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19-04-09冷丽苹

关键词:素质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冷丽苹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水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更加注重教育的重要意义,素质培养也成为当今的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以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分析并表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71-01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对素质教育的强调,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必须积极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意义,将语文的人文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语文是我国传统的学科,具有很长的历史,是我国的独特语言文化,强调人文精神,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当语言文明落实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中就更强调知识以外的教化功能,语文对于每一个国人来说是带有亲切的文化,带有绝对的民族认同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将语文的人文作用最大发挥,实现教化作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

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初步探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质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德育教育。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是否合格的检验标准之一,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奠定学习基础,能够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化意义。但是当前存在的教学状况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而刻板,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兴趣培养起到了阻碍作用。

2.学生学习兴趣薄弱。

当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普遍难点在于作文部分,很多学生会认为写作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事,教室不加以引导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对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兴趣甚至抵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甚至影响以后的学习,这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语文兴趣建立,语文学科的教化作用更得不到发挥。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1.教师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和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并且课堂之上学生提出问题是经常出现的事。而现在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教师总是认为将所有的知识全盘传授给学生是在正确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师殊不知这样已经极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这样也就导致了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也变得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也应该正确看待“教与学”的关系,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身的语言行为和动作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语言的作用就是引导学去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加快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

2.教师的仪表和语言。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模仿能力,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存在着一些不好的仪表和举止被学生看到并学习和模仿,这样会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造成较大的阻碍。所以在小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本身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来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习惯被小学生学习模仿的现象发生。在小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教学态度也应该格外注意,教学过程中使用和蔼的语言和语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只有小学生对教师不再陌生,通过教师来让学生爱上语文这一科目,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孔融让梨这一则小故事来进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述和举止,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是榜样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教师需要以自己严格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的言语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学习到良好的行为规范,实现道德教育的标准。

3.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与其他教师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与其他教师处理好关系可以很好的配合其他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交流,来互相借鉴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默契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学生的道德教育,并让教师的教育变得更加便于实行,达到语文教学过程中道德教育的要求。

总结

语文是学生从小就要学习的一门必学科目,它对人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语文是所有学科之母,没有汉字的叙述,其他科的教学也无法进行。第二,我们是中国人,语文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從小开始学习我们中国的汉字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做到的。第三,在现如今注重素质教育的社会,一个人的素质是他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也是人民群众对其好坏评价的标准。而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这就需要语文学科的帮助,而小学是人们打好基础的关键,所以小学语文的教育也格外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魏秀立.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42.

[2]周淑蓉.语润吾“生”——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郑格.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46.

猜你喜欢

素质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