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拼音读写障碍个案康复训练方法探究

2019-04-09詹世英

詹世英

【摘 要】以一例汉语拼音读写障碍儿童为个案,通过系统评估及观察,运用直接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多感官教学法开展个案康复训练研究,有效改善了个案汉语拼音读写障碍情况。

【关键词】汉语拼音读写障碍;直接教学;阶梯式教学;多感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63-01

一、问题提出

读写障碍是学习障碍中的一种类型。汉语拼音读写障碍儿童是指智力正常,也没有任何感官异常,但是在学习汉语拼音及汉语拼音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存在阅读和书写的困难儿童,且这些困难明显影响到其学习成绩或日常活动。[1]

有关汉语读写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较少,许多研究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多是停留在定义和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这种成因后面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研究还尤为甚少,尤其是这种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发展的个别化康复训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需要。关于汉语拼音读写障碍方面的研究则为零。可参考的资料很少。笔者拟通过一例个案介绍针对汉语拼音读写障碍学生进行有效康复训练的做法和思考。

二、训练研究过程

1.个案情况分析。

明明,普校一年级在读学生,男孩,2011年11月出生。个案母亲介绍,先天身体发育不良,小时候总是发高烧。老师观察,明明能在老师读过拼音后,基本完全正确地复述出正在学习的拼音,但是老师请他指出来,或者拿着拼音卡,请他读出来,他表示不认识,可以按拼音表的顺序顺读,但是老师指着某一个拼音时,他就不会读了,或者从头读一篇,按听觉记住的顺序读出答案。书写的正确率低;阅读速度较慢,阅读理解常常偏离文章的主题;作文写话多用拼音代替,但是拼音基本不对或涂改严重。一旦写快,字的笔画就不清楚,甚至难以辨识。笔者取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进行访谈、观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并仔细对比个案与同年龄孩子的学业水平与学习方式的差异,分析个案属于读写障碍类型。经过与老师、家长、个案一起研讨,将训练内容锁定在帮助明明进行汉语拼音认读能力的康复训练上。

2.制定训练方案。

(1)确定训练目标。

能正确认读汉语拼音字母表上90%的拼音字母,共63个,即个案能正确认读57个汉语拼音字母。

(2)选择训练方法。

根据明明的基础情况,从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出发,教师为明明安排了每周三次个训,选择了直接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多感官教学法等训练方法。

3.训练实施过程。

(1)个案基础能力测评。

笔者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不计时,请明明依次认读。测试结果,个案能正确认读20个拼音字母。

(2)实施第一阶段康复训练。

①直接教学。

共6课时。直接教学模式是根据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主张通过多次重复正确的练习,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精熟所学习的技能。直接教学有三阶段五步骤。三阶段:介绍—协助练习—独立练习。五步骤:引起注意—提示工作目标—指导—重复—整理活动[2]。

②阶梯式教学。

共6课时。阶梯式教学讲教学过程比喻为一个上下楼梯的过程,可以达到明确、集中、快速地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第一步:生成提问,“这是什么”。第二步:二选一,老师向学生提供两个备选答案,让学生从中选择正确的一个。第三步:示范引导,老师给出自己的观点,再问学生的观点。第四步:简单复述,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复述。四个步骤可进行弹性操作,当学生不能完成第一步时,可下到第二步,依然不能完成时可以下到第三步、第四步。如果学生能完成第三步,可以上升到第二步、第一步。[3]

(3)阶段性测评与调整。

进行12课时训练之后,进行再次测评,对个案汉语拼音字母认读记录如下:个案正确认读38个拼音,相比上次进步了18个。直接教学和阶梯式教学其高度结构化的操作模式,个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参与互动,能在每一次的互动中判断正确和错误,适合作为个案认知能力训练,取得了一定的训练效果。但是个案测试中出现复韵母和整体认读仍然不认识或者认混淆情况,个案读出的答案总是形状或组合相似的几个拼音,如ai、ei、ong、ing分不清楚。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从单一的视觉刺激向多感官刺激迁移,不仅仅依靠眼睛来学习,还要通过手触摸、耳朵听、身体动等多个刺激渠道,提高记忆水平。教学材料调整,从第一阶段的卡片调整为蒙氏教具中的磨砂材质的汉语拼音触觉板。另外,改变传统的黑白字,尽可能采用彩色笔书写。字体的大小变化做一些调整,加入视觉追踪、视觉辨别等训练。

(4)多感官教学。

共6个课时。多感官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习方式安排、学习结果评价等教学活动组织上,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动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能[4]。针对个案的学习特点,个案对感官教学的需求比一般孩子都大。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对个案的听觉、视觉等学习渠道产生强烈的刺激,导致个案学习困难。于是,笔者尝试了多感官教学,具体有:

听觉学习:引导个案将将两个或多个字母组合的拼音进行分解,然后说出来,如ei,分解成e和i,通过口头表达句子“ei由e和i合在一起ei ei ei ”。视觉刺激:画线追踪、变化书写、图像联想、整体图形四种方法。画线追踪,提供个案一张白纸,拿出笔从在白纸上随意画线,眼睛要跟随线条移动,或对着白色的墙壁书空,个案观察然后说出书空的内容。变化书写,即将拼音变大、变小、变高、变矮等各种变化,促进视觉去观察不同的形状,加强记忆效果。图像联想,个案写出拼音后,根据拼音画出一幅相关的图帮助記忆。整体图形记忆,即提供一张整体思维的结构图,将汉语拼音填进结构图里。触觉刺激记忆法:在手掌上、在沙盘里写拼音。

視觉跳动抓捕观察法:个案在蹦床上下跳动,笔者出示拼音卡片,请个案在跳动的状态下快速看清楚卡片上的拼音,然后说出来。动态学习:个案学习一个拼音后,根据拼音的书写顺序,用脚走出拼音的形状。

(5)第三次能力测评。

18课时后,第三册进行个案汉语拼音认读能力测评,测试结果显示个案正确认读60个拼音,相比上次进步了22个,仅有un、ün、yun三个发音不是很清晰,比初评进步了40个,完成训练目标。测试结果说明第二回合训练达成了训练目标,至此个案汉语拼音读写能力康复训练结束。

同时得到语文老师的反馈,个案在汉语拼音的认读、记忆上均有了改善,同时也体现在拼音的运用上,个案在能正确认读拼音后,对出现的通过拼音认读生字词课文的测试项目明显熟练、有信心。这也证明了,对有汉语拼音读写障碍的个案进行康复训练是有效的。

三、结论与反思

1.研究结论。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是教学高效开展的保障。在个案训练活动中,笔者主要运用了直接教学、阶梯式教学法、多感官教学三种教学策略,个案最喜欢的是多感官的活动,最易接受的是直接教学和阶梯式教学的内容,而对学生学习影响最持久的是多感官的体验。由此可见,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能需要运用到不同的教学策略,要保证教学的高效开展,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2.研究反思。

个案读写能力的持续改善需要构建完整的支持体系。个案经过资源教室一学期的康复训练后,解决了汉语拼音读写困难,并能比较灵活地运用拼音进行短小篇幅的阅读。但是随着学习年级的增加,个案将会面临更多生字词句篇的认读困难,如何将本研究的训练策略有效地与个案接下来的学习结合,是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课题。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的达成必须是一个团队,才能保证目标在每个环境中的一致性,所以接下来的研究,我们将会围绕个案的需求组建支持团队,团队成员包括资源教室、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个案本人、心理健康教师、特长班教师、学校行政,我们将从多个角色思考,各自可以为个案的读写障碍提供哪些支持,相互配合,定期沟通,形成有效的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廖兴君等·汉语读写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博硕论文网,2015.9.

[2]张文京.特殊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05-109.

[3]李金钊.现代教学[J].上海:上海教育报刊总社,2009.6:40-41.

[4]https://baike.so.com/doc/2095484-221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