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初论

2019-04-09刘秀丽

关键词: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核心素养

【摘 要】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初论,本文主要分为四点进行分析:文化教学中渗透,提升学生基础能力;实践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语感;多元化教学模式中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希望对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01-01

一、文化教学中渗透,提升学生基础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为了保证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应用,教师应该重视文化教学,提升学生文化底蕴,使学生建立正确学习态度[1]。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内容,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互相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感受人文文化,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文化,进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价值观念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例如,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文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作者会给文章起这样的名字,自己的花又是指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使学生在文章中感受一个不一样的花的世界,了解不用于我国人土风情。通过该文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与人文观,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践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该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质量。丰富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师应注意:第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形成学习意识。小学生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意识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其次,引导学生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以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實践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基础。实践活动开展,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健全学生人格,对学生自主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开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为学生组织社区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组织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将学习内容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2]。开展演讲比赛,使学生学比赛中畅所欲言,提升自身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语感

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主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组成部分。将核心素养渗透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发展具有很大帮助。若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则会影响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同时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基础知识教学,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语言,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奠定基础。生词是语文学习基础,教师可以利用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该文章中,需要学生掌握的词汇有7个生字、13个词汇。能够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并掌握发音,对词汇构成的机构进行分析,以便后续记忆。当学生掌握词汇的读音之后,教师可以就词汇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每个此的含义,如敏捷的意思,就是反应迅速。欣喜若狂,就是形容一个人非常开心,开心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等等,教师对词汇内容教学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分析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意思,以此培养学生语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利用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提升学生基础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学习中可以灵活应用基础知识。此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形似字,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视频,引导学生区分相类似的文字。以辩、、辫为例,当多媒体出现“辩”时,教师可以在旁边放出一个嘴巴,并将该字的含义告诉学生,用嘴巴辩论,因此是“辩”当出现“辫”时,则旁边出现一头乌黑的头发,因为辫中间有一个绞丝旁,所以是头发的意思。利用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四、多元化教学模式中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无法对学生渗透核心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3]。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为主体,加强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例如,学习《永生的眼睛》这一内容时,学生对眼角膜捐献这一行为并没有过多的认识。开展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时视频,将盲人的生活,我国每一年因为疾病失去眼睛人,每一年有多少人签署器官捐献协议的人等等以视频方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生活是怎样的。然后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体会作者一家对待死亡,死后自愿捐献器官的奉献精神,以此培养学生人生观,提高学生道德情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核心素养渗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景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54-155.

[2]保发家.善于发现 勇于实践——如何在语言积累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甘肃教育,2018(24):103.

[3]刘冬梅.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8(35):40.

作者简介:刘秀丽(1981.09—),女,汉族,广东省廉江市人,任职于广东省廉江市和寮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核心素养
清律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