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生六种问题行为及简单应对策略

2019-04-09何清华

关键词:问题行为策略

何清华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Wickman(1928)最早对问题行为进行定义,他认为:“行为,从社会意义来看,是社会评价和社会规范的结果;而问题行为则表示在个体行为与社会对行为的规范和要求之间发生了冲突”。本文关注中小学生六种问题行为:(1)抗拒权威;(2)违纪违规及反社会;(3)品行不良;(4)人际关系困难;(5)个性缺陷;(6)青春期萌动。在此基础上,提出简单应对策略。

【关键词】问题行为;个别情况;问题家庭;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58-01

一、抗拒权威

有些学生不尊重权威,破坏公物,残酷。辅导策略:教师要考虑当事人个别情况,给予不同的表现机会,肯定当事人的各种才能,避免“齐一化”的要求;父母要多于孩子沟通与交流,鼓励其向好的方向发展等。

二、违纪违规及反社会

1.蔑视纪律和规范。

例如:逃学离家出走,抽烟喝酒,赌博,有亡命徒式的“英雄观”。辅导策略:让当事人了解逃学、逃家所造成的后果,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害处;用积极疏导方法,举办戒烟戒酒戒赌活动及讲座,或进行辩论比赛给予同学正确观念,使之了解烟害酒害赌博的可怕;教师当以身作则,绝不在公共场所喝酒或抽烟或赌博,以免引起同学效法之动机;提醒家长审慎处理子女问题行为,不要以暴制暴或一味袒护,以免造成子女不当观念及习性等。

2.反社会。

这是一种病态人格,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环境多是出自问题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或学校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忽视课业以外的表现。辅导策略:向家长提供正确的亲子教育观念,协助家长学习良好的亲子互动方式;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环境,重视当事人的特殊才能;净化大众传播媒体的报导内容,发挥正能量的社会教育功能等。

三、品行不良

例如:有偷窃行为和偷窃癖,不诚实,轻视学业,交友不良。辅导策略:教导当事人学习守法,举行有关偷窃、抢劫等的法律知识讲座和竞赛,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给予当事人适当空间,容许当事人犯错,让当事人有说实话的勇气;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提高当事人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导当事人不要流连于不当场所,不要滥交品行不良的朋友等。

四、人际关系困难

如:感到孤独,有社交恐惧症,有侵犯行为。辅导策略:实施小团体辅导减少孤独感,协助改善人际关系;设计适当的团体活动,让当事人从参与中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在实践中自己医治自身的社交恐惧症;举办各种活动、竞赛,导引当事人正向之情绪,发泄过剩精力,减少侵犯行為之发生等。

五、个性缺陷

例如:自我意识危机,情绪不成熟,害怕与拒绝挫折,希望破灭和退化。辅导策略:教导当事人学会适当处理自己的情绪,减少自我意识的危机感;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减少不必要的害怕;对生活要有希望和激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符合实际的愿望得以实现。

六、青春期萌动

例如:早恋,性心理困扰和性行为倒错,自我形象歪曲。辅导策略:教导当事人正确对待青春期发生的身体变化,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建立正常的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总之,中学生的问题行为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尤其给中学生自己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研究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要预防和矫正问题行为。鉴于以上对中学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问题行为的产生受到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应对和预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结合中学生主体的特点,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矫正。

参考文献

[1]邵海英.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22卷第3期.

[2]吕勤,陈会昌,王莉.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vo126 2003(1):130-132.

[3]崔丽霞,雷雳.中学生问题行为群体特征的多视角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112-120).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剖析及管理策略探究
失落的一角
例谈高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注重课堂纪律,调控英语教学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