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9-04-09林延生

关键词:初中问题对策

林延生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道德意识观念的增强,学生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国家提倡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架构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低下、教师教学不够灵活等等,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73-01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国家急需一批有能力有道德的人才,德、才缺一不可。给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挑战。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活,想象力丰富,但目前仍存在初中生被诱导、被欺骗的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初中生的鉴别能力欠缺,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应该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低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这些娱乐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极易沉迷,进而导致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上课的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学到道德与法律的知识。比如,目前流行的王者荣耀让许多青少年都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许多学生抽时间也要玩两把。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够集中精力去学习,而且学习这件事情本身是需要强大的毅力的,初中生还未理解到学习的真正含义,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学生对道德于法治课程对学习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对于法治和道德的理解有多深,很难树立起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2.教师的教学不够灵活。

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灵活,只懂得利用以往的教学经验来教导学生关于道德和法治的知识,讲解一些知识点和概念,只懂得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也不能提供给学生一些背诵技巧等等,教师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不顾学生是否听懂,能否理解。基本上教师讲完了这节课就下课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真正的交流。课堂毫无生机,无法让学生提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而且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很难挖掘出其真正的含义。

3.教学设计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有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出现任课教师在毕业时期还没有认全班内同学的现象。教师不懂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不懂得因材施教。备课时主要还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去设计题目,基本上忽略了各届学生接受差异。认为既然上届学生能够听懂、能够回答自己设计的问题,那么这届学生也能够回答。这种思想导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会时常出现“寂静”的现象。没有人回答问题,课堂成为了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中担任的仅仅是听众的角色。教师也会因此而生气,认为这届学生缺乏锻炼、缺乏思考,不认真学习等等,授课效果极差。而且同时损害了学生和教师二者的利益。

二、应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的措施

1.设立教学情境,采用情景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充满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法治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到知识,理解并掌握知识,进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时,可以利用ppt进行辅助施教,放出古人和近代名人尊老爱幼的行为举动。让学生能够被这种行为感染,加深对于尊老爱幼的印象,促进学生美德的形成。在教学爱国情感时,可向学生举出钱学森经历千辛万苦回到国家支持祖国建设。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勛,将毕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等等,让学生向这些伟人学习,提高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教师之后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何种行为是爱国的,怎样做才是爱国的,从而加深对于爱国情感的理解,提高学会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生活施教。

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因此,将道德于法治教学于实际生活接轨,对于学生对法治、道德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生活中有很多道德与法治的实例,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去进行实践、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将老师教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难以忘记。例如,举出老人跌倒是否应该扶的例子,目前由于有些老人素质不高,导致老人跌倒没人敢扶。教师要教育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首先,老人是一定要扶的,这是道德的要求,但是要在扶之前录像或者找可靠的人来作证,可为自己提供法律的保障。这样在一个事例中,学生既学到了道德方面的知识,又学到了法治的知识。

3.不要死抱课本,要进行发散教学。

课本中的知识往往是教给你相关知识,主要介绍一般情况,而某些特殊情况则很难涉及到。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用一些课外事例进行教导,告诉学生遇到事例中的特殊情况应该如何做。例如,目前网络诈骗行为很多,告诫学生不要相信的同时,也要帮助同学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学会辨别,学到在生活中实用的知识。

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想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改变自己老旧的教学方式、灵活教学,联系生活施教,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在施教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从而成为有能力有道德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秋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02):42-43.

猜你喜欢

初中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