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2019-04-09柯珂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2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建构主义大学英语

柯珂

摘  要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组织形式丰富、开展时间灵活,较能解决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压缩严重和学生学习倦态的问题。基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从建构主义和输入及输出假说理论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构建的意义和可行性,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英语互动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0-0059-03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Second Clas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KE KeAbstract As a useful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second class of college English constitutes an indispensable partin the teaching system. Due to its flexibil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forms, the second clas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such as the reduction of teaching hours and learning burnou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in the authors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its current problems and possible ways of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nd the input/out hypothesis.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second classroom;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reform; English interactive learning platform

1 前言

《大學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基于普遍大学生英语语言输出性练习相对较少,大学英语课程在各高校被不断压缩的现状,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需要逐步改变“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教室课堂教学环境的局限,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和演练的机会。因此,开展能够为第一课堂进行补充和延伸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经过传承与不断完善,已成为西方最为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结构构建的过程,学习者获得知识不是通过他人的传播,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经验解释将知识转变为个体的内部表达[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效果来自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建构主义以学为中心,重视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的转化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这样才能够构建起师生之间良性的教学模式。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根本上指导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受限于课时严重压缩、教学班级规模较大、教学内容繁重等现实因素,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匆忙向学生灌输内容以完成教学任务,鲜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更不用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练习和引导。因此,英语第二课堂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入手,在课堂教学之余按照学习主体各自的语言技能特点,或弥补课堂教学在某些技能上的训练不足,或进一步提高某些重要技能[2]。

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理论  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斯温纳(Swain)的输出假说同样为第二课堂的构建与开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在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中,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占据最为核心的地位。语言的输入需要具备可理解性、趣味性与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还需要有足够的输入量,以上条件构成语言学习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斯温纳(Swain)根据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结果提出输出假设,认为语言输出和语言输入一样,是实现语言习得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需要被逼着(pushed)充分利用现有语言资源,对将要输出的语言进行思考,使它更恰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只有这样,语言学习才能从语义加工过程(semantic processing)过渡到句法加工过程(syntactic processing)[3]。

因此,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以延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练习,弥补第一课堂教学课时的局限,是各高校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对滇池学院而言,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完善实践中还需开拓一些门槛低、有一定娱乐性及人文性的活动,比如英文歌曲大赛、英文电影配音比赛、英语话剧节、英美文化讲座等。

第二课堂活动不该仅仅局限于全校性活动,任课教师应该积极组织班级范围的第二课堂活动  鉴于部分高校在构建全校性第二课堂活动方面存在一些客观缺陷,不得以及时弥补,任课教师更要积极承担起第二课堂活动引导者、监控者的角色。与全校性活动相比,班级范围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可行性、可控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任课教师作为课程进度的把控者、课程内容的传授者、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者,能够设计出与教学融合度最大的第二课堂活动,并尽可能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同时,班级范围内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最直接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因此,任课教师不应对第二课堂活动持有分外之事的消极态度,而是应该利用好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开展机会,构建起第一课堂的教学延续,并创造出良性的学习氛围。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得到学校和学院的足够重视与支持  “第二课堂建设不同于课堂教学,任务量大,但被权威机构认可和奖励的机会小”[5],这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积极性不足,教师抱怨连连的情况。因此,学校有关部门需要制定出一套公平合理的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对学生及教师的参与行为给予认可,对他们所投入的精力和获取的成果给予适当奖励。

5 结语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体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摸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互相学习彼此的有效模式,并在这个课题下不断创新和探索。在开展形式上,第二课堂活动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征紧密相扣,平衡好活动的教学性和趣味性,以达到巩固和拓展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通过制度和政策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并让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各获其利。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构建良性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他们可以从中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而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以其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形式丰富有趣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方式,在实现提高学习自主能力和语言综合文化素养方面迈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韩英.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远程英语自主学习方法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1(3):60-62,67.

[2]黄立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之理论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3):90-92,103.

[3]李萍.语言输出假设研究二十年:回顾与思考[J].外語与外语教学,2006(7):60-64.

[4]郭琦,许春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人文化”构建及其“文化互促”学习心理的实现[J].海外英语,2018(7):80-81.

[5]李玉龙,詹建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36-38.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建构主义大学英语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