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和途径

2019-04-09冯俊华

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素质教育价值观

冯俊华

【摘 要】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自主意识开始发展,渴望独立以成人的方式处事,但是价值观的发展还不健全,不加以好好引导容易造成生活和学习上的障碍。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老师层面会减轻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量,弥补了教学模式的不足;在家长层面能更好的与孩子相处,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孩子层面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以后的学习道路也是受益无穷。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阶段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至关重要。

【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素质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62-01

对于自我管理能力,包含了自我评估,自我评估,自我管理这三个逐渐上升的过程,自我评估是指对自己的优缺点很清楚,不自卑,也不骄傲,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是自我完善,明白自己的缺点有克服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完善自己。最后是自我管理,用自我约束的方式逼自己改变缺点,进一步的完善的过程。这也是我们这个课题最后的目的,为小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培养方式。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要培养小学生哪些方面的管理能力,小学生缺乏管理能力的原因,以及给出相对应的培养对策和途径。

一、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分类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包含了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慢慢引导逐渐形成一种认真学习的态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好好学习。

激励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使他们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方式来激励自己,让自己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管理时间的能力。老师要教会孩子有时间观念,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该做的事情,不要三心二意,不能边玩玩具边学习,坚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有守时的观念。

自我反思管理能力。反思促进学生不断的前进,没有孩子刚开始就是什么都会的,都可能会犯错,老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不要怕犯错,关键是犯错后及时反思,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控制、化解不良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让学生用合理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

行为管理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让孩子受用一生,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学生日积月累的坚持,这样才是成功的关键。

二、小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成因

1.小学生自我意识的薄弱。

自我意识是一個人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所谓的社会化的时期,是形成社会自我的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的受社会文化和各种信息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它的发展水平是由低到高,刚开始比较低是比较薄弱的时期,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对信息无法进行筛选,网络的发达并不都是好的,不良信息也在随时随地的灌输给孩子。孩子自我意识薄弱,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相应的就很难有自我管理能力,无法判别外界信息的好与坏,学习不良的社会风气,比如沉迷网络,不讲礼貌,都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

2.教师的教育不当。

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权威的存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每位老师应该做到的。因为小学生无法对外界信息进行判别,老师对学生的引导相当的重要,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无意中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鉴于老师在小学生心中的重要性,如果老师教育不当,引导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缺乏。如果老师无法以身作则的克制自身的缺点,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学生就会更加缺乏改正自己缺点的自我管理能力,本来这个时期就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形成的时期,老师更加应该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克服爱动,学习不认真等缺点,形成正确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3.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家庭这个环境是每个孩子终究一生都存在的,无论是跟父母还是以后的伴侣组成的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父母的价值观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如果父母是负责任的孩子也会被言传身教做个负责任的人,但是如果家长教育出现问题的话,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存在缺陷,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行为恶劣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家生活习惯养成也是一种自我管理形成的必然,父母教导孩子讲礼貌,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等都是为了孩子能好的管理自己,影响其在以后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部分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也会造成小学生自我管理的缺乏。

三、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与途径

1.老师以身作则的作用。

在学校里,学生相处最久,受影响最深的应该就是班主任了。在学生的面前,老师就是一面镜子,就是一本常翻的书,她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培养老师良好的行为模式,规范老师行为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前提,老师的素质高低对学生素质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2.家校合作的培养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光靠学校的力量,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家的特点和行为,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同时便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首先,我们要让家长明白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学生好,都是为了克服学生的缺点,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这样才能让家长更好的配合学校,在家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而且学校可以督促家长在家里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以开家长会进行培训,给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思想,让家长以身作则,在家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最后,二者也可以在家里和学校不停的实践,商量得出最科学的培养途径。

3.社会群体正确的引导。

生活在这个社会,每一个人都免不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由于缺乏辨识不良信息的能力,被不良信息影响的几率可能也比较高。所以社会中的大家也应该给小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尤其在公众场合的各种行为,对小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应该公众场合应该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的规则,同时也随时去纠正小孩子的行为,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误。这样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孩子也不会因为学大人去沉迷网瘾,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大人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随时随地我们的行为都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能单靠学校的力量的完成,需要社会各界,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共同协助,才能让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行为模式。

本文为2018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zkjy18176039)。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能力素质教育价值观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