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研究

2019-04-09高慧

关键词:区角活动中班培养

高慧

【摘 要】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今天的独生子女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自身社会化进程的表现。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通过对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观察、记录与描述,分析幼儿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策略。创设更多交往机会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进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区角活动;中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65-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等等。区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区角丰富有趣的材料、宽松自由的环境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产生一种内在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调动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了交往的兴趣。区角活动使兴趣爱好相似、经验能力一致的幼儿集中在一起,共同的语言、相通的思想感情更有利幼儿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幼儿在区角间不断进行沟通与协商,从开始的独立活动发展到有意识合作,并从中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本研究通过观察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分析幼儿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寻求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策略。在此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区角活动合作行为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一、为幼儿创设和谐的区角环境,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区角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的学习。在设置区角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发现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一个令幼儿流连忘返的玩具区就形成了。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交往的桥梁。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内容的不同,幼儿在尝试一起玩的乐趣中,合作能力也会获得发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合作能力培养的目的,我为幼儿开设了“娃娃家、理发店、表演区、益智区、医院、种植区、图书区”等活动角区,并及时更换区角投放材料,充分为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

二、教师适时的帮助、指导与评价去调动幼儿合作行为

幼儿活动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来指导幼儿,鼓励幼儿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活动后的肯定性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欲望,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首先,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幼儿合作的火花,给予及时引导。教师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游戏,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最受幼儿欢迎的指导方法。幼儿无合作意识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介入,按照事情的常理常规,有意识地去引导。针对不同区角活动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教师在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下,尽可能地鼓励其与同伴合作游戏。

然后再公正及时地评价,巩固幼儿的合作行为。为培养孩子的合作行为,我班开展了“分享活动”,请大家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与大家一起分享。每次分享活动后,我都会引导幼儿说:“今天你带了什么玩具?你和谁一起玩啦?玩得高兴吗?为什么?”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把自己在分享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和合作后产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对于一些好的做法,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巩固幼儿的合作行为。同时又能再次激发幼儿合作的强烈愿望。

三、巧设活动材料,提供合作机会

有研究表明,儿童最初的交往活动往往是从使用材料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丰富幼儿的活动材料。除了现成的各种材料,如木制结构材料(积木、木珠等)、塑料制结构材料(雪花片、积塑等)外,还有一些自然界的原材料及生活中各种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或材料,如竹片,或木棍、易拉罐、纸匣等都可作为活动的材料。教师要带领幼儿使用各种结构材料,以引起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建构出许多物件,引起幼儿对材料的喜好,并愿意去使用它,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从而为交往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和氛围。早期教育抓住“关键期”,培养合作行为,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处在幼儿后期的孩子(3岁~6岁),在言语、情感、行动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同时幼儿期又是智力发展、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此时的幼儿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并且已经初步具备各种能力,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下,正确有效地完成各项指令。另外,同伴关系对幼儿心理发展也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最近发展区”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良好时机,而幼儿的相互交往作用发生在认知发展的加速区,与最近发展区相一致,因而这个阶段是开展合作活动,发展幼儿意识的最佳时期。根据以上两个角度以及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中班不仅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关键期,而且其合作意识已经萌芽并且正在逐步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其提高交往能力,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四、结语

通过创设良好环境,教师多鼓励、引导幼儿合作、分享、交流,从而培养中班幼儿交往能力是可行的,尤其对幼儿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效果良好。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不仅能体验到交往的满足,而且可以不断学习到社会知识,学习到怎样与人交往,来适应社会生活。区角活动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邸超然.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7):92-97.

[2]顾蓓蕊.在区域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6(11):56-57.

猜你喜欢

区角活动中班培养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幼儿数学区角活动中的主动探究学习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