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也能捕获学生的心

2019-04-09白凤玲

关键词:有效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白凤玲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思考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83-02

新课标重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上多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能够理解并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得到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需要教师抛掉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课上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创建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上也会更加热情,会对知识产生更强的求知欲。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1]。教师需要重点把握的是如何设计课堂能够将知识与生活无缝衔接,怎样能让学生在课上打开思维,让学生可以从老师要我做转变为我想要做,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知识的需要,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今后学生在学习这条路上也会走的更加顺畅。

二、实践——让学生拥有快乐

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比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由于假期学校要重新装修教室,教室地面用边长为60厘米的瓷砖铺好,墙壁也需要粉刷,所以同学们要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块新的瓷砖以及粉刷的面积?”的问题,为了完成问题,学生需要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宽、高,要计算窗户以及黑板的面积。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测量当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逐步完成任务,进一步理解对面积的测量与计算。通过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运用。

三、探究——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什么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脑海中蹦出的解题办法,他们的思维都会参与其中,所以对知识的记忆也更加深刻。通过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应用的数学意识[2]。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乘法简便运算时,教师给出2.5×16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最终出现了5组算法:①2.5×4×4;②2.5×2×8;③2.5×8×2;④0.5×4×5×4;⑤5×16×0.5。通过学生想出多种解决办法显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教师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还要明确解题的最佳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并不只注重结果,解题过程同样重要。

再比如说学习“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在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圆形,哪些不是圆形?让学生对圆形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圆,告诉学生如何求圆的周长及面积,让他们求一下自己画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在讲解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好时机引入扇形的概念,并让学生们共同讨论扇形与圆形的区别与联系,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概念,也会因为思维的深度参与体会到一种幸福感与成就感。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保证学生能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

四、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创新

学习知识的本质就是创造知识,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初次学习到深度理解、进而整合出知识框架的过程,是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3]。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不断发展与完善,每一个过程都包含着创新,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国古代就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以致用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创新,所以无论是从学习过程还是从学习结果来看,都是对知识的一种创新,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新知识进行创新,还要给学生设置有坡度的练习,设置有挑战的问题,让学生挑战自己并不断创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过求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习题,“给出1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这16个小正方形拼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小组共同合作,每答对一种方法积一分,最终分数最多的小组所有成员会得到“智慧之星”的称号。学生们会迅速投入到拼接与计算当中,都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给出一定时间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在小组的计算情况,并将不同方案写在黑板上。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几种组合方法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学生就会很容易的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通过练习学生会更好的认识并掌握这个规律,在今后的练习之中也能更灵活的使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五、结束语

如今的学生需要多方面发展,学生发展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要利用一些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信心的有效策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知识框架的构建。所以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要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还要合理的设置练习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胡飞玉.数学,也能捕获学生的心——基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四种教学策略[J].经验交流,2010(9).

[2]张欢.让我们一起放飞学生的心灵——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点策略[J].教学实践,2014(6).

[3]肖玉萍.基于“说”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小学生,2017.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