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是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
2019-04-09胡小波
胡小波
胡承志發现贵州龙
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先生在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的浪幕山上采集到第一件被当地老百姓叫做“四脚蛇”的小型海生爬行动物化石;随后,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研究员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委托,带着杨钟健研究员寄来的贵州龙照片又在同一地点补采到一批同类化石,专程送到北京;由当时的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杨钟健所长“根据地质部地质陈列馆胡承志等在贵州兴义顶效大寨浪幕所采集的八个标本和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通过贵州博物馆曹泽田等二人所采集的同一地点的七个标本。这些标本,虽大小不一,但无疑归于一种”。“经过对15个标本比较研究断定:贵州兴义的标本为属于肿肋龙亚目肿肋龙科的一个新属新种,名曰胡氏贵州龙。”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为题报道,震惊世界。
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 Young,1958)生存于距今2.37亿年前的中三叠世,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定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它对脊椎动物,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的演化及古地理分布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胡氏贵州龙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其中,具有科学性、稀有性和完整性的列为国家一级。
贵州龙化石的命名
化石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加种名,用拉丁文书写。按照国外的书写顺序,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但翻译成中文,往往种名在前,属名在后。例如,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 Yang,1958):其属名为“贵州龙”(Keichousaurus),由前面的词根Keichou意为“贵州”和后面的词根saurus意为“蜥蜴”或“龙”组成;种名“胡氏”(hui),为纪念化石的发现者,中国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先生;“Yang”是命名者,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1958”是化石的命名时间为1958年。
贵州龙化石发现的时间与地点
贵州龙化石是中国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先生1957年在贵州兴义顶效镇绿茵村浪慕山采集标本时首次发现的。它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被誉为:“中国古生物化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贵州古生物王国的形象大使”。
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
系统古生物学中的分类:
蜥形纲
Sauropsida Goodrich,1916
鳍龙超目
Sauropterygia Owen 1860
始鳍龙目
Eosauropterygia Rieppel,1994
贵州龙科
Keichousauridae Liu et al.2011
贵州龙属
Keichousaurus Young,1958
模式种:胡氏贵州龙
Keichousaurus hui Young,1958
“贵州龙”既是科名也是属名,贵州龙科、贵州龙属的海生爬行动物目前仅包括发现于贵州兴义的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 Young,1958)和湖北远安的远安贵州龙(Keichousaurus yuananensis Young,1965)两个种,但胡氏贵州龙与远安贵州龙产出的地质层位和生活时代都有所不同,故我们一般把胡氏贵州龙简称为“贵州龙”。不少人把贵州发现的海龙、鱼龙等海生爬行动物(如:杨氏幻龙、兴义欧龙、李氏云贵龙、孙氏新铺龙、周氏黔鱼龙等)都叫“贵州龙”、“大贵州龙”,就如同在路上行驶的货车、救护车、警车都叫汽车一样,是不准确的。
贵州龙动物群中的家庭成员有哪些?
按照生物群的命名原则,贵州龙动物群应该包括该属始种至消失这一地质历史时期的海生爬行动物。
贵州龙动物群主要由胡氏贵州龙组成,其占整个生物群的80%以上。目前已发现该动物群的海生爬行动物9属12种,包括:鳍龙类5属7种,海龙类1属2种,楣齿龙类1属1种,原龙类2属2种;鱼类化石10个属种等。
以胡氏贵州龙为主的海生爬行动物(胡氏贵州龙、杨氏幻龙、康氏雕甲龟龙、绿荫顶效龙、兴义欧龙、富源巨胫龙、李氏云贵龙、乌沙安顺龙、岔江黔西龙)与大量鱼类(兴义亚洲鳞齿鱼、贵州中华真颚鱼、东方肋鳞鱼、小鳞贵州鳕、秀丽兴义鱼、刘氏比耶鱼、优美贵州弓鳍鱼、小短体鱼、优美乌沙鱼、兴义飞翼鱼等)共生的多门类(菊石类、双壳类、腹足类、虾类、牙形石类及海百合)生物群化石,存量丰富,保存精美,种类繁多,举世罕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编辑/任伟)