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解三角形”中的平面四边形问题
2019-04-09王钊麒
王钊麒
摘 要:解三角形作为高中数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主要是综合应用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的相关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还与基本不等式等知识结合考察。具有综合性强、题型灵活多变的特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平面四边形内部的三角形的各种类型,给出适当的解三角形的方法,以期帮助同学们提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三角形 平面四边形
引言
解三角形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之一,是每年高考都重点考点,知识点覆盖面广,属于送分但又不易得满分的题型。在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中同学们比较困惑 ,特别是面对有关四边形问题的实际应用时,感到陌生并有畏惧心理。但实际上,平面四边形在本质上也有迹可循,可以分解成多个具有某些边相等的三角形来解决,本文通过实例,尝试探究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1]
一、平面四边形只给出一条对角线
[例1](2015贵阳监测考试)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D=2∠B,且AD=1,CD=3,cosB=
(1)求△ACD的面积
(2)若BC=2 ,求AB的长
(1)解:∵∠D=2∠B,cosB=
∴cosD=cos2B=2cos2B-1=-
∵D∈(0,π) ∴sinD= =
∵AD=1,CD=3
∴△ACD的面积S= AD·CD·sinD= ×1×3× =
(2)在△ACD中,AC2=AD2+DC2-2AD·DC·cosD=12
∴AC=2
∵BC=2 ∴AC=BC可得∠B=∠BAC故∠ACB=π-2B
∵ =
∴ = = = =
∴AB=4
点评:一个四边形分割成2个三角形后,这2个三角形一定会产生一条公共边。在一个三角形中,根据已经条件,选择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求出公共边后,该边即可作为另一个三角形的已知条件使用,进而得出需求的量。所以我们在△ACD中通过余弦定理求出公共边AC,这样在△ABC中就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求出AB。[2]
[例2](2014河北邯郸检测)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中,C,D为定点,CD= ,A,B为动点,满足AB=BC=DA=1
(1)写出cosC与cosA的关系式
(2)设△BCD与△ABD的面积分别为S和T,求S2+T2的最大值
解:(1)由余弦定理可知,在△BCD中,
BD2=BC2+CD2-2·BC·CD·cosC=4-2 cosC
在△ABD中,BD2=2-2cosA
所以4-2 cosC=2-2cosA即cosA= cosC-1
(2)依题意知,S= BC·CD·sinC=
T= AB·AD·sinA= sinA
所以
S2+T2= sin2C+ sin2A= (1-cos2C)+ (1-cos2A)
=- cos2C+ cosC+
=- (cosC- )2+
由题意易知,C∈( , ),故cosC∈(0, )
所以当cosC= 时,S2+T2有最大值
点评:题目中给出的已经条件是边长,求解的是两个角的余弦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在任意三角形中自然而然地考虑到余弦定理,根据余弦定理对应两个三角形列出两条式子,根据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可消去一个未知量,得出需要的关系式。此题中,未知边BD是这两个三角形公共边,由2个三角形列出余弦定理,两式联立消去公共边BD就能得出cosA与cosC的关系式;第2小题根据第一小题的关系式得出一条函数式即可求得最值。[3]
二、平面四边形给出二条对角线
[例1]如图,在凸多边形ABCD中,AB=1,BC= ,AC⊥CD,AC=CD,当∠ABC变化时,对角线BD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设AC=CD=x,在△ABC中,
由余弦定理知,AC2=AB2+BC2-2AB·BC·cos∠ABC
即x2=12+( )2-2·1· cos∠ABC,
由正弦定理得
= 即sin∠ACB= =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知BD2=( )2+x2-2·x· cos( +∠ACB)=3+x2+2 xsin∠ACB
代入x2=4-2 cos∠ABC,sin∠ACB= 得
BD2=3+(4-2 cos∠ABC)+2 x·
=7-2 cos∠ABC+2 sin∠ABC
=7+2 sin(∠ABC- )
∵∠ABC∈(0,π) ∴sin(∠ABC- )可以取到最大值1
∴(BD2)max=7+2 即BDmax= = +1
點评:根据最终要求的边所在的三角形,根据图中三角形互相之间的边角关系,将该三角形中的边或角通过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出题目已知量所在的三角形中的未知量,最终得到一条包含一个三角函数的函数式。
此题中,要表示出BD,根据BD所在的三角形△BCD,题目中的已知量主要集中在△ABC中,所以应尽可能地将△BCD的相关量向△ABC转化,即题目中的AC=CD,∠BCD= +∠ACB,然后可设AC=CD=x进行推导
三、平面四边形没有给出对角线
此题中有A+C=180°,所以在画对角线作为辅助线时应该保留∠A和∠C不被“分割”,故连接BD
[例1](2015新课标全国Ⅰ)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C=75°,BC=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如图所示,延长BA与CD相交于点E,过点C作CF∥AD交AB于点F则BF 在等腰三角形CFB中,∠FCB=30°,CF=BC=2 ∴BF= = - 在等腰三角形ECB中,∠CEB=30°,∠ECB=75° BE=CE,BC=2, = , ∴BE= × = + ∴ - 点评:当已知条件是四边形的四个角时,若作对角线会将已知的角拆分成两个未知的角,所以可以尝试将其中两条边延长相交,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然后在新的三角形中通过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求解 结语 解答平面四边形,本质上还是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考查,就近几年的高考题及各地的模拟题的情况来看,平面四边形的题目的解答是以对角线分割成多个三角形进行分析,并且大部分情况下,题目的四边形图像本身就已经给出了对角线,我们一般先就原图进行分析,只有题目给出的文字或图像条件不包含对角线时,才需要根据情况手动作辅助线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孟敏.解三角形问题内容与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郭金梅.高中数学中解三角形的几种不常规思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1). [3]梁何生.活用“二换一”,巧解三角形[J].2018年4月教育导刊论文汇编,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