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2019-04-09王滢郭艳梅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生管理职业院校

王滢 郭艳梅

【摘 要】职业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实践中,应该以积极心理学视角来推动管理工作的成效。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内在积极力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19-01

引言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主张通过对人类自身积极力量的开发和应用,来发掘人类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潜力,进而帮助人们变得更美好、更健康,促进人们生活幸福、社会和谐。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不高,个人自制力不强,这本身加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因此,在学生管理实践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凸显着较为严重的弊端。为优化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水平,切实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积极心理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内在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合理进行自我发展规划,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一、积极心理学对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首次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的心理演绎、利他、智慧和创造的能力结合进行研究,把积极心理学作为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并定义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同时,积极心理学也是利用心理学领域目前已经比较完善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其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贯穿于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实践中突出存在的问题

1.单一评价方式,忽略学生个性特点。

职业院校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职业院校突出强调管理的统一性,突出强调管理的实效,通常采用相对僵化和强硬的制度体系来约束学生。同时,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往往采用相对传统的方式,以学习成绩、遵章守纪等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所謂的“好学生”往往更容易得到教师的青睐和认可,顺从听话、守纪律在教师眼中就是“好学生”,这极大程度的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化特点,无论是在制度管理,还是在学生发展等方面,都采用了较为僵化的“一刀切”,以统一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优与劣。部分可能学习成绩不好,但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无法得到正确而客观的评价,长此以往极容易抑制他们的个性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过多关注学生心理缺陷。

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成绩不达标没有考上理想的普通院校,被迫选择了职业院校。可以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发的。当前职业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虽然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但这类教育所针对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解决学生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等表象性的问题,而应该深入剖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有效挖掘学生内心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内在优秀品质。因此,当前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是存在偏颇的。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管理路径探析

1.制定科学多元标准,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等差异,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便科学精准的评价每一个学生。一方面,职业院校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改变同一标准评价学生的现状,有效提升学生评价工作的整体成效。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管理者还应该为学生营造多元发展的空间,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子,引导学生积极发掘自身的潜能,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更加多元更加全面的发展。此外,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实践中,还应该完善学生互评系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我评价中来。

2.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积极心理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看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也渴望获得积极体验,而这种需要会激发他们的潜在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积极体验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通过完成体验来积累经验,最终形成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获得美好的生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由于长期备受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及各种外部制度的打压,形成了比较消极的自我认识。因此,教师在学生管理中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制定积极向上的规章制度。其次要优化学生管理方式,不应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而要改变评价策略,使各类学生都能超越自我,不断进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心理积极因素。

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实践中,教师应该科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一方面,教师应该寻求学校配合,积极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学生心理问题预防机制,快速处理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同时,创设多样化平台来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营造良好积极的氛围,发挥渗透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关心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有效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采用鼓励式教育,勤表扬学生,勤赞赏学生。

结语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生管理实践中,职业院校应该采用积极心理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因素,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培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6):215-216.

[2]徐飞,明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125-128.

[3]伍玉坤.目视管理在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交通职业教育,2005(2).

[4]葛文芹.积极心理学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尝试[J].职教通讯,2011(18).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学生管理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