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

2019-04-09王星

关键词:长方形思维生活

王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34-01

小学数学的学习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学习数学对于他们思维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就必须要让数学课中充满了乐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大部分都是以兴趣为主导的,所以我们的课堂就要兼顾到学生的兴趣,那怎么兼顾学那兴趣呢?就是在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中,引入数学知识。为了充实课堂的乐趣儿,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我在教习的过程当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学生对整点的认识是比较熟练的,但是当时针处在某两个数字之间的时候学生就有了争论。例如到底是3:50还是4:50学生对这个问题各持己见,这时候我就为学生们提供了数学模型,通过学生对模型的操作,探究得出了答案,在这时我要求学生说一说当时自己的疑惑并且是怎样解开疑惑的,学生说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思维的一个元认识,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得以提高。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维是外在表现,思维活跃的人说话的速度要不活跃的人快很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外部发声的言语为主,遇到问题或者在解答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都是用自己声音将题读出来,我们老师必须要对此有一定的重视,只有鼓励学生们说他们的思维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活跃。无论怎么说都是学生思维的结果,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都希望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对的,但是只有找到错误才能找出问题的所在,才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了多种图形,并且演示了一种拼接方法,之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做出了创新,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这不仅使得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还有就是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这一节课,我给了学生一个固定长度的绳子,要求他们围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学生借助已有的教具围出了多种长方形,但是他们的周长都是固定的,从而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就是长方形一个长与宽的和,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动手这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工作,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大多数都是间接经验,这就让他们有了很多的疑问,我们在课堂上就给学生提供了解答疑问的这个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来得出结论,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都得到了发展智力因素显著提升。

讲解小学数学“千克和克”这一课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而是提前让学生观察和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或日常用品的包装袋,并将它们的重量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收集的信息有:一袋卫生纸1.8kg、一袋大米25kg、一支牙膏105g,等等。针对学生收集的信息,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千克和克的区别,学生积极回应:千克比克重。根据学生的这一结论,教师追问:1kg的铁和1000g棉花哪个重呢?

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告诉教师:1kg铁重。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千克和克的区别,教师拿来1kg铁和1000g棉花让学生自己比较。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了这两个物品的重量后,纷纷表示:“老师,这两个好像一样重。”于是,教师追问:“既然一样重,那么1kg和1000g应该是什么关系呢?”于是,學生得出1kg等于1000g的结论,教师顺其自然地为学生讲解kg和g的换算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如果简单地对知识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同时也没有兴趣去理解,这样的数学对学生来讲只是枯燥的数字。因此,采用追问式的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数学的性质理解不到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追问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在无形中渗透数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即教育要给学生提供保证成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基于此,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应扎根于生活,并充分运用生活素材,以实现生活与数学的巧妙结合。

例如,商场出售一辆自行车,标价为380元。商家为了促销,给出以下三种付款方式。

A.一次性付款可打九五折。

B.先付标价的三成,然后每隔3个月(一年内)付一次款,每次付92元。

C.每月付33元,一年内付清。

如果妈妈将购买权交给你,你会怎样选择?

这道应用题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生活情境的设置不仅使数学知识的呈现更加“接地气”,而且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在探究这道应用题的过程中,有个学生提出:如果为了支付便宜的价格,一年去商场4次或12次,这不是很麻烦吗?再说,还要算上来回的交通费。实践证明,贴近生活的数学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更能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在逐步的加深,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长方形思维生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