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19-04-09宋彩红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中职

宋彩红

【摘 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作为中职教育者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被灌输书本知识,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德才兼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人才的必须条件。学校的领导者及每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制定适合中职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38-01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积极心理学是用来研究人潜能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其重点在于“积极心理”。有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据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效率很大程度的取决于心理素质,两者呈正比关系。利用积极心理学坚持正面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准确自我定位收获更好的自己。

一、中职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状态过于浮躁。

随着高中的扩招,选择中职的学生日益减少,学生的素质也各不相同。中级职业类的学校好像成为了考不上高中的学生的无奈之选。相比较同学段的高中生,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加之学校的纪律相对宽松,长久以来出现课程听不懂,专业及基础课学习困难而造成浮躁厌学的心理。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的话,会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甚至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

2.内心空虚。

部分中职学生,认为自己考不上高中而进入职业学校而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从内心体会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荒废学业的屡见不鲜。减少了学习比重心里就缺乏感情寄托,出现如早恋,打架,旷课,痴迷网络等的不良现象。正是因为没有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才会日渐消极。

3.自制能力较差。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精力比较充足,却对自身以外的环境好坏辨认能力差,容易被看似美好的事物吸引而受到不良影响。并且青春期的学生情绪管理不妥当,不如意的事便想用拳头解决,违反纪律甚至与教师起冲突。中学生的心智还不够健全,心理素质较差,在遇到事情时不能理性处理,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4.就业功利化。

在职业类学校中,从学校到学生都把专业科目的学习放在首位。由于受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和学习背景的影响,中职学生过于追求职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自己心理的发展。在日常交际中只关心眼前利益不不注重未来的发展。但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决定了如何面对未来的各种机遇挑战。学生出现这种思想心理状况实际上也与学校的教育有关。学校的教学计划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度,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突出地位,缺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在本就不高的情况下逐渐低下。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改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重视心理教育。

观念决定行动,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心理教育工作,有个明确的教育工作计划进而开设有关心理健康学习的课程。再者,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特点能进行全面教育的教材,以能达到教育学生心理思想教育目标为重。其次,担任心理健康的教师要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基础,教育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有足够强硬的说服力是必要的;教师自身的心理足够健康,有良好的思想教育能力。教师作为教育者,能以德服人做好示范榜样,对达到教育目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心理教师队伍。

在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了相关教师要求后,扩大加强师资队伍刻不容缓。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品质工作人员。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工作中更积极向上的人更有发展前景,也是学校培养的成果。优秀的教师不一定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但是学术不端的教师一定培育不出态度端正的学生。教师在学生的成长学习中起关键的指挥作用,针对中学生,只有教师传播更积极具有时代潮流的知识学生才有可能学到其中一二。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应中职学生的特点。

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遵从教学原则。一方面,教师有足够的工作热情才能感化学生建立更优良积极的学习态度。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并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的课堂重要性,围绕积极心理学的主导内容从感情,认知,行为,心理做积极引导。一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心理教师在进行心理教育活动时注意传授缓解自我心理问题的技巧如,自我暗示,寻求同学帮助都可。课堂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演示、名人榜样精神学习、互相监督提醒等方法。另外,建立完善评价制度也是督促学生健康发展的方法。特色教学,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达到“治标也治本”的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中职学生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任务。贯彻新教育改革具体要求,重视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启示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还能健全人格以更好的品质素质投入未来的社会职业中。

参考文献

[1]熊建云.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途径的探析[J].科技信息,2017(31):7.

[2]王劍.论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2)15-17.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7(3):32.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中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