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9-04-09陈秀梅

关键词:养成中学生

陈秀梅

【摘 要】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不容乐观。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就这个话题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知理明情,自觉行动;二是明确规范,制定标准;三是营造氛围,优化环境;四是强化训练,常抓不懈;五是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关键词】文明行为习惯;中学生;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65-02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文明的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许多受用终身的良好习惯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目前我们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文明行为不容乐观,随口脏话、乱扔垃圾、顶撞父母和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那么,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点对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看法。

一、知理明情,自觉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培养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教给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文明、守规范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认识到守规范、讲文明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文明的愉快情感,给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明确规范,制定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中学生的文明行为習惯,必须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让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乱说。七年级的孩子刚一入学的时候,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一切都感到好奇,对学校的一切要求都要学,这是一个最关键的时期。为了让学生“知为先、行为后”,我校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或解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有了明确的规范,还要让中学生对文明行为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如上下楼梯靠右侧通行;不在楼道内大声说话;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打闹;不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等等。让学生在规范行为和制度的约束下,逐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

三、营造氛围,优化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文明习惯的培养也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环境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着示范、约束、矫正和激励的作用。我们要努力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如让板报宣传、让墙壁说话,墙报悬挂名人名句,班级的清洁区、学校的水龙头、学校餐厅、班级绿地上均要有文明告示语:“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请节约用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我体弱,不要践踏我”……无声的语言,是对学生的良好教育。班级黑板报既有规定主题,又留有学生自由发挥的园地:我进步了、好人好事宣传、风采展示……在营造育人氛围的同时,鼓励学生追求个性的张扬。同时定期评出班级文明礼仪之星;成立文明监督小组,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示范、检查和监督;结对子对问题学生跟踪帮教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优化环境,需要家校配合。家庭教育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家庭,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了孩子,父母首先应该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习惯养成要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学校教育说教多,训练少;家庭教育实践性强,说教结合,好的行为经过反复训练,可以成为习惯。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沉溺于游戏和进游艺厅、让孩子学会自理、对来客要有礼貌、不乱花钱、不穿奇装怪服,尊老爱幼等,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和规范学生,学生放学回家后,明确告诉家长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督促和强化中,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长。这样,家长和学校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就达成了共识,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进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强化训练,常抓不懈

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成钢。有些文明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我校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如: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放学回家后,主动帮父母、爷爷奶奶分担家务等。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时,要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反复督促、绝不放松,即使遇到学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也不要放弃和气馁,只要我们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久而久之,强制性的行为慢慢会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的一种行为习惯。

五、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学生从道理上明确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还要从感情上激发他们产生强烈学习文明行为习惯的愿望。这就需要老师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当学生见到教师问好时,教师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手头的工作向学生点头或招手问好,或教师放下师长的架子主动跟不知道问好的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敢于向学生道歉;当需要学生帮助时,主动说声“谢谢”。教师走进教室,弯腰捡起一片碎纸,顺手扔进垃圾桶,不用说话,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我们教师生活上的小节不忽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就会很快养成。

另外,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意或无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促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比如:开展“文明守纪好少年”和“争当文明标兵”等评选活动,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在榜样的感召下,促进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中学生的文明素养、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感化改变他们,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社会的栋梁。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fgjy1810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养成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