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阅读中的语感培养

2019-04-09白杨

关键词:朗读文学作品语感

白杨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旧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因此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便现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实践证明,培养语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语感的特质是快速感受,它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可捉摸,也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只要反复实践就可以拥有这种能力。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总结了几个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即提高朗读质量、激活“内在视像”、体会言外之意。

【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语感;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82-01

引言

文学作品教育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中的基础,语感培养则是小学高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从而强化学生对于语文运用能力。语感培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

一、角色帶入,联系实际

在文学作品阅读训练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角色和对话比较多的文章。这类文章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是有困难的,例如学生会发生分不清楚角色的现象,导致阅读过后理解较为困难,对话较多就会产生学生把握不住故事的主线,那么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角色分开,不同的角色由不同的学生来读,学生一旦区分开人物,也就能理解不同人物所表达的感情和阶级立场,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把握故事的主线。让学生能够在角色分读时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我,不断进步。

二、激活“内在视像”,培养语感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比较概括、抽象的内容,这些很容易就会成为我们的拦路虎。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以达到“寻象观意”的目的。我们可以借助教育云平台,搜集自己所需要的音视频及影像资料,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素材实现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的目的,再结合我们已有的“前在经验”,对抽象的词句的理解便能应刃而解了。如“……战士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这一句,阅读时我们可以从教育云平台找一两个相关的影视片段进行观看,再结合我们的“前在经验”,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想象出战士当时的神情、动作,并体味出他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心理。因此,阅读文学作品时,遇到比较概括的内容,我们要学会化抽象为形象,激活“内在视像”,借助画面感受、体会字里行间的情韵气势,从而培养我们敏锐的语感。

三、加强诵读,刻意训练学生语感

一般而言,诵读就是指通过清晰响亮的语言来表述书面语言的一种方式。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诵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阅读练习方式,能够在培养学生阅读语感整体性和情感性的同时强化学生阅读语感的直觉性。因此,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帮助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语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诵读,有意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语调、句式和节奏,从而促进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语感的提升。

四、体会言外之意,培养语感

读文学作品时“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叶圣陶语)”,因此体会语言的言外之意的过程,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过程。如“……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地圣洁的水!而他们却想转动一个开关,拔起一个塞子就利用瓦尔登的湖水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这一段出美国作家梭罗所写的《瓦尔登湖》一书。为了能够准确体会出作者想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什么,我通过教育云平台搜集了有关梭罗和《瓦尔登湖》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我了解到作者摒弃了繁华生活,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若干年后出版了《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书中的描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潜藏着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当我了解了这些回头再去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体会出作者是想向读者传递人口膨胀会过度地向自然攫取必定破坏自然,以及工业革命虽然带给了人们物质财富,但却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这些观点。因此,为了能更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就要采取措施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言外之意,从而培养我们的语感。

五、增加阅读内容,积累词汇增强语感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写起东西来也会轻松很多,这就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要深入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多读书,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一些较好的书籍,可以组织读书活动让学生对文章字词句进行深入探讨,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词汇,这也是增强语感的方式之一。单纯的阅读很容易就会忘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书籍时,可以鼓励学生们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摘抄记录,或是将阅读后的感想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字,将学生的读与写结合起来,从熟悉每一个字的外形到理解每一个字的内涵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与写的过程就是从外在熟悉转化为内在理解的过程,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是不可取代的。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若是长久坚持下来,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一定程度的词汇积累,词汇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语感自然而然也就得到提高了。

六、促进想象,丰富拓展学生语感

想象是人脑对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文章却是作者表达自己所思所感的语言符号,文章的创作离不开作者的想象,同样,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也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就应当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从而走进作品中描绘出来的感性世界。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反映出一个学生对文章节奏、文章情感以及文章深意的把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的加强、对话的设计以及想象的促进来帮助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课文朗读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重要性[J].黄伟展.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03期.

[2]浅谈如何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J].洪晶.中华少年,2018年09期.

[3]傅建丽,韩银秋.浅析文学作品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与强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6):102-103.

[4]谢艺云.文学作品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中国校外教育,2012(7):117.

[5]张邓兵.优化策略:培养学生语感[J].山西教育(教学),2015(10).

[6]韦鹏余.浅论文学作品教学中阅读对语感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5(29).

猜你喜欢

朗读文学作品语感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