新区新建城市公共空间,可在临桂新区机场路以南、洋田路以东、三元路以北规划新建桂林市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引导桂林市向临桂新区方向发展,完善临桂新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桂林市南部瓦窑-大风山组团缺少较大城市公共空间场所,临近环城南二路,交通条件便利,可考虑在象山区平山北路以南、桂海铁路以北地段,规划新建桂林旅游博艺城,疏解分流桂林市中心城区会展、博览会等大流量城市活动。

(2)修补城市空间。桂林西站位于桂林市西北,灵川县定江镇内,距离桂林市中心12km,较为偏远,可在桂林西站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为游客或团队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更好服务广大游客。同时,亦可在中心城区各大景区入口人流密集处,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及旅游体验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量需求。

3.2.2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管理

(1)构建合理完善的城市路网体系。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完善桂林市道路交通系统,构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道路交通体系,打通城市断头路,加大路网密度,优化路网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具体为构建环状与放射状道路相结合的快速路道路体系,降低过境交通对市区内部的影响,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强桂林各个组团片区联系。如图4所示,环状:以东环路、西环路和漓江路建设桂林市内环快速通道;建设主城区西侧外环路,与东二外环、南环路构成桂林市外环快速通道;放射状:建立连接环城高速的快速通道,包括桂黄、桂磨、桂阳、机场路快速通道和向东连接尧山快速通道。

(2)优化交通组织管理。在桂林市中心城区十字街中心广场、甲天下广场等商业繁荣区域,规划新建公共停车场,通过加大停车场密度、修建立体停车场等措施,加快停车设施建设,解决停车供需矛盾。对北极广场、三里店广场等易拥堵交叉口进行渠化改造和修改信控方案,提高道路交叉口交通容量,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强度,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和行人行走行为。在老城区范围内增加安装电子眼、测速仪、建设交通管理中心大数据服务平台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构筑智慧交通城市。并适时开展交通秩序违法违章专项整治活动和市民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严惩违法违章行为。

3.2.3 彰显地域特色设计,突出城市主题空间

节事活动中包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方历史与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集体记忆。这类空间都有着独特的指向意义,即都是具有特别空间特征的主题空间[4]。桂林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孕育出了独特的喀斯特山水自然景观和桂北人文景观特色。

充分发掘桂林市自然与人文特色,提取桂林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符号运用于城市空间、景观形象设计中,同时,从空间尺度、色彩、材质等细节上优化城市空间。如在城市广场、街头等公共空间设置景观小品构筑物,用铭文碑刻来反映桂林古往今来的石刻文化和诗词文化(图5),用人物雕塑来讲述桂林著名历史人物生平事迹(图6),用浮雕景观墙来讲述桂林独特的历史事件与历史文化(图7),以此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凸显城市空间主题,保留城市记忆。通过景观小品及不同建筑材质艺术作品的设置,让市民对城市空间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游客体验到独一无二的桂林地域特色。

图4 桂林市快速路网体系规划图

图5 碑刻

图6 雕塑

图7 墙面浮雕

4 结语

本文以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为研究对象,在对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建、修补城市公共空间,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管理,彰显地域特色设计、突出城市主题空间三点城市规划更新策略,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更新改造,为山水节等节事活动的举办提供更好的载体,传承发扬桂林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节事桂林市桂林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基于内容分析的景区节事活动探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桂林行
对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路径与模式的分析
基于体验视角的旅顺(北海)渔人节开发研究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