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助管工作刍议
2019-04-09孙珍珍
【摘要】随着高校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零零后学生逐渐成为高校的主体,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形势下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缓解人力资源紧张问题,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很多高校创新性地尝试了招募学生助理,实施高校学生助理工作制度,这对高校建设与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校开展学生助理工作,存在学生工作热情不足、能力欠缺、工作质量不高、学校管理分配不均等问题。基于此类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均衡岗位设置,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完善岗位培训制度,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完善选拔考核评价体系等。旨在发挥大学生助管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学生助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生助理 改善措施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87-02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这既有利满足公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有利于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但是对于高校而言,管理人员增加的比例并没有与之相匹配。另外,高校扩招致使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缓解高校压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有必要设立相应的学生工作岗位,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探索一种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方法。
一、大学生助管工作的必要性
1.有助于缓解高校管理人员(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专职教职工完成。与精英时代相比,学生人数极速增多,相应的专职管理人员人数则无明显变化,故而,专职管理人员明显不足。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高校管理人员不可能与学生数量成比例增长,而学生事务管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换句话说,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然而,因为专职人员的不足,所以很难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1]。为此,需要学生参与到事务管理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能缓解高校专职人员不足的问题。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大学生助管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学生,是被管理者;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兼职教职工,是管理者。这种角色定位,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其次,大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还能提前感受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压力,并通过工作,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有助于缓解行政人员压力,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由以前的垂直化管理逐渐过渡到现在的扁平化管理,许多管理工作已经从学校下放到基层单位,这就使得基层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深度不断增大,进而加大了行政人员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而大学生助管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可以辅助行政人员完成一些常规性事务,无疑有助于缓解行政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进而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质量。
二、大学生助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大学生助管工作的重要性,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了相应的助管制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主要有学生工作热情不足、能力欠缺、工作质量不高、学校管理分配不均等[2]。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下面三个原因。
1.部分岗位设置不合理
由于学校资金、体制的限制,目前大学生助管岗位偏少而且工作形式较为单一。这是助管岗位设置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一方面,大学生想要通过助管锻炼和提高自己,可是岗位数量少、竞争压力大,供不应求,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助管岗位的要求和工作安排的繁杂使得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从而减少了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此外,目前助管岗位提供的报酬相对较低,并不能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尤其是对家庭贫困的学生而言。
2.学生的工作能力难以真正提高
管理人员虽然也意识到助管可以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差异、工作流程的特殊、工作要点的细致,担心学生助管在工作中出现错误,从而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因此,管理人员布置给助管的工作大多是一些表面、简单、琐碎的工作,助管主要起到辅助作用。从而学生助管在耗费了大量时间的同时,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和锻炼。这种仅存于形式的助管工作不能满足学生自我提高的需求,没有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3.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學生助管在选拔形式要求比较严格,要求较高,但是对于学生在工作中表现考核评价较少。即使有评价机制的,也是不完善,不能落实到位的。这种重选拔轻考核的工作方式,必然存在弊端[3]。一方面会使部分通过选拔的学生养成懈怠心理,工作一段时间后,无论工作好坏,助管岗位不会被辞退,也能拿到与工作量不对等的薪酬。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没有服务意识、责任心不强的学生,原本不适合继续助管岗位,可是由于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在聘期内也不能辞退,这反而阻碍了其余学生锻炼的机会,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大学生助管工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助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均衡岗位设置,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完善岗位培训制度,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完善选拔考核评价体系等,旨在发挥大学生助管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学生助管工作的健康发展。
1.均衡岗位设置,灵活安排工作时间
为了充分发挥助管岗位的功能,管理部门在设置助管岗位时应因地制宜,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均衡设置。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本科生学业中,时间不是很完整的现实情况,各主管老师应该根据自己岗位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学生时间。可以改变以往的一人一岗的做法,尝试多人一岗。这样既可以在学生出现时间冲突时实现内部协调,也有助于进行合理分工,人尽其才,实现助管效益的最大化。
2.完善岗位培训制度,切实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大学生助管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其工作经验少,很难满足助管岗位的要求。因此,需要主管老师根据各自的岗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助管培训。主管老师将岗位工作划分为事务性工作和专职性工作。根据工作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学生明确岗位职责,尽早适应助管岗位,提高助管工作质量。另外,助管培训工作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几场报告,而要贯穿于聘期之中。主管老师平时要经常与助管沟通交流,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内容,使得每个助管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此外,也要注意助管学生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前任助管与现任助管之间的交流。通过加强前任和现任助管之间的交流,可以使现任助管能更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的基本技能,从而使专职管理工作更为有效。
3.完善选拔、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发挥学生助管作用
首先,学生助管的选拔应面向那些专业学习成绩良好、责任心强、具有协调时间能力的学生。在学业有保证的前提下,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助管工作中。其次,应该面向那些有就业意向或家境困难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有着对兼职岗位的迫切需求和对就业能力提高的急切渴望。因此,大学生助管最好能从那些高年级、成绩优秀、思想品行良好的学生中选拔。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工作能力强的学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已经通过选拔的助管,应该制定适当、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指标应当具体明确,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考核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可以采用主管老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适当的引入奖惩制度,提高助管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完善的评价制度,有针对性地监督管理助管学生,提高助管学生的工作效率,从而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大学生助管工作既能缓解高校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减轻其工作负担,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题,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重视,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助管的作用,实现学校和学生而言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韩辉.学生助管与高校多媒体管理工作的结合[J].科技风,2015(4):216.
[2]方艺潼.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科学化体系的构建思路探讨[J].好家长, 2015(37):238.
作者简介:
孙珍珍(1982-),女,汉族,山东枣庄人,硕士,从事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