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上海绿色航运中心建设研究
2019-04-10孙瑞红叶欣梁WANGLingSUNRuihongYEXinliang
王 玲,孙瑞红,叶欣梁,2 WANG Ling,SUN Ruihong,YE Xinliang,2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2.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 201999)
0 引言
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全球航运每年排放约11.2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5%[1]。随着我国海上航运业的不断发展,上海已成为全球性的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世界一流,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 000万标准箱,创造了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最高新纪录,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超过4 000万标箱的港口。由于航运业运输总量庞大,船舶航行和管理运营均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承受力和压力。船舶污染已成为影响上海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来源(见表1)。2016年上海市船舶细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占上海市大气排放的比例分别为4.4%、29.4%和25.7%,其中船舶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除了船舶航行造成的污染之外,繁忙的航运也会导致航道拥堵和港区货物聚集,增加港区废弃物排放。旧船回收拆卸等所产生的重金属、有毒烟雾污染等是非常严重。此外,新建或扩建港口都会影响、干扰海岸带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而引起生态灾难。
随着我国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观念的日益深入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增大,国内对航运业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治理等方面也在不断关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见表2)。国内外政策环境的不断出台与更新,要求各国航运业必须重新思考发展方式、科技创新和未来应对。发展“绿色航运”、减少海上运输污染、保护全球海洋生态,已成为各国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绿色发展是上海航运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选之路。加快绿色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绿色船舶”和“绿色航运”,必然成为上海未来造船业和航运业发展的主旋律。绿色航运注重航运运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航运效益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提高航运能源利用效率,使其可持续发展[2]。因此,顺应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整治的新趋势,积极对应国家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精神和上海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构建上海绿色航运中心的框架体系,探讨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手段,寻求多种路径和举措促进上海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航运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和谐共生。
表1 2016年我国船舶污染物排放状况
1 绿色航运理论与框架
表2 我国近年来出台的船舶污染相关文件
“绿色航运”内涵丰富,其包含了新型能源、环保材料和循环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在船舶的航行、修理等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以绿色、环保为主要目标[1],在经营时统筹考虑经济利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兼顾航运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以维持航运业持续发展[3]。国际航运中心以国际航运为核心带动经济发展,具备腹地广阔、物流充沛、港口条件良好、集疏运网络发达等优势的港口城市[4]。因此,综上所述,绿色航运中心是一个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港口城市或港口城市集群,在一个都市圈或城市带范围内,以航运产业作为核心纽带,功能完备的港口群为依托,注重效益和环保结合,强调航运运营和环境相互协调,提高船舶能源利用效率,关注航运及港口等产生的各种污染,带动区域经济系统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合理布局,实现资源最佳配置(见表3)。
2 上海航运中心发展存在的瓶颈
上海绿色港口建设融入生态港口的建设,开创了我国研究的先例。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上海绿色港口建设还在研究和开发阶段,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其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港口建设有待提高。上海港口投入使用时间较为久远,在经营过程中,港口建设观念和管理方法相对落后,仍停留在港区绿化、污染源治理等较低层次上,节能减排的技术缺乏创新力度,环境管理体系急需提升等,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上海绿色港口的发展脚步[5]。(2)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上海港口建设缺乏一套完善的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港口发展具有盲目性,其快速发展超过了上海市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严重影响上海市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缺乏系统性规划布局。目前港口整体上处于第二代港口向智能化、绿色化港口转型的过程中,但港口人员绿色环保意识薄弱,因此,不能够将环境保护很好地纳入总体规划与布局,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6]。(4)船舶产生的气体污染严重。船舶运输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来源之一,欧洲环境署通过对国际船舶股关于二氧化硫排放贡献的研究,认为船舶对二氧化硫排放贡献率高于80%。2016年上海市船舶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占上海市大气排放的比例分别为4.4%、29.4%和25.7%,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表3 绿色航运中心的框架体系
3 绿色航运中心建设的动力机制
关于海上运输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机制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激励机制、命令控制机制和市场控制机制。
(1)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特定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如新加坡海事与港口管理局(MPA)推行的“绿色海事运动”中的“绿色航运计划”,对在特定范围内减少船舶硫氧化物排放的船舶予以港口规费减免、政府税收补贴等利好措施。
(2) 命令控制机制
命令控制机制是政府通过出台行政命令、制定法律法规,对当事人的环境行为进行约束,其政策的动力源泉主要来自政府行政权力。其主要通过出台硬性的法规,强制性要求船舶应遵循的必要准则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命令控制制度主要分为局部强制性制度(地区组织、国家或地方政府发布实施)和国际强制性制度(MARPOL公约附则)两大类。
(3) 市场控制机制
市场控制机制是将环境管理行为直接与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关联,利用市场机制,让主体有选择行为的权力,以求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所需的环境效果,并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市场均衡。从影响成本效益入手,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选择,以利于环境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包括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其是航运业意向重要的环境治理工具。
4 上海绿色航运发展的战略举措
(1)拓展建设模式,打造港、航、城一体化发展的绿色生态航运布局
上海市需加强城港对接来建设绿色生态航运,同时推进低碳综合交通和区域绿色物流的发展,将港口服务延伸入城市中心。加强与港口上下游相关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引导其走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大绿色生态航运建设的辐射范围,以点带面,实现区域生态平衡;以港港联合、港企联合、港航联合等多种模式大力开发低碳环保技术,拓展港口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港口节能、清洁、高效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善航区环境,推动港口与其经济中心联动发展,建立高效、高质的航运监管系统,进一步提高航运效率。
(2)大力培育绿色海运文化,不断强化健康、绿色发展意识
上海市应根据实行“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大力推进绿色航运发展,转变市民消费观念,积极培育绿色港口文化氛围,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重视航运业空间布局集聚发展、功能结构优化发展和产业链条深化发展。航运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要积极参加宣传绿色理念,并参与到绿色港口文化的建设实践。
(3)致力于绿色设计、节约消费、有效管理的建设,创建绿色港区
上海应首先从港区布局、绿色能源利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绿色港区的设计、规划;其次通过倡导节约的消费理念,从港区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角度建立一种新的绿色消费模式。港区节约消费主要指大力呼吁、宣传绿色食品、用品等绿色产品;积极引导、参与节约水耗、电耗等能耗活动。同时,向港区居民积极推荐清洁、循环资源的使用。港区有效管理的基础是港区绿色设计与节约消费。实现有效管理,需要践行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立绿色社区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其次是积极开展绿色文娱活动,宣传社区绿色文明;再次是加强绿色经营管理、绿色环境管理;最后是环保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绿色社区创建标准、创建规划等。
(4)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上海市需注重研发、推广高压岸电、智能照明等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实现航运业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同时,为提升航运业绿色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需要注重大吨位LNG装载机、电能回馈系统等创新技术的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提升绿色管理,积极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航运”建设。重点建设港口能耗监管平台、散杂货码头智能化生产调度系统、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深化海陆联运、海河联运信息系统研发与调试等,提高生产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