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探讨

2019-04-09庞美雄

关键词:现代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庞美雄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现代文,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大量的写作手法构建起了一篇篇经典的美文佳作,提升了学生的文学底蕴,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积累。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的技巧性要求较高。想要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还需对教学方法展开深入的探讨。本文也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97-02

引言

阅读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对文本的写作技巧、内容、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品析。现代文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五种表达方式,每一种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解读。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应该是丰富的,富含技巧的。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育目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对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多元化实践策略必须展开进一步的探索。

一、加强阅读技巧指导

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将关注的重点从知识转向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已经大于他们掌握有限的课内知识点。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使他们在丰富的阅读学习经验下开始尝试独立阅读、自主学习。以下是笔者总结的现代文阅读学习的基本技巧:

1.理清思路,归纳中心。

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纵观全文,理清思路,先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2.抓关键词句。

找到关键词句,问题便迎刃而解。文章的关键词句大多是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句,以及有着各自修辞手法的句子,在阅读时,对这些句子要尤为关注,多读几遍。

3.分析題干。

题干中包含了与答案相关的信息,提示了答题范围和答题角度,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多分析题干,认真审题,这是答对问题的基础。

4.答案在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

现代文阅读中,很多答案都是直接来自与文章中的,对于这部分题目我们可以直接去文章中找寻、筛选答案,对其进行提炼、整合,从而得出最准确的答案[2]。

二、结合文体结构进行重点训练

现代文按照文体,可以分为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师生阅读的方式也应有所差别。在阅读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找准文章的定位,根据不同的类型和问题,确立本课教学的基本模式,随后再对具体的授课环节进行细分和研究。

比如,记叙文的结构特点较为明显,学生通过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挨个找寻中逐步会获得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一篇文章《荒岛余生》,作者通过对自身在荒岛中的境况描写,通过两股内心情感的激烈冲击,最终安静下来梳理出一种正面应对困境时的心理状态。通过内心对境况的不断调节,找到自己存活下来的意义。在对这篇文章学习时,学生首先对文章进行一遍通读,确认文章的文体和大致阐述的内容。在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仔细研究文章内容,得到时间要素:1659年9月30日;地点要素:荒岛;人物要素:鲁滨孙;起因:被冲到这个荒岛上;经过:作者一系列内心情感的波动及抒发;结果:最终作者找到了活下去的信心和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这几点要素的梳理,文章所要阐述的基本内容学生就了然于心了[1]。

针对议论文也有其固有的文体特征。这类文章主要是先抛出一个论证标题,然后围绕这个标题进行论证,最终得出论证的结论与首段相呼应。学生在对这类文章进行阅读时,首先需要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其次找到论证的依据,再次找出论证的结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较为典型的议论文范本,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和学习,本文中将不再进行详细讲解。

针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结构类的文章,其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文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语言较为确切,文章的条理极为清晰。学生在对这类文体的文章进行阅读时,需要首先确认说明的对象,其次要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较为典型的说明文如《生物入侵者》《故宫博物院》等。

三、立足全局细化局部

阅读文章,要从整体入手,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风格的基础上,再细化阅读,解析细节,这样才不会脱离最终的阅读目标,偏离主题。一些作者在创作时将自己的情感和蕴藏在了一些细枝末节中,需要认真研读才能体会。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在把握整体情感基调的同时,揣摩细节。掌握了这样的阅读教学和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应试水平。

以这样一道某年的真实中考题为例,题目基于现代文阅读,给出了这样的题干:“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 )与( )、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 )与( )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茵。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与( )、( )与( )” [3]。

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从《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这个中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在进一步阅读时,也可以掌握文章的基本思想核心。但是,此题是要求学生在局部内进行答题,因此,就需要对局部进行细化。从这小段文字中,学生应该发现“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等这些连接的词,都是反义词组成,则首先就确定了答案的方向。而后,学生如果进一步细化就会发现“情感”是主题,围绕这个词进行作答,而且不重复,符合全文基调,那么解题就易如反掌了。如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等。

四、结语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定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并且多读、多思。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需要消除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只要学生掌握了现代文的阅读技巧,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瑞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12):69-69.

[2]郭蕊红.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探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1):66—66.

[3]冯彩晴.浅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J].青年时代,2016(8):215-215.

猜你喜欢

现代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