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学课程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19-04-09陈剑琴

关键词:传统教学探究式教学

陈剑琴

【摘 要】目的:对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校学习的护理及助产专业学生110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5)和常规组(n=55)。其中常规组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理论成绩为(90.2±5.4)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3±3.5)分(P<0.05)。实验组教学设计、学习积极性、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成效,学生学习成绩更好,并且表达能力更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儿科护理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32-01

过去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教师将知识传授作为课堂重点,通过灌输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1]。近年来探究式教学开始应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操作、调查、试验等方法,获得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进步[2]。本研究选择我校护理及助产专业学生,对其中部分学生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授课,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我我校护理及助产专业学生11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55)和常规组(n=55)。常规组包括女55例;年龄范围15~17岁,平均(16.2±0.4)岁。实验组包括女55例;年龄范围15~17岁,平均(16.3±0.5)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常规组护理学课程教学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护理学课程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授课步骤和模式:(1)教师构建教学情景,利用视频、图片等展示案例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交流、协作、探讨的基础上汇总成文。最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分析交流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点评和总结。以“新生儿黄疸”这一教学内容为例:(1)教学前1周向学生展示案例。案例1:男,日龄6天,就诊原因皮肤黄染加重。该患儿出生体重3.4千克,为足月顺产,出生4天后发现皮肤黄染,近期加重,进食较好。检查:患儿面部和全身皮肤黄染,精神较好,无出血点,直接胆红素20umol/L,血胆红素136.8umol/L。问题:患儿为什么会出现此症状,这是什么疾病。案例2:女,日龄5天,因黄疸转入新生儿科,患儿出生体重3.3千克,产钳产,胎龄39周,产后5分钟Apgar评分8分,无抽搐,声音响亮,奶粉喂养。出生12小时候出现皮肤黄染,且已排胎粪,直接胆红素45umol/L,血胆红素256.5umol/L。母亲产前检查无异常,无羊膜早破,产前无发热。问题:案例2和1的区别在哪里,引起案例2的原因是什么。案例1、2是否需要接受治疗及治疗方法。在住院期间案例2应着重预防那些问题,需要怎样护理。若患儿蓝光治疗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则应采取什么措施。(2)教师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每组包括学生7~8人,选拔1名学生作为组长,由其负责组织成员查询资料,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和汇总,之后将结论以文字形式上交。(3)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收取3个小组汇报,小组成员阐述收集资料,教师同时进行记录和引导,完成阐述后学生可提出问题。(4)教师对小组研究情况进行点评,最终归纳和总结相应知识点。

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课程成绩。由学生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价,具体包括教学设计、学习积极性、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每项对应0~50分,学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教学成效越好。

4.统計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期末理论成绩对比。

实验组学生期末理论成绩为(90.2±5.4)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3±3.5)分(P<0.05)。

2.两组教学效果对比。

实验组教学设计、学习积极性、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由学生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价,具体包括教学设计、学习积极性、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每项对应0~50分,学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教学成效越好。

三、讨论

中专儿科护理学教学较为枯燥,在具体教学中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的提升[3]。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积极主动的探究和思考,难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4]。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实际教学,相关研究认为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5]。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利用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学生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应内容[6]。并且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成员在具体学习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知识,还能够提升其表达能力[7]。另外,教师在教学前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的形式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大幅提升。最后,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成为课程的核心,各项教学围绕其开展,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学效果更好[8]。

本研究中,实验组期末理论成绩为(90.2±5.4)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3±3.5)分(P<0.05)。实验组教学设计、学习积极性、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可见,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成效,学生学习成绩更好,并且表达能力更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腹婵,吴珊珊,柳春波.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12(13):10-12.

[2]陈乐,贾红力,雷利霞.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7):29-30.

[3]李晓琴,毛静芳,袁莉.基于MiniQuest的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评价策略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11(8):72-73.

[4]钱丽冰,张永梅,丁彩华.儿科护理学课程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12(6):330-332.

[5]崔玉霞,毕雪晶,杨丽艳.基于信息素质培养的护理专业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6,27(35):4087-4088.

[6]毕雪晶,崔玉霞.探究式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的影响1)[J].护理研究,2014,23(23):2838-2840.

[7]姚秀钰,张慧,绳宇.探究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3):190-193.

[8]张妤,张志钢,李娜.翻转课堂结合探究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2(44):136-137,159.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