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与生活完美融合

2019-04-09王健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数学

王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20-01

数学教育权威弗赖登诺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课程标准》的阐述可看出,课程改革已充分注意到了让生活融入数学,数学走进生活的原则。

一、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學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宝贵的教育资源——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幼小的心灵又对周围的这些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无比的好奇,若教师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紧紧抓住这份难得的好奇心,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实例,着力加以诱导、挖掘,这样将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身边事物,探究数学问题。

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我们要善于捕捉,尽量提供,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例如:为了上好“容积单位”,我首先就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中去了解和调查日常生活中用容积作单位的物体。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物体,如幼儿喝的钙奶、健力宝、矿泉水、红药水、墨水等各种瓶子。这样通过学生实际调查、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师生的共同探索。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生活。

2.应用日常活动,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时,教师可请学生收集一些超市或商场里的购物小票,并请他们解释一下小票上的数据。由于他们经常接触,教师只要稍加点拔学生就能轻松掌握。再例如在教学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量关系时。先让学生沿着一条路量出一千米,再让学生沿着这条路用自己平常的走路习惯走完这一千米,并记住自己所用的时间。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步子的大小、走路的快慢、(速度的快慢)。出现了先后到达终点的现象,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路程相等的条件下还会有这种现象呢?学生经过深入的思考、讨论,不仅理解了这一组概念,也弄清了这一组概念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3.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可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来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四季的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老师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无穷无尽。”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教师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同学试算:(1)21÷22,(2)1÷3,(3)0.5÷0.9。在计算和讨论中,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为循环小数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数学脱离实际。”只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的整合到一块,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有用的。”从而增加了立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体验数学的有趣。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字母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一下子就举了很多,如饮料瓶上的L,电灯泡上的V、W。音乐课本上的声调C、D、E、F……。教师再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完整的扑克,然后再把里面的数和大小王抽去,剩着字母A、I、Q、K。请学生思考这些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涨。哦!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原来是这么有趣的。

2.感受数学的有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用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学生才能持续地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不仅是数学教学保持生机勃勃的首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测量自己使用的课本、课桌、自家房子的面积,以及家中客厅的面积。甚至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感受数学的有用。你爸爸准备把家中客厅换成地板砖,每一块地板砖的边长是40厘米的正方形,单价21元/块,请你测算后告诉爸爸要买多少块砖,共需多少钱?这样,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带到家中,带到实际生活中。所学的知识也得到延伸和拓展。学生因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特殊的运用价值。学生不仅要清楚的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要能灵活的运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开展数学活动——学以致用。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所学的内容,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如应用讲故事,小小制作家,做游戏,模拟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教材中创设的情景是“小百货店”。我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进行“买卖”物品的交易活动。每次给多少钱,需要些什么物品,让他们自己交易。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开展小制作活动,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一个百宝箱,装自己的小玩具。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剪、拆、拼、贴后,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表面积、体积也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由于所开展的这些活动都是紧扣教材,又以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每个学生都有极高的参以兴趣,效果也较理想。所学的知识因及时得到应用,掌握得也较好。

2.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独创性。

练习设计上,注重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补充问题,搜集条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创性。例如:春游中的购票方案的设计。某校组织学生去世博园春游,假如你是该校的校长,请你设计一种或几种购买门票的方案。条件:该校共有学生350人,教师32人,成人票80元,学生票40元。团体票60元(35人以上为团体)。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以下几种方案:

(1)350+32=382(人) 382×60=22920(元)

(2)350+32=382(人) 382×80=30560(元)

(3)350-3=347(人) 347×40=13880(元)

32+3=35(人) 35×60=2100(元)

13880+2100=15980(元)

请不同方法的三位同学板演,集体检验几种方案是否都正确,哪一种可行呢?通过设计这样类似的贴近生活的开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奇妙无穷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虽然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找到最佳答案,但数学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为寻求多个答案的过程中。因为它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独创性。

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来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再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同时得到了提高。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变换教育场所,因而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无穷的学习动力,做到真正意义上让生活融入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与生活完美融合。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